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
来源:求是杂志 更新时间:2023-06-0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五条重大原则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今年2月举行的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牢牢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原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深刻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这一成果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获得启示,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总结我们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总结我们党百年奋斗伟大成就基础上,创造性概括“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十个坚持”,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科学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必须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是在深刻汲取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特别是全面总结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得出来的,是深刻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特点、统筹考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得出来的。其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强调的是领导力量问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旗帜引领,强调的是前进方向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根本立场,强调的是发展目的问题;“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是活力源泉,强调的是发展动力问题;“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精神力量,强调的是奋斗状态问题。这五条重大原则共同构成一个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相得益彰的有机整体,彰显了我们党基于历史的主动自觉、立足现实的科学谋划以及面向未来的深邃思考。

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显著优势的根本所在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五条重大原则饱含着我们党长期奋斗的成败得失,体现了我们党迈上新征程的清醒自觉,以这五条重大原则为根本遵循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相比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优势。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追求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曾经由于交通限制,发展十分落后。2022年12月,仁遵高速通车后,团结村通过大发渠特大桥旁的落地互通道路与高速相连,有力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劲动能。图为2023年2月2日,夜幕下的大发渠特大桥。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

保证全党团结统一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关键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根本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之复杂、斗争之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史所罕见,正是因为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党才有力解决了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得到成功推进和拓展。新征程上,只有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以高度政治自觉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把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团结稳定的政治环境。

善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既不照搬照抄西方式现代化道路,也不“依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而是独立自主走适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发展新道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充分证明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诸多制度优势,其中之一就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善于用共同的根本利益与发展目标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发挥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使我们避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多党轮流执政、多方利益扯皮推诿带来的种种弊端,保障有利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方针政策得以顺利施行。“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建立一套适合的制度更不容易。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优势,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永葆现代化建设动力活力的发展优势。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巨大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啃下了不少硬骨头,突破了不少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制约,增进了市场活力,增加了民生福祉,增强了创新动力,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靠的是深化改革开放。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仍然需要深化改革开放。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和活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年来,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大力发展柠条种植产业,构建起集生态修复和旅游产业为一体的产业联动发展模式,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提升。图为2022年7月26日,在鄂托克前旗百万亩柠条种植项目区拍摄的治沙人员。 新华社发 王正/摄

共建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优势。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现代化服从于资本增殖的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而具有天然的道义力量,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激发人民群众的巨大创造力。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正因为我们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人民至上和共建共享上,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历史活动”才真正成为“群众的活动”,成为“历史活动越深入,群众队伍越扩大”的活动,在赢得人民群众坚定支持中凝聚阔步前行的澎湃力量。

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定海神针”

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牢牢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原则,在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保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战略清醒。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五条重大原则是在准确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应对动荡变革的“压舱石”。在实践中把握这些重大原则,要保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战略清醒,紧密联系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深刻认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项目标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时刻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和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在面对各种矛盾问题和重大风险挑战时始终做到方向明确、头脑清醒、应对有方、行动有力。

增强善观大势、善谋长远的战略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攻坚克难的今天,如果缺乏足够的战略定力,在心理上患得患失,在行动上犹豫不决,在战略上摇摆不定,就容易迷失方向、错失机遇。五条重大原则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贯穿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各方面。在实践中坚持五条重大原则,要巩固我们党善于科学制定并坚定执行中长期规划的政治优势,增强战略定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

坚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意志决心。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历史反复证明,以斗争求安全则安全存,以妥协求安全则安全亡;以斗争谋发展则发展兴,以妥协谋发展则发展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既要面对改革发展稳定中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又要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顽固性、多发性问题,还要面对来自外部随时可能升级的打压和遏制,挑战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在实践中把握五条重大原则,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练就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胸中有数,不断增强斗争的底气和本领,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作者:新华日报社社长,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