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城乡富乐之江
“八八战略”描绘中国式现代化浙江胜景
图为航拍杭州奥体中心、杭州之门、钱塘江、钱江新城日落晚霞风光。人民视觉
7月13日,一艘30万吨级的大油轮缓缓驶入浙江宁波舟山港老塘山港区,靠泊册子岛实华原油码头。舟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主动靠前服务,为这艘来自阿联酋的利比里亚籍30万吨级原油船舶“欧洲商人”办理入境边检手续,确保油轮及时开展接管、卸油等工作,最大限度提高原油中转效率。 人民图片
国际友人在浙江金华义乌好货直播产业园内直播带货。郑新钰摄
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错落有致的村庄民居掩映在绿树中,与蓝天白云、田园、道路、鱼塘等组成一幅美丽的夏日田园画卷。人民图片
20年来,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以“八八战略”为总纲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深刻领悟“八八战略”精髓要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落实各项战略部署,推动浙江在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示范先行。
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系统谋划,全面阐释了浙江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了指向未来的“八项举措”,这就是“八八战略”。
20年来,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强省”,从外贸大省到开放大省,从环境整治到绿色浙江,从总体小康到全面高水平小康……钱塘江大潮已不只是一种奇特的自然景观,更是浙江波澜壮阔发展变迁的最好见证。
浙江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其“通关密码”就是始终坚定不移地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钱江听涛,东海观势。虽然“八八战略”是在浙江提出,但其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已经跨越时空,也为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经验指引与智慧力量来源。
从“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
谈及浙江的资源基础,有人认为浙江在此方面有着先天不足——人多地少、资源紧缺。
2002年,浙江省GDP为8003.67亿元。彼时,浙江经济排名全国第四。排名虽尚可,但掀开浙江经济数据的“表”,其“里”已浮现隐忧。比如工业化程度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能源、土地、水等资源要素和环境承载力的制约不断加大。
2003年,“八八战略”一锤定音: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思路一变天地宽。2022年,浙江地区生产总值跃升到7.77万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5.8%;民营经济金字招牌擦得更亮,目前拥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07家,数量居全国第一。
年产拉链8.5亿米,伟星股份研发的拉链曾作为航天员工作服的一部分,跟随航天员进入太空;1/20头发丝的精度,齿轮齿面平整度在2微米内,被广泛用于汽车、高铁、地铁;每秒33米风速下,无人机仍可平稳飞行,有效载荷能达到2吨以上……这是近年来,浙江台州循着时代的鼓点奏响的“制造传奇”之曲。
作为“制造之都”,台州有31.2%的企业从事制造业,其中94.2%为民营企业。正因为具备这样鲜明的产业特色,2021年,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选择台州作为其首个深入城市层面进行民营经济细化评估的实践点。
“台州的民营企业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在细分领域内也具有较强竞争力。资本市场的‘台州板块’集群效应不断显现。”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科技部主任王强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说。
数据显示,目前台州已拥有21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6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307个产品细分市场占有率位列国内外前茅。
不仅在台州,历史之浙江,全省上下靠率先推进市场取向改革成为“模范生”,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激发和释放了大众创业创新的活力。
今日之浙江,已经形成鲜明的“数字经济热土”标签,乘着时代的巨轮驶向“数融制造”的创新之路
2020年8月,浙江省经信厅印发《浙江省培育建设“未来工厂”试行方案》,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积极探索未来工厂建设路径和标准。所谓“未来工厂”,简言之,就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充分融合,打造出的智能制造型标杆企业。
“全面实施数字化改造后,平均生产效率提升17%,订单准交率提升至98%,产品合格率趋近100%,库存账物准确率提升至97%以上。”浙江大明制冷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尝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甜头后说,“我们这些传统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生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信息化水平弱等问题,很容易停滞不前,只有和数字化接轨,才能提高效率、跑得更远。”
发展之潮奔腾不息。未来之浙江,怀着“纵有狂风拔地起,我亦乘风破万里”的雄心壮志,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掀起新时代更加澎湃激涌的浪潮。
以人民至上回应人民之盼
经济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人民。无论何时何地,人民利益始终高于一切。
20年来,浙江经济走上发展快车道,而在“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下,其也持续拓展着富民安民的幸福康庄大道。
200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印发,浙江率先垂范。
为什么浙江能成为“探路先锋”?数据可给出答案——浙江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居全国省区第一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0,是全国倍差最小的省区;地区居民收入最高最低倍差缩小到1.58。
但在2002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是2.37:1,2003年这个比值达到2.43:1。这意味着,农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差距在扩大。
“八八战略”以此破题——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20年久久为功。从小康到探索共富,浙江走了一段不寻常的路。破题的着力点之一,就在乡村。
如今,浙江建成美丽乡村示范县70个、特色精品村2170个、美丽庭院300多万户,新时代美丽乡村覆盖率达93%……浙江富民安民的路子越走越宽,体现在生活保障与精神富裕所带来的幸福感中,也体现在和谐居住环境所带来的获得感中。
始建于1959年的黄泥山小区坐落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溪口镇,是一个有着60余年历史的黄铁矿职工生活区。前些年随着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才流失、资源闲置、居民生活品质下降……黄泥山小区一度陷入凋敝。
