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学平衡数据安全保护和数据有序流动(引题)
筑牢数字安全屏障(主题)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数字安全问题不容小觑。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侵害个人财产和隐私安全;网络攻击、网络窃密等行为,给社会治理、国家安全带来挑战。
专家介绍,数字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及其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及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窃取、破坏、篡改和泄露。数字安全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移动设备安全、数据安全等等。科学平衡数据安全保护和数据有序流动之间的关系,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前提。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认为,把握好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安全的关系,应坚持“用”字当头。“既要重视数据产权保护不力、数据不安全等问题,也要坚持用足用好各类数据资源,在数据产权保护和安全上守住底线。”刘世锦说。
数据是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具有非竞争性、无限供给、易复制、边际成本极低等属性。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看来,当前,数据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不动程序动、分享价值不分享数据等新的数据安全理念,有助于破解数据要素流动与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
方滨兴说,以可信计算为例,“数据不动程序动”指的是把数据集中在固定的可信计算平台上,在对数据进行价值“挖掘”时,在可信计算平台上运行程序,最终只能将结果带走,个人数据等仍存留在平台上。数据使用权交易时则强调“可用不可见”——数据共享汇聚到可信计算平台后再进行数据交易,平台交易的是数据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
人工智能的发展,激发数字安全应用潜力。国家信息中心党委专职副书记吴文化表示,从发展机遇看,人工智能给数字安全带来了三个转变:一是网络安全防御由被动变主动,有助于提升网络安全防御能力;二是网络安全运维从高成本变高效率,有助于提高网络安全运维的整体保障水平;三是网络安全人才由长周期培养变短时间胜任,有助于缓解人才短缺问题。
当前,数字安全的理念、体系、技术等也在逐步发生新变化。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渊认为,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数字安全要实现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面协同,筑牢数字安全屏障,在考虑产品功能同时,也要重视数字安全的能力建设。(记者 谷业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