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时报 更新时间:2023-06-07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的“2522”整体框架,为中国中长期数字化建设和发展指明方向。山东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将打造“数字强省、智慧山东”作为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重中之重,坚持数字政府建设先行,大力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山东省数字政府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2022年底发布的《中国数字政府发展大中城市指数报告》显示,山东省数字政府发展指数列省域前三。国务院办公厅《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22)》显示,山东省政务服务水平为“非常高”组别,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顶层设计是前提。完备的顶层设计,事关数字强省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围绕数字强省建设“干什么、怎么干”,山东主动加强谋划和系统设计,初步搭建起了数字山东建设的“四梁八柱”。不断完善政策体系,编制出台《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系统谋划了山东数字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实施路径。每年出台行动方案,分年度推进规划任务落实。先后推动出台《山东省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2年)》《关于山东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及配套制度,政策引领效应开始显现。不断完善法规标准,推动出台《山东省大数据发展促进条例》《山东省电子政务和政务数据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实施数字山东标准提升工程,累计发布数字山东地方标准507项。持续健全工作机制,在数字山东建设专项小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常务副省长任办公室主任的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各市都参照建立了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工作机制,建立起完善的沟通交流、调度通报、督导评估等工作机制。
公共服务数字化是核心。近年来,公共服务不断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应运而生。山东省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深化“网上通办”,围绕企业、个人两个全生命周期(双全),分别整合百余项高频事项(双百),全面推进“双全双百”工程。按照“标准规范、四级统一”的要求,编制形成全省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初步实现高频事项全省“同要素管理、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优化提升“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实现群众和企业“不出家门就能办、动动手指就能办”,全省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全程网办率超过80%。同时,不断推出典型案例,如“入学一件事”,通过共享户籍、不动产登记等数据,学生资格自主认定、学区自动划定,全省80%的县区“零证明提交”,惠及260余万个学生家庭。潍坊市上线政务服务事项近2000项以及限时免费停车导航、挪车助手等420多项便民应用;淄博、聊城等市围绕教育、医疗等方面打造了一批特色应用。不断深化“掌上通办”,“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应用功能迭代升级,注册用户数突破1亿,日活跃用户峰值超过800万,获评中国政务服务掌办指数“A”级,位居全国第三。不断深化“无证通办”,扎实开展国家电子证照应用试点,创新开展“无证明之省”建设,通过证照证明电子化和数据共享等方式,大力推进“免证办”“减证办”“一码办”。各市也扎实开展创新实践,例如枣庄市先后制发了电子排污许可证、电子环评批复、电子无犯罪记录证明等10余类电子证照证明;东营市创新“一证一码”模式,在全省率先取消纸质健康证发放;济宁市创新实行“大数据采集—数据比对—自动发放”的“静默认证”模式,348万名惠民补贴人员实现待遇补贴“无感知、零打扰”。不断深化“无感通办”,打造多元智慧高效的服务场景,创新“无感智办”服务模式,个体工商户登记等260余项事项实现“智能审批、秒批秒办”,经营许可换证等33项事项实现到期证照提前主动提醒、自动办理。持续提升个性便利的办事体验,推进政务服务“跨域办”,落实162项事项“跨省通办”,推出314项事项“全省通办”。
社会治理数字化是关键。治理能力现代化呼唤治理工具与治理模式的现代化。山东始终坚持将大数据作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以智慧城市建设为牵引,通过“聚焦场景打造、聚焦能力提升”,驱动治理理念、治理手段、治理模式变革。提标提速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建立全国首套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省级地方标准;全省16个市、76个县(市、区)开展省级试点,建成评定1200个智慧社区,推动各市县开展“一市一品牌、一县一特色”创建,打造了无感智办、智慧图书馆等7000多个群众身边的智慧场景;组织建立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智慧城市区域联盟,形成全省智慧城市协同发展格局。聚焦社会治理场景打造,针对社会治理中存在的层次不高、态势感知能力不强、处置不及时等问题,着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社会矛盾化解等重点场景。全省一体谋划社会治理数字化改革,推动打造一批社会治理“一个场景”典型案例,如枣庄市建设“城市慧眼”视频融合赋能平台,提升全时段禁烧、水库防汛、矿山盗采等数字化治理能力;烟台市建成镇街综合数据平台,打造基层数字化治理新模式;威海市搭建城市物联网感知平台,实时感知城市运行脉搏。聚焦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推动各领域全面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步伐。