改变从乡村未来社区建设开始。“我们提出了‘乡里、乡味、乡情、乡邻、乡业、乡教、乡健、乡谈’的‘八乡’改造策略;场景设计上尽量保留场地内建筑历史风貌,植入现代设计语言,要记得住乡愁、看得见发展。”承接相关项目设计建设的乡伴文旅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朱胜萱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
中国城市报记者此前在走访溪口乡村未来社区时看到,各种元素相得益彰,映射出“远亲不如近邻”的未来邻里场景——乡村礼堂由原电影院改造而成,访客通过线上预订,线下“刷脸”便可进入;乡村礼堂不远处,三座白色的“小盒子”里,遍布着当下最流行的便民设施,比如共享卡拉OK、智慧寄存柜、无人售卖柜等;此外,乡村未来社区还拥有搭载智能化篮球短视频系统的智慧运动场,以及共享图书馆、邻里广场等场所。
仅仅提升生活环境还远远不够。“我们在联创公社里能‘抱团取暖’,不仅有精神交流,有时还会有业务合作。”张蕴是地地道道的龙游县人,也是一位返乡创业青年。她口中的“联创公社”是由原老职工招待所改造而成。
张蕴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联创公社为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创业就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与支持,让来到这里的人有事干、有钱赚。
“衢州是农业农村大市,以未来乡村建设为契机,我们也想为共同富裕探索出一个新场景。”衢州市副市长徐利水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说。
2022年,《浙江省推进农民农村“扩中”“提低”工作方案》出台,提出力争到2025年农村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万元至50万元群体的比例达到80%,20万元至60万元群体的比例达到40%。
虽然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收入差距并非一朝一夕,但通过持续地“扩中”“提低”,探索共富型制度政策新体系,发展就会越来越均衡。
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春临在浙江省委主办的“八八战略”高峰论坛上表示,“八八战略”围绕浙江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将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城市和农村互促共进、物质与精神相辅相成作为重要战略导向,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
做绿色发展的探路者
在传统发展模式中,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对“两难”的矛盾。但事实上,两者可以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曾经走过了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的路,如今转型找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环境优势,积极推进以“五大百亿”工程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建设,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
“八八战略”的定调为浙江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鲜明底色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种定调并非“拍脑袋”之举。“我作为当年有幸参与‘八八战略’相关文件起草的亲历者,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八八战略’来自大量的调查研究,来自对当时市情、省情、国情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来自狠抓落实的真抓和实干。”7月初,第二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湖州论坛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召开,湖州师范学院“两山”理念研究院学术委员、浙江省委政研室原副主任郭占恒在发言中深入阐释了“八八战略”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实践背景。
“两山”理念萌发于这场论坛的举办地湖州市安吉县,也最早践行于浙江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根本上转变了发展思路,拓宽了浙江发展的眼界和格局。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绿色发展的重要理念。行走在神州大地,一个个鲜活故事、一处处动人场景都印证着生态兴则文明兴。
初到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中国城市报记者就被其“颜值”所折服。高楼大厦可以复制,层峦叠嶂无法照搬,松阳县四周耸起的200多座千米以上的山峰仿佛将时间屏蔽,直到今天,田园牧歌式的桃源胜地似乎与千年前别无二致。
沿着松阴溪拾级而上,可以看到那些阶梯式、傍水式、台地式的各式传统村落或卧于高山之巅,或藏于山林竹海,或傍于清溪之畔,周身由内向外透着清新和雅致。
夏日清晨,松阳民宿区内,人未醒鸟先啼。推开窗户,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空气,远处的青黛山色尽收眼底。
“住在山云之间,看浙闽徽三派建筑在此交融,有种穿越历史的感觉。”前来松阳旅游的上海白领小周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能在大都市生活之外寻觅到这样一片让身心放松的净土很是惬意。
如今,松阳县一半以上的行政村已植入民宿业态。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松阳的经济一路高歌猛进。
中国旅游报社原社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舜礼认为,松阳之所以能“逆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简单地大力推进城镇化,没有因发展现代化而除旧布新,而是格外珍视传统文化,较好地处理了古与今、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20年来,浙江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千万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河长制等在全国推广,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1年上升……
全省生产总值连跨7个万亿元级台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7万元提高至7.13万元,连续22年居全国省区第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940元提高至3.76万元,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1位……
事实证明,只要路子对、方法对、措施对,一以贯之干下去,“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就能实现。
从人文之城到开放热土
浙江面朝大海,山海呼应是其最独特的地理特征。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2005年,浙江宁波—舟山港管委会成立,拉开了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的大幕;2009年,舟山跨海大桥全线通车;2021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2.24亿吨,首次超过12亿吨,连续13年位居全球港口第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108万标准箱,首次跻身3100万箱行列,位居全球港口第三……这组数据是“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当年战略部署落实执行效果究竟如何的最好答案。
靠海的地区能“吃海”,那不靠海的地区怎么办?
