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方案
来源: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23-06-05

关于印发《2023年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方案》的通知

沪规划资源详〔2023〕176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

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是市委、市政府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关于“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的指导意见》(沪委办发〔2022〕29号)要求,做好2023年“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相关工作,经研究,制定《2023年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方案》。现予印发,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代章)

2023年5月25日


2023年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实施《关于“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的指导意见》(沪委办发〔2022〕29号),制定本行动方案。总体按照“1510”工作框架推进,即聚焦1个总体目标、坚持5个基本导向、实施10大专项行动,全面拉开本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格局。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载体,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基层治理,切实完善社区各类公共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能力和水平,坚持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全面构建与上海超大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社区生活圈。

二、基本导向

(一)坚持人民至上。紧紧围绕人民群众“衣食住行”“老小旧远”等日常生活问题,突出问题导向,抓住短板,快速行动,回应广大群众对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热切期盼,惠及多方。

(二)坚持规划引领。针对社区工作特点,创新规划方式,突出自下而上、自治共治为牵引的社区规划创新和社区规划师制度创新。

(三)强化公共服务。针对社区层面基本公共服务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升各类设施和公共空间的服务便利性。

(四)注重统筹兼顾。立足社区资源禀赋和人文特色,在资源约束、空间有限的条件下,做好统筹协调,优先保基本、强覆盖,兼顾提品质、高标准。

(五)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民城市”理念,全过程、全周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将“15分钟社区生活圈”打造成为“人民城市人民建”的聚集地、示范圈、新标杆。

三、实施十大专项行动

(一)问需求计调研行动。按照关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部署安排,组织街镇、居村、专业力量,针对“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基本单元中的“急难愁盼”突出问题,问需于民、求计于民,专题组织开展意见征询、项目咨询,形成调研成果,为破解难题、推进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和保障。

目标任务:到2023年8月,形成调研成果,包括调研报告及附表、附图。(责任部门:市规划资源局、各区政府、各街镇)

(二)美好社区先锋行动。按照统一部署,在全市范围内落实“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基本单元全覆盖,制定实施“一张蓝图”,落实各类需求和项目,以年度为节点持续滚动实施。

划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基本单元。综合考虑行政边界、人群类型、出行特点、服务需求等因素,遵循均衡布局、使用便捷、服务精准等原则,以区为单位,分类划示城镇和乡村社区生活圈基本单元,明确居住、商务、产业等功能属性,并与党建、民政、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统筹整合。

“一张蓝图”统筹社区建设项目。结合“十四五”中期评估、城市体检评估等工作,并充分听取居民需求,聚焦“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基本单元,以基础保障和品质提升为导向,综合统筹社区居住、商业、就业、生态环境、文化、体育、教育、养老、医疗等各类建设项目。

目标任务:到2023年5月,全市各区完成“一张蓝图”, 完成2023年度建设项目落图;年底前完成2024年度建设项目落图。(责任部门:各区政府、各街镇、市规划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

(三)功能引领覆盖行动。以“十全十美”理想服务为导向,优化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城乡综合服务设施布局。其中“十全”强调保基本,必配党群服务、社区议事、便民商业、医疗卫生、为老服务、保育托幼、文化活动、体育健身、急救防灾、公共空间等设施;“十美”强调提品质和塑特色,选配自然生态、全民学习、儿童托管、康体服务、生活服务、文化传播、就业关怀、双创场所、智慧场景、市政环保等设施,在补齐民生短板的同时,倡导全龄全时友好,丰富百姓生活,提升幸福指数,引领各类人群全面发展。(责任部门:各区政府、各街镇)

(四)特色空间塑造行动。加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特色塑造,相关设施功能和形式符合地区需求特征,彰显文化魅力。

构建“1+N”空间布局模式。“1”是指功能整合、空间复合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N”是指灵活散点布局的小体量、多功能服务设施或场所。以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为核心,通过慢行网络串联若干小型设施点,形成“1+N”的社区服务空间布局。

强化地区特色服务。在社区生活圈中心,集中布局多功能复合、服务周边便捷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具体功能和规模可以结合实际需求和场地条件因地制宜,形成全龄共享的理想型、服务老幼人群的基本型、面向白领及产业人才的特色型等。在街道或广场公园等开放空间,灵活布局保障底线功能的小型服务空间,增强开放空间公共艺术性和紧急状态下街道上的应急保障作用,也可在特殊情况下成为社区居民遮风避雨、温暖便利的庇护场所。(责任部门:各区政府、各街镇)

(五)项目实施统筹行动。聚焦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全市城镇和乡村地区制定完成年度项目实施清单,形成“一盘棋”的统筹要求,注重抓落实、见成效。

制定年度项目实施清单。衔接年度财政预算,统筹街镇范围内的民心工程、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及区各部门项目,明确项目建设内容、实施路径、实施主体、资金来源、时间安排和设计团队。

集中力量推动项目实施。注重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施策。中心城各街镇全面推动基础保障和品质提升项目建设;主城区、五个新城重点推进基础保障设施建设,根据地区实际推进品质提升项目;其他地区及乡村优先落实基础保障项目建设。各区按照年度项目实施清单,注重行动实效,科学确定项目建设时序和节奏,加强过程监督和年度考核。

目标任务:到2023年5月,全市各街镇制定完成2023年度项目实施清单,11月衔接本区2024年度财政预算,制定完成2024年度项目实施清单。到2023年底,全市推进1700个以上项目,实施完成1300个以上项目,打造一批具有亮点特色的品牌项目。(责任部门:各区政府、各街镇、区各相关部门)

