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更新时间:2023-07-25

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江苏有雄心有条件走在前——专访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胡广杰


工作人员在南通通富微电子有限公司先进封装生产线上忙碌

2023年1月,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江苏要抢占数字经济关键赛道,努力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要主动承担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重大责任,必须聚焦数实融合,以数字技术的新引擎,驱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胡广杰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表示。
实体经济是江苏的“看家本领”,数字经济是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2022年,江苏全省GDP迈上12万亿元大关,数字经济规模超5万亿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和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全国第一,物联网、工程机械和生物医药等10个集群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8年全国第一。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明确要求,到2025年,“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江苏底气何在?向谁看齐?又有何实招?胡广杰在专访中一一作答。

胡广杰

制胜新赛道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注意到,江苏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的提法最早是在2022年5月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会议上提出的。请问,这是基于怎样的考量?
胡广杰: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江苏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网络强省、数字江苏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
2020年,江苏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建设数字经济强省。2021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出台,提出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构想。2022年,《关于全面提升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导意见》印发,提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5%左右,到2035年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基于新时代十年的生动实践和新的发展要求,我们于2022年5月召开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会议,提出要努力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
《瞭望东方周刊》: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江苏底气何在?
胡广杰: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我们的底气来自于,江苏完整经历了中国制造业的变革历程,从以“社队企业”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时期到以“苏南模式”为代表的乡镇企业时期,到以苏州工业园为代表的改革开放引进外资时期,再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江苏不断打破路径依赖,另辟蹊径,形成了完备的产业体系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为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机会和空间。
从产业数字化来讲,全国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江苏占了10席、数量全国第一,全省关键工序制造设备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两化融合贯标达标企业数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主要指标均居全国首位,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八年全国第一。
从数字产业化来讲,江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1%,软件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超1.3万亿元,中国软件名城数量全国第一;南京有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无锡有国家车联网先导区,苏州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各地结合自身优势发展,已形成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百舸争流的局势。
当然,我们最大的底气是有中央的领导和支持,有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有8500万敢拼实干的江苏人。江苏人历来崇尚实业报国、为国担当,敢为天下先,清末民初的张謇就是江苏企业家的代表,敢拼敢干、敢为善为是我们骨子里的基因。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要求,全力抢占数字经济“关键赛道”,扎实推动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更好展现实业报国、产业报国的江苏担当。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在数实融合的新赛道上,有雄心也有条件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
全省一盘棋
《瞭望东方周刊》:为保障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江苏成立了省数字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请介绍该领导小组的组成和运行机制。
胡广杰:江苏省数字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于2022年3月,省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省长任组长,省委省政府35个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小组成员,统筹协调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办公室之下设了7个专项行动工作组,分行业制定实施方案,协同各领域与各设区市工作专班推进工作。
《瞭望东方周刊》:领导小组怎样发挥作用?
胡广杰: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了顶层设计,形成了“指导意见+三年行动计划+专项行动推进方案+年度工作要点”的全链条工作推进模式。加上《江苏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等配套文件,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政策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
二是突出了战略重点,优化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和转型升级等专项资金使用方向。比如2022年,安排了2.2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15个重大产业化产业项目建设;省安排12.7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智改数转。
三是推进了示范应用,以“一行业一标杆”,带动全省智能制造水平整体跃升。智慧养老、智慧校园等一批智慧实践广泛应用,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和省级先导区建设提速,公交、环卫、出租等一批应用场景相继落地。

2022年4月27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的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忙碌