翻开浙江省地图,有一个城市不临江、不靠海,却从未中断与世界的联系——它就是金华市。
介绍金华,当地人都会以“浙江之心”来开篇。之所以被称为“心”,是因为金华位处浙江腹地。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金华很早就成为浙江重要的交通枢纽。
而今,金华市戴上“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桂冠,同时也使其担起探索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重任。
“枢纽”给金华带来了什么?浙江星宝伞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吉英是义乌商贸城发展繁荣的见证者。1998年,不会说英语的她拿着计算器和外商谈成了第一笔生意;现在,张吉英的雨伞已通过中欧班列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义乌小商品已卖到全球每一个国家。”义乌国际商贸城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市场经营面积达640余万平方米,商位7.5万个,汇集商品210多万种。
“枢纽”不仅送来了生意,还带来了人。在义乌好货直播产业园里,来自津巴布韦的留学生米莱第一次走进直播间当起了主播:“这款棉拖鞋质量厚实,鞋底是牛筋底。今天下单立享优惠!”
今年6月,米莱从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9月,他将继续入学浙江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我非常热爱浙江。”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米莱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对之江大地的深厚情感,“学有所成后,我将为推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各路国际友人因各种缘由慕名而来,也因文化基因爱上这片土地。
虽然浙江是“资源小省”,但就文化而言,资源无比丰厚,万年上山、五千多年良渚、千年宋韵、百年红船……千百年的人文精神积淀,成为浙江人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现如今,浙江以文化为纽带,以开放提升为基本路径,坚持高水平“走出去”闯天下与高质量“引进来”强浙江有机统一,国际化的篇章越写越生动。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续写好“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浙江闯关探路、勇往直前。
数说“八八战略”20年
●7.77万亿元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年来,浙江地区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0.8万亿元跃升到2022年的7.77万亿元,民营经济金字招牌擦得更亮,目前拥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07家,居全国第一。
●品质升级、品牌升级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20年来,浙江积极融入长三角地区发展建设,加快外贸强省建设,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优化外贸结构,促进品质升级、品牌升级,推动一系列开放平台能级再提升。
●1067家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0年来,浙江坚定不移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进“亩均论英雄”,迭代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积极推动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目前拥有单项冠军企业18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67家,均居全国第一。
●1.90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20年来,浙江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居全国省区第一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37缩小到1.90,是全国倍差最小的省区。公共服务更加优质普惠,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居各省区第一。
●97.6%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
20年来,浙江省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从42.9%升至97.6%,实现生活垃圾“零增长”、原生垃圾“零填埋”。浙江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1年提升,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动力与后劲所在。
●7400余亿元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
20年来,浙江持续推动山海协作不断升级,持续念好“山海经”,推动50个发达县(市、区)结对帮扶山区26县,通过山海协作引进特色产业项目12000余个、到位资金7400余亿元。
●99.8%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环境优势,积极推进以“五大百亿”工程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建设,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
20年来,浙江积极部署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实施“四张清单一张网”,传承弘扬“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浙江基层社会治理建设不断深化,2022年浙江群众安全感为99.28%,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
●66.3%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20年来,8000多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在浙江落地,文化建设成果随处可享。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6.3%,较20年前增长了46个百分点。浙江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进以精神富有为标志的文化发展模式,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区域均衡的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效。(记者郑新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