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运中心加速“全数字化”
来源: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更新时间:2012-04-13

       

  登上陆家嘴上海信息大楼12楼,这半层大小的机房竟是全上海各个口岸协同通关的唯一“神经中枢”。“电子口岸”从这里传出讯息:2005年,上海口岸电子单证日均传输量达14.2万份,同比增长109%,占全口岸单证量7成以上;上海口岸税费电子化支付570亿元,同比增长45%,支付比例占总额一半。这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正迅速实现“全数字”通关。


  随着上海口岸贸易量猛增,上海海港货物吞吐量已居世界首位,上海空港货邮吞吐量也在全球十强之列。各自为政、自成系统的传统通关方式已成为制约航运业新一轮发展的瓶颈之一,而电子口岸作为“大通关”的统一信息化平台,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打下扎实基础。该平台实现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港口、港务等16个成员单位互联,贯穿交易、监管、物流、支付四大环节,覆盖海空两港和各主要产业园区。


  电子口岸的集成模式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事实上,上海电子口岸凭借总面积不到2000平方米的数据处理中心与异地容灾备份中心,便具备了100万笔的日数据交换能力,可满足未来3至5年上海口岸需求,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这一模式的开放性和延伸性使“洋山港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仅用三个月便告建成,轻松成为上海电子口岸的最新生长点。据统计,上海口岸58种通关物流单证已有41张实现电子化,光节省纸张就达每天10多万张,每年数千万张。


  电子口岸与电子商务合拍,生意越发好做。在该口岸门户网站上,全国各地企业注册用户已近5万家,由于企业通关信息“一次录入、全程通用”,在口岸货物通关时间上,海运从3至5天缩短到24小时以内,空运从3天缩短至12小时以内。外高桥保税区和各出口加工区间的货物调拨只需4小时左右,审批环节仅需几分钟。除单证流“电子通”,资金流也是“电子通”。目前,税费电子化支付项目联网银行达11家,为企业提供包括海关进出口环节所有税收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在内的24小时在线支付功能,每笔交易用时仅30秒钟。明年底,本地税费电子支付率有望达到100%。


  电子口岸与电子政务联袂,监管越发有利。据悉,上海电子口岸物流GPS管理系统已实现对浦东国际机场出发的车辆及货物,以及对长江流域内支线船舶的全程管理,3500辆监管车辆和200多艘船舶现已纳入该系统管理范围。率先开发的提货单电子化系统,将货单信息同时发送海关、检验检疫、理货、陆管、船公司、船代、码头等相关各方,各部门以电子签章取代纸面盖章,高效安全。


  市信息委介绍,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初步建成时,上海电子口岸平台将实现与长三角、长江流域主要口岸城市、全球十大港口城市,以及2至3家全球性物流行业网络的互联,进一步提高上海口岸的集聚、辐射功能与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