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宿迁市人社局以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载体为抓手,聚焦就业困难人员急难愁盼,打通服务群众就业创业“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城乡公共就业服务的便捷度和可及性,呈现“五化”特点。
一、选点科学,多样化覆盖
坚持按照“站点靠着困难群众建、服务跟着实际需求走”选点理念,运用就业数据分析,科学选择商场、培训学校、人力资源公司、退捕重点乡镇、银行、供电等15种具有服务优势,又有就业困难人员靠前服务功能的不同类型地点,目前已建设完成28个按照“有场地、有标识、有服务”的“三有”标准“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沭阳县邮储银行建设果园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宣传就困人员帮扶政策;泗洪县临淮镇建设退捕渔民“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重点开展大龄退捕人员就业帮扶和政策享受兑现工作。
二、管理规范,市场化运营
在服务站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帮办代办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8项管理制度,涉及规范条款40条。对工作人员相对紧张的就业服务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会资本和优质服务资源等9家机构参与服务站建设和运营管理,依法依规提供就业创业帮扶对接服务,多渠道创新管理模式。泗阳县依托新宇人力资源公司服务优势在东关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开展就困人员调查和数据采集并配合做好帮扶工作。
三、部门协作,互赢化共建
采取“多部门、多层次、多角度”的原则选点,涉及到乡镇(街道)、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人力资源公司等12个不同部门和单位,使得每一个“家门口”就业站功能都各具特色、各取所需、各有所长。泗洪县人社局与重岗、早陈农贸市场监管部门联系共同建设重岗社区、早陈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通过发布灵活就业岗位信息,既帮扶了就困人员,又相对稳定了市场日常运营。
四、效果明显,精细化帮扶
开展低收入人口、残疾人、特困职工家庭成员、零就业家庭成员、长期失业人员等5类特殊困难群体入户走访调查,涉及0.61万人,做到就业状况、失业原因、家庭状况、择业意向和就业能力“五清”。同时,分类登记企业用工动态数据,鼓励企业开发特殊用工岗位0.47万个,将供求信息向就困人员无缝对接,促进9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享受就困人员政策性补贴35.3万元。宿豫区江山社区“家门口”服务站常态开展沿街门面、商店等经营主体岗位摸排,详细收集需求人数、岗位要求等信息,建立岗位数据库,满足就近就业的核心诉求。
五、常态考核,实用化奖补
制定《宿迁市“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考核细则,实现评价、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衔接。同时,以奖代补形式依据服务内容向其支付费用,保障服务站工作经费,让就业公共服务在基层顺畅运转。宿城区已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6个,区人社局以每建设一个站5万元作为奖补资金,用于人员经费、业务支出、专项服务等项目支出,大大激励了基层就业服务专员热情。(宿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