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评论员观察)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23-04-06

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评论员观察)

——加快数字中国建设③

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不是简单把政务管理搬到线上的“物理变化”,而是实现流程再造、效率提升、治理优化的“化学反应”

数字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数字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有助于充分发挥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的引领作用,持续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江西省上线电子政务系统“赣服通”5.0版、“赣政通”2.0版,整合了教育、就业、社保、婚育等重点领域26个部门500余项政务服务;山东省济南市上线数字化政务服务沉浸式体验馆,首批推出39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让企业、群众“点一点”就能办;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依托“四川政务服务网一窗通”“天府通办APP”“营商通APP”等,企业、群众可在领取纸质证照的同时领取电子证照,随时随地查询核验……近年来,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数字政务日渐融入人们的生活。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将“政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作为到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的目标之一,明确提出“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为进一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指明了方向。应该看到,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必然要求,对于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市场监管和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成为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的鲜明标识。户籍证明、社保转接等200多项群众经常办理事项实现跨省通办,90%以上的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可办,平均承诺时限压缩了一半以上;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已超过10亿人,数字政务惠民便民覆盖面广、成效显著;《2022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文版)》显示,我国电子政务水平排名已从2012年的78位上升到2022年的43位……新时代十年来,我国数字政府治理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数据跑”替代了“群众跑”,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不是简单把政务管理搬到线上的“物理变化”,而是实现流程再造、效率提升、治理优化的“化学反应”,要以数字技术服务党政机构职能转变、制度创新、流程优化,将数字化理念思维和技能素养融入工作全过程。比如,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联通数字孤岛,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可以在无形之中打通信息壁垒、消除部门阻隔,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部门间的协同配合,从而提升治理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由此可见,建设数字政府、发展数字政务,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治理问题,需要加快制度规则创新,完善与数字政务建设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强化数字化能力建设,促进信息系统网络互联互通、数据按需共享、业务高效协同。

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在加快数字中国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比如,在上海,“一网通办”加速迭代,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引发市场积极响应,截至去年底,每千人企业数量增至111.1户,位居全国前列;在重庆市渝北区,行政村全覆盖推广智慧治理平台,高质高效服务群众办事、就业创业、生产生活,乡村治理实现智能化、精准化。这些都说明,数字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数字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有助于充分发挥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的引领作用,持续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当前,我们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以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为牵引,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就一定能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