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来源:南宁日报 更新时间:2023-06-15

“有了‘智能预审’智能综窗材料审批系统,企业变更登记操作更便利了。”6月2日下午,某企业工作人员熊女士来到南宁市民中心办理法定代表人、股东、企业类型变更。“把准备好的变更材料放入扫描仪,点击电脑屏幕上的‘点击扫描’,等待几十秒后系统智能比对数据信息制出一张预审结果表格,我们再根据预审结果查漏补缺,最后到窗口办理业务即可。”从材料预审、补充,再到窗口提交,企业变更登记流程只花了十几分钟就办理完成,大大提升了审批效率。

以往在窗口办理企业变更过程中,材料出现错漏需要更改后重新取号排队,需要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如今不一样了,“智能预审”系统从传统的人工审读材料转变为智能审阅模式,更为标准化、高效化,既不影响正常取号排队,又避免了在窗口办理时需要二次补材料耗费更多时间和精力。

目前,智能综窗材料审批系统已服务企业和群众2749次,审核识别正确率达90%以上。这是我市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多次跑”“往返跑”等问题,满足企业群众“自助办、随时办”需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南宁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最大限度精简企业办事材料、环节和时限上下功夫,让项目建设审批办理流程进一步“瘦身”。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以下简称“水保审批”),是每个项目开工前企业需要办理的一项重要的行政审批事项。但是,以往审批手续繁琐、耗时长且费用高。为助力项目尽快落地,市行政审批局联合南宁五象新区管委会、市水利局等部门推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让入驻项目免费共享该区域的评估成果,只需按照规定向评估区域管理单位作出书面承诺即可开工建设,将水保审批办理时间由3个月压缩至1天,实现项目落地“加速度”。

“改革后,新入驻评估区域的每个项目均可免费共享政府出资编制的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节省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的费用近10万元。”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8年以来,南宁市共批复9个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其中南宁五象新区7个、南宁六景工业园区1个、南宁国际铁路港(口岸物流区)1个。迄今为止,水保审批改革已为入驻的47个项目节省成本约500万元。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南宁市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培育营商“沃土”,不断为企业发展注入“营养剂”。近年来,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提升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纳税、获得信贷、获得水电气等领域服务的便利度,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准入成本、经营负担、办事成本,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稳定市场主体政策预期,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

南宁市完善提升“邕易办”智能审批系统,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群众“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需求,该系统入选2023年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坚持以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为导向,在各领域持续发力优化营商环境,一批改革创新举措取得积极成效,连续两年入选“营商环境创新城市”。

改革一直在路上。南宁市将深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各领域各环节创新,为打造更加便利的营商环境注入新活力,助力南宁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 记者覃雨轩 通讯员肖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