(六)专业创新示范行动。推动人才资源服务下沉,加强专业技术力量支撑,坚持高品质空间营造,提升城市烟火气和精细化治理能力,全方位保障“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质量,增强决策科学性。

全面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由各区聘任社区规划师,负责参与“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相关的各项工作,包括对社区相关规划和设计进行专家评审、参与建设项目的方案审查、引导公众参与等工作,并可独立建言献策。

服务基层,点单送学。组建专家讲师团,专业涵盖规划设计、建筑景观设计、公共艺术、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多领域,结合“大走访、大调研”工作,根据基层诉求,以“点单送学”方式提供培训指导。开展“人民城市大课堂”活动,吸引专家讲师、社区规划师、建筑景观设计师、社会工作者、社区居民等各方共同参与,面向社会宣讲交流。

组建多专业设计联盟,提升设计品质。形成建筑景观、公共艺术等多专业领域的设计团队,各区、街镇可根据项目需求从中选取设计师参与项目设计和施工建设,确保各区项目方案设计全覆盖、品质质量有把关。

目标任务:到2023年5月,市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生活圈联席办”)制定形成社区规划师制度相关政策文件。各区抓紧细化形成本区社区规划师工作机制和相关职责、落实经费保障,并组织完成聘任;统筹街镇需求选择讲师和课题,按月形成宣讲计划;结合项目推进时序抓紧确定设计团队,年底根据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对社区规划师和设计团队开展年度评比和优秀表彰。(责任部门:市生活圈联席办、各区政府)

(七)社会协同联动行动。围绕“一张蓝图”,与市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联席会议(以下简称“市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形成合力,联动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各项工作。

推进单位附属空间开放。加强指导推进2023年单位附属空间开放项目,确保按计划开放,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及时专题协调推进;强化技术支撑,提升设计建设水平,为市民打造更多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目标任务:市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制定形成2023年“15分钟社区生活圈”工作任务。各区按照2023年度单位附属空间开放项目清单,指导各项目单位抓紧推进开放方案编制和项目实施。(责任部门: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教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规划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农业农村委、市文化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市绿化市容局、市精神文明办、市机管局、市国资委、各区政府)

(八)城市治理提升行动。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落实“一图三会”社区协商制度。压实街镇党(工)委责任,健全区域化党建机制,实行自下而上的社区自治、共治模式。由街镇指导居委会、业委会组织“三会”,引导社区居民全过程深度参与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营维护,包括在形成“一张蓝图”的过程中,通过“听证会”等方式广泛征集居民意愿,摸清居民需求;项目设计方案形成后,通过“协调会”公示、投票等方式吸纳民意民智,实现众创众筹、群策群力,选出居民满意的设计方案;项目建成后,通过“评议会”等方式,请居民对设计方案的优劣、实施效果的好坏进行反馈评价。在相关服务设施中可综合设置相应的百姓议事厅,为社区居民参与相关工作提供必要空间场所。

目标任务:各街镇和居村抓紧建立完善相关基层治理机制。(责任部门:各街镇、各区政府)

(九)综合保障机制行动。建立健全市、区“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的工作机制,保障系统有序推进相关行动。

完善市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市联席会议负责从全市层面统筹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各成员单位协力推进,共同研究解决行动推进中的重大问题或事项,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市生活圈联席办加强统筹协调,对照各区项目清单做好面上指导督促和点上重点扶持,建立评优激励机制,将“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成效纳入上海市文明城区、文明镇等精神文明创建项目测评体系,将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评价结果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

建立完善区级统筹协调机制。明确区牵头负责部门、区相关部门和街镇的责任分工,强化街镇资源整合能力,形成推进行动的保障机制。制定形成区级行动方案并发布。

目标任务:到2023年5月,市生活圈联席办制定完成《上海市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各区根据区级行动方案落实统筹协调机制。(责任部门: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教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规划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农业农村委、市文化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市绿化市容局、市精神文明办、市生活圈联席办、各区政府)

(十)开发平台服务行动。推动工作重心、资源服务向基层下沉,实现政府与社会的有效供需链接,在全市营造比学赶超的总体态势。

搭建全过程参与和交流平台。依托人民建议征集、优秀项目大家评等,市、区协力搭建各方参与的平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全过程吸纳民智民慧。紧紧围绕居民关心关注热点、难点工作,以区和街镇为主宣传阵地,加强常态化、体验式的系列宣传报道,提升宣传质效。

目标任务:2023年全年组织各区积极参与交流和展示。(责任部门:各区政府、市生活圈联席办)

建设完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数字化应用场景。持续建设完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数字化应用场景,系统整合数据资源,辅助摸清生活圈建设短板、查找可开发用地和空间、全过程管理行动项目,为市、区、街镇三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服务支撑,为市民畅通建言献策渠道。

目标任务:启动数字化应用场景开发,形成开放、共享、共建、共治的格局。(责任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大数据中心、市规划资源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策支持。市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聚焦本单位2023年“15分钟社区生活圈”工作任务,围绕行动推进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研究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和标准。

(二)加强资金保障。各区政府统筹协调年度区级财政预算,强化对“15分钟社区生活圈”项目建设和运维的财政保障。鼓励充分拓展资金来源,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实施。

(三)加强基层治理机制保障。各区政府推动各街镇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全过程中落实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