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上海既要 “心中有数”,更要“数中有爱”
来源: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23-06-30

潘江雪:管理上海既要 “心中有数”,更要“数中有爱”
  编者按:

今天上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专题会议上,潘江雪理事长提出,上海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除了“一网通办” 和“一网统管”,让城市的管理者做到 “心中有数”,还要全面推行信息无障碍、数字社工等,让上海的城市治理“数中有爱”,更有温度,更具温情。

围绕帮助科技弃民,缩小数字鸿沟,为他们打造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相配套的社区服务人才和服务体系,她做了发言。

上海在数字化转型中

要在公共服务领域普及信息无障碍

数字化转型中的上海如何保障残障人士、老年人、文化差异人等被称为“科技弃民”的弱势群体,更便利地融入数字化社会,让信息无障碍,成为数字化智慧城市的重要尺度和温度。

城市的文明程度,也就是它的温度,体现在政务民生方方面面,尤其表现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上。在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时,要特别注意信息无障碍建设,加快政务服务的普惠布局,打造更具包容性的城市。

国家层面的呼吁中 ,去年工信部和中国残联下发的《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做好信息无障碍工作,使老年人、残疾人、偏远地区居民、文化差异人群等信息无障碍重点受益群体能够实现信息普惠。

地方上 ,包括上海在内多个城市着力打造“全方位无障碍”城市环境体系。城市数字化转型中,要为大众居民也要为科技弃民提供更方便的服务;在技术条件难以突破的情况下,应保留线下政务服务和城市服务的渠道,避免数字化转型让社会弱势群体“掉队”。

从制度规则层面,上海在2020年9月重新起草了《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广泛听取意见。相比03年版本,本次意见稿将无障碍环境、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服务分成三大类别内容。
通过2019年发布的《全国公共服务网站无障碍建设情况调查》结果来看,上海政府门户的无障碍建设情况较好,居于全国领先水平。目前仅是市级政府门户的无障碍建设,还不能满足老百姓的办事需求,从市级向区级甚至街道沉淀,各级相关门户网站应用,办事大厅的无障碍决定了最终的办事体验。

从应用服务层面,信息无障碍建设的方向是多元的,例如交通出行、文体、娱乐,等大众生活的刚需做了规划和建设。在公共交通方面,上海通过投放无障碍公交、建设地铁无障碍设施,但在交通路口及公交展台导盲设施方面均未能有系统、有效的措施。
数字化鸿沟不加以重视就会出现并蔓延,使社会弱势群体成为“看不见的人”, 无法享受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技术红利,在获取公共服务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等方面都难以和其他群体竞争。他们成为政务服务和城市服务管理的“盲点”,消失在数字化城市的“雷达”中,更会造成与他们相关的各类数据缺失,加剧政府决策和公共服务中出现的系统性偏差。

以老年人为例,居家养老的老年人需要协助的场景较多,容易发生意外的因素也较多,对“即时性”和“专业性”支持的需求高。对于智能设备的操作上,又存在“简单易懂”的需求。在心理层面,老年人在合理的陪伴和交流之外,也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和隐私需求,不应被过多地监测或打扰。 【无感设备+有感服务】

又比如说,在社区事务中,应急逃生和紧急救助是一项核心基础的需求。但应急逃生和救助,不只是社区的的工作,也需要社区居民的配合。 【及时发现+ 最快响应】

数字化和智能设备已经运用于适老化改造与日常非专业急救上,上海在发现问题方面有理念和设备上的基础优势,但在最快响应和贴身服务方面,却非常缺乏与数字化配套的社区服务人才和服务体系。于是在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出现了共益企业和社会组织,在部分社区探索提供专业的应急+居家养老结合的解决方案,有些社会组织和共益企业开始联动,打造数字化物联网支持的“数字社工”系统。
▌我建议:

•1、政府部门应通过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各种方式,激励企业研发新一代信息无障碍技术,使人们能够以可负担的价格使用和受益;同时应加强对各类智能手机和应用程序的信息无障碍测评,将其作为上市销售和上架服务的必要条件。
•2、希望制定上海全域的无障碍城市建设规划、标准及相关的行动方案,从理念文化、制度规则、应用服务等层面综合考量。
•3、建议市政府支持 培育和孵化社会组织与共益企业 社区的“数字社工”。
对于城市数字化转型而言,除了“一网通办” 和“一网统管”,让城市的管理者做到了“心中有数”,还要让城市治理“数中有爱”,让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成为更有温度和更具温情的所在。

谢谢,以上是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