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时刻,在新征程开局起步的关键节点,在改革开放45周年之际,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强调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赋予广东新的使命任务,为我们奋进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切实用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把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爱戴之情转化为做好广东工作的强大动力,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新担当新作为努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篇章。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强化走在前列的担当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发展一直记挂在心、寄予厚望,每到重要节点、关键时刻都及时为我们定向导航。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第一次离京视察就来到广东,对我们提出“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重要要求;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亲临广东视察,对我们提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四个方面重要要求;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视察并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要求广东“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这次视察广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饱含着对广东“走在前列”一以贯之的关怀厚爱、殷切期望,是指引我们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的总纲。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提质。202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2.9万亿元、连续34年居全国第一,进出口总额8.3万亿元、占全国1/5,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600万户,其中企业超700万户、占全国1/7。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广东完全有条件、有基础,也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走在前列”,要求我们切实增强勇担使命的责任感。深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人民的关心关爱、对广东工作的勉励指导,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满怀信心再出发,以更为艰辛的探索、更加艰苦的努力,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走在前列”,要求我们拿出更加务实有力的创新举措。认真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要求,逐项梳理、逐项研究,形成具体的施工方案和行动计划,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努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走在前列”,要求我们更加振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拿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应该具备的精神状态和胸怀格局,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劲头,只争朝夕、比学赶超,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展现新气象、创造新业绩。
举全省之力抓好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视察广东时,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赋予大湾区新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携手港澳推动大湾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2022年,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13万亿元,共有24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6%的人口总量创造出全国约11%的经济总量。我们将准确把握党中央战略意图,切实担当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职责,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摆在重中之重,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携手港澳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
一是围绕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强化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畅通要素跨境便捷流动渠道,不断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
二是围绕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深化粤港澳科技产业协作,更好集聚国际高端资源,打造5G、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创新高地,加快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三是围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统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不断拓展港澳发展空间,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更好地向世界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优势和美好前景。
四是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牵引,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重点,聚焦科技创新、国资国企、生态环境、数字政府、信用广东等领域先行先试,形成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品牌。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深入推进贸易强省建设,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努力把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构建全过程创新链,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近年来,我们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省研发经费投入从2018年的2704.7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2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71%增长到3.26%,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4.5万家增长到6.9万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我们将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全面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重点提升“六力”、打造“六地”。
一是提升创新竞争力,打造科技体制改革示范地。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推动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向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转变,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完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机制,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更好激发科研单位、科研人员创造力。
二是提升创新引领力,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发挥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等“国之重器”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作用,深入实施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继续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长期稳定投入机制,促进更多“从0到1”的源头性创新成果涌现。
三是提升创新硬实力,打造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积极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广东路径”,深入推进“广东强芯”工程、核心软件攻关工程,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加快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努力在突破“卡脖子”问题上取得更大进展,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四是提升创新驱动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最佳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鼓励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加大科研投入,完善高校、科研机构成果产业化机制,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五是提升创新支撑力,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支持创建广深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引导天使投资加快发展,建设国际风投创投中心,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六是提升创新原动力,打造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聚集地。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创新引才用才机制,聚焦高精尖缺大力引进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形成高端科创人才聚集效应。
坚持制造业立省,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近年来,广东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8年的3.48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95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7万家。我们将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产业、平台、项目、企业、环境五大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支持家居家电、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中下游、价值链高端延伸,今年支持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改。强化企业梯度培育,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市场主体培育计划,今年再推动7000家以上企业“小升规”。
二是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积极承接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加快补齐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等薄弱环节。下大力气抓好工业投资,推进产业链重大项目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引进集聚一批产业链关键项目,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靠和自主可控。
三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等产业成为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型储能、人工智能、绿色低碳、深海空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打造若干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
下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积极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这次视察广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要求广东下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省委省政府经过深入研究,提出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努力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一是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建立健全新型对口帮扶机制,支持各地壮大县域经济、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力,因地制宜发展荔枝等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旅游,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是强化基础设施的区域互联互通。扎实抓好广湛高铁、广汕汕高铁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粤西、粤东、珠三角三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提升徐闻港等沿海港口通行能力,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三是大力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推动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在产业项目导入、园区开发建设、联合招商引资、利益共享机制等方面加强协同联动,推动落地一批亿元级项目、一批10亿元级企业,带动和推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好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富裕。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广东省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