让“大象”跳舞
《瞭望东方周刊》:当前,各地都在积极推进数实融合,江苏有哪些经验和心得?
胡广杰:江苏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超过10%,全省经济总量中实体经济占比超过80%。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大象”跳舞,江苏把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作为重要抓手,全面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全要素的改造升级。
让“大象”跳舞不容易,跳得协调、优美更不容易。为此,江苏的做法包括:
提供智改数转诊断服务——江苏安排了12.7亿元省级专项资金,制定了化工、钢铁和服装等12个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梳理了95个关键环节、214个重点场景和96个典型案例,采用竞争优选技术服务商,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全链条提供指导。目前,已为2.2万家规上企业开展免费诊断,实施改造项目2.7万个,完成1.3万个。
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通过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工业设计和共享制造经验做法,江苏支持企业实施工艺流程再造。目前,已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2家、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17个,获评全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3件,全省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均全国第一。
破解中小企业转型难题——针对部分企业“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的问题,江苏提供了政策、金融、技术和基础共性平台等综合性支持,以降低企业转型的门槛和成本,发布了云产品和服务目录及重点服务商名单,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目前,企业累计上云近40万家。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苏州智改数转的各项指标居江苏省前列,已从规上企业推广到了规下企业。
胡广杰:苏州是江苏进行智改数转的先行军,目前已完成2250家企业免费诊断,实施近2.1万个项目,为全省的智改数转探索了路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江苏的智改数转不是盲目地追求改造率,而是以全要素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升级为目的。
对企业而言,智改数转是非常合算的买卖,可以实现“两降低两提升”——能耗水平降低、综合成本降低、质量和竞争力提升、生产效率提升。智改数转后,平均每个项目单位能耗降低10%以上,综合成本降低20%以上,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产品质量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显著改善。“两增两降”,企业既得到了实惠,又增强了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又进一步推进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引培并举
《瞭望东方周刊》:江苏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曾发布调研报告,称江苏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原创技术研发力度、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落后北京、广东等地。江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胡广杰:江苏省委省政府为此作了专门部署,要求“聚焦能力提升,建立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数字经济科技攻关专项行动。
创新的根本在人才。
在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上,我们大力支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相关学科建设,推动本科高校加强智能制造等专业建设,实施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以形成可持续的人才竞争力。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我们全面落实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探索经费“包干制”试点、制定负面清单,多举措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在科技项目攻关上,我们实施“揭榜挂帅”,支持数字经济核心企业联合高校院所高端人才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引进科技人才,集成支持成果转化。
《瞭望东方周刊》:上述举措成效如何?
胡广杰:目前,江苏数字经济领域已有15所高校的17个数字经济相关专业申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涌现了一批优秀人才。
在南京,一批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才陆续引进,一批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用;在无锡,“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加快建设,呼吸机传感器芯片、高端通用AI芯片等技术瓶颈先后突破。问天实验舱里,有35款数万只(套)关键核心元器件来自江苏企业;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上,应用了江苏高校院所提供的配套技术;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从足球到电力工程到基建,都有江苏智造的支持……
有首老歌《爱拼才会赢》,江苏崇尚创新才会赢、实干赢未来。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突破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0.4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2018年以来,累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190项,居各省、自治区之首。
“第一省”蓝图
《瞭望东方周刊》: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江苏如何借鉴兄弟省份的实践经验?
胡广杰:广东和浙江都是数字经济大省,也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江苏在发展中要认真学习借鉴各领先地区的发展经验,与兄弟省份建立技术交流、政企会商的合作关系。
比如广东,与江苏经济体量相近,两省在电子信息、软件业等多个赛道比肩而立。广东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分工体系,而江苏部分城市目前数字经济发展阶段相近、产业结构趋同,接下来,我们将合理布局产业转型,加强区域功能定位,以形成更加完善的区域数字产业分工体系。
又比如浙江,与江苏地理区位相邻,两省共同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密不可分。浙江的数字经济在消费端和农业农村方面发展较好。江苏是鱼米之乡,对智慧农业有更高的要求,必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江苏将持续加大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使数实融合在各产业都得到协同发展。
《瞭望东方周刊》:你理想中的“数实融合第一省”是怎样的?
胡广杰:从工业经济来看,我理想中的“数实融合第一省”是这样的图景:企业组织模式和管理架构全面重塑再造、产品质量更加安全可靠、产业形态更加高端化、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的“翅膀”,为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增添新动能,为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实践新支撑。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我们将认真落实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以“敢、实、新”的精神风貌,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在新征程上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数实融合,江苏有办法》专题系列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