以数字赋能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来源:日照日报 更新时间:2023-03-31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也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形成数字治理新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数字政府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但不是实体政府的技术化加成,而是系统性的全方位变革。目前,在数字政府建设中,部分领域存在技术与制度“两张皮”现象,影响了政府效能的提升,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建设数字政府,不能简单地把数字化应用场景叠加到现有的体制机制上,而应坚持全局性谋划、系统性布局、协同性推进,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以技术创新倒逼深层次系统性改革,实现政府组织架构、治理方式、服务模式的革命性重塑,重点是打造整体化、扁平化、平台化“三化”政府。
增强部门协同性,打造整体化政府
制约数字政府效能提升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的“碎片化”,部门之间协同性不足、条块分割严重。因此,我省应以推动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为契机,加速政务服务方式和部门协同的革命性重塑,实现从“碎片化”向“一体化”的转变,让企业、群众办事从“找多个部门”转变为“找整体政府”。
首先,把建设“无证明之省”作为迈向整体政府的第一步。2021年年初,我省提出用三年的时间建成“无证明之省”。从各地探索建设“无证明城市”,到由点及面建设“无证明之省”,这不是重视程度从市级层面到省级层面的简单提升,而是全省各市、各部门、各系统的统一流程再造。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制定“无证明城市”之间的联网标准、规则体系,打破区域之间的“信息孤岛”,推进跨区域政务服务一体化能力建设。同时,加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传统的“无证明”服务向新型的“无证明”服务转变,打造可信便捷的政务环境。
其次,把推动机关内部“一次办好”作为打造整体政府的关键之举。内部“一次办好”的重要性远高于对外的“一次办好”,没有内部的“一次办好”,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对外“一次办好”。应聚焦部门之间办事材料多、环节繁、多次跑等堵点难点问题,运用数字技术优化办事流程,建立健全协同处置、多方监督的全链条处理机制,彻底解决机关内部的拖沓扯皮现象。
再次,构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政务服务新模式。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用户至上,从用户视角优化政务管理服务的内容、流程和模式,对照企业和群众眼中的“一件事”,用“数据链”把相关部门的“业务链”有机地链接在一起,实现部门之间的高效协同。
最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顶层设计。制定出台统一的建设规范和标准,切实解决数字政府建设中遇到的数据不互通、系统难兼容、安全隐患多的问题。顶层设计可以首先从建设全省统一的政务事项标准、数据标准、系统标准等方面入手,强化标准的执行力,防止有令不行。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打造扁平化政府
为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政府需要具有快速反应能力。但因传统线性的、层级制的、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囿于效率困境,我们亟须构建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非线性的、扁平的、交互式的组织模式。因此,发挥好数字技术突破社会沟通的时空壁垒、凝聚多元治理主体、实现协同式社会治理的作用,推动数字政府建立科层制与扁平化融合的网络型组织结构,势在必行。
一方面,利用城市大脑和“一网统揽”综合慧治平台进行扁平化治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省各市基本都已建成城市大脑和“一网统揽”综合慧治平台,并且在疫情防控和城市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说,有些城市打造的“智慧创城”应用场景,通过汇聚数据、构建算法、建立闭环机制,实现了对多类不文明行为的自动精准识别和快速处置,大大提高了文明城市创建的效率。因此,应把城市大脑和“一网统揽”综合慧治平台有机地融为一体,利用城市大脑全天候感知城市发展态势,对潜在的突发事件及时作出预警,并通过“一网统揽”综合慧治平台迅速作出应急反应,建立起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自动预警机制和快速响应机制,开创扁平化治理新格局。
另一方面,利用“一网通管”平台进行扁平化治理。积极探索数字时代的“枫桥经验”,建设“一网统管”系统集成平台,将人民来信来访、市民热线、网格员等多渠道诉求汇聚集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送相关部门办理或自动回复,实现群众诉求办理、办结全过程“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确保群众诉求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强化政务数据赋能,打造平台化政府
数字时代,政府掌握的最宝贵资源是数据。据有关专家测算,政府部门掌握的公共数据占社会数据总量的80%以上。但这些数据由于“深藏闺中”,未实现与社会数据的融合,其应有的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和利用。数字时代,政府应学习借鉴平台型企业的成功经验,加快向平台化政府转变,盘活政务云上的海量数据,为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赋能。为此,我们应该认真落实《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以及《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建立健全高效的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全面提高数据要素协同配置效率。
一方面,加快推进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山东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方面成效显著,在2022年的“数林指数”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一,成为开放数林标杆省域。政务数据的开放共享有效发挥了其应有的价值,有力地推动了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社会建设。我们应在推进政务数据归集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企业登记监管、卫生健康、交通运输、气象等高价值数据集向社会开放,努力做到应开放尽开放,同时不断提高数据开放的质量,重点在数据标准和颗粒度上下功夫。
另一方面,加快推动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的融合应用。我省部分城市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尝试,打造了“信用就医”“智慧金融”等应用场景,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就医难、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下一步,应综合利用区块链、安全沙箱、联邦学习等技术建立政务数据定向开放平台,提供“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服务模式或按规定用途使用数据的安全可信环境,满足社会对高价值数据的需求,激活政务数据的要素潜能。同时,发挥我省数据交易平台的作用,推进政务数据流通交易,释放政务数据的内在价值。
(作者系德州市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