全面助推省域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如针对市场监管领域,优化升级“互联网+监管”系统功能,建设省级低信用企业风险监测模型,打造涉企联合检查平台,有力提升监管效能;针对社会治安领域,持续推进“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等建设,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整合应急、公安、消防、气象、交通、城管等信息资源,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应急指挥网络,应急指挥能力不断提升。在数字法治、防灾减灾、生态治理等方面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社会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科学决策数字化是重点。山东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体系,通过让数据说话、用数据辅助决策,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断提升政府履职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优化决策分析系统,有效整合分散在各单位、各环节、各领域中的数据,在经济运行、社会发展、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全面开展大数据分析,通过模块化分析和政策模拟,开展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研判和精准调控,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建设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通过整合企业各维度信息,对企业进行“数字画像”,提高了企业融资的可得性。在全国率先搭建了覆盖产业发展全链条、监管服务全环节的一体化畜牧大数据监测分析系统,实时监测畜产品价格变化,助力“保价稳供”。强化决策支撑能力,围绕党委、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建设一批智能辅助决策系统,为智能分析、科学研判和风险防控提供支撑,例如滨州市开发建设了经济运行“七库”系统,辅助领导科学决策,助力高质量发展。推动相关部门在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房屋安全精准监管、农村宅基地管理等领域,建设一批重大专项应用;围绕基层组织建设、政法综治维稳、宣传思想文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海洋强省等重点工作,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综合应用,全面提升数字化决策管理水平。
政务运行数字化是支撑。政务运行数字化是运用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数字化技术,对机关运行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流程方式的重塑,以此提升机关自身运行效能。山东省以新版“山东通”协同办公平台正式上线为契机,以“应用平台化、业务数字化、业务协同化”为抓手,加速推进数字机关建设。深入推进应用平台化,按照“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的思路,持续做大做强“山东通”协同办公平台,不断完善平台功能,丰富业务应用,集成各类业务应用840个。各市自建的内部业务系统逐步接入“山东通”平台,基本实现全省一个平台办公,目前实名注册人员达到110万人,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公职人员全覆盖。大力推进业务数字化,按照“急用先行、先易后难、平稳有序”的原则,围绕党政机关施政履职,全方位推进核心业务数字化。对尚未实现数字化的业务事项,按照“统建共用”的原则,省市加强统筹,一体推进相关信息系统建设。各市也结合本地实际梳理形成本市数字化业务系统框架体系,推进本辖区政务信息化建设。统筹推进业务协同化,加强系统整合和数据共享,推动机关业务流程再造,凡是能通过系统对接或数据共享获取的办事材料,不再由办事单位或个人提交;加快建设数字政府生态体系(DGE),目前已进入试点阶段,今年将形成全省数字资源“一本账”;推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等机关内部“一件事”一链协同应用,如德州市推出机关内部“一次办好”服务平台,上线204项业务事项,提交材料减少39.7%、办事时间减少52.7%。
夯实数字政府底座是基础。数字政府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山东省坚持省市县三级协同联动,持续完善“智能集约、高效协同、安全可控”的基础支撑体系,先后开展“统云、并网、聚数”三大攻坚行动、“一个平台一个号、一张网络一朵云”建设和数字政府强基工程,打造了全省统一的数字政府基础底座。政务云方面,构建起“1+16”省市一体化政务云服务体系,解决了“层云密布”问题,形成全省“一朵云”,集约化水平居全国前列。政务网方面,推动省直部门专网整合实现“应整尽整”,解决了“专网林立”问题,形成全省“一张网络”,实现电子政务外网省市县乡村五级覆盖,走在全国第一方阵。数据资源方面,建设完善全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持续加大数据汇聚、共享和开放力度,初步形成了“一个平台支撑、一本目录管理、一套标准治理、两张清单共享、省市一体开放”的数据资源体系。由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联合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开放数林指数”中,山东省“开放数林”指数居全国第一,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日照、德州6市跻身城市综合排名前十。在共性应用支撑方面,坚持统建共享,基本构建起自主调用、灵活配置的共性支撑体系,推出统一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共性应用系统,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不断加强视频监控资源统筹管理,在全国首家建立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统筹公共视频监控资源建设、管理、应用,创新开展分类治理、标识标注等工作,做到“一视频多用途”,走在全国前列。同时,坚决守牢安全底线,出台《山东省数字政府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围绕基础设施、系统、数据,从管理、技术、运维、监管等方面,打造“三横四纵”的网络安全体系,持续提升全省数字政府领域安全管理和持续化安全运营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