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祖哲:中国计算机50年回顾
来源:IT168 更新时间:2012-04-14
 
 

  主持人:非常感谢倪院士,他既给了我们很好的主题报告,而且带了很好的头,时间控制的非常好,非常感谢。下面有请IT168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徐祖哲给我们做中国计算机事业50年回顾,大家欢迎。

  徐祖哲:大家好,刚才倪光南院士讲了器件和设备发展的美好前景,大家都非常高兴,我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主要是谈创新思想和回顾我们的过去。中国信息化是何时起步的,1956年的四项紧急措施,从垂直突破到全面推进,纪念50年历程的意义和纪念重点。

  关于中国信息化何时起步是有很多争论的,但是在中国发展计算机事业的这些事实,虽然有很多同志不知道,但是这些事实是存在的,我们不应该遗忘。在我调查信息化历史时发现90年代、80年代,直线是表示什么时候发起的比例。作为一个信息化的学术大会,我要郑重提出这个问题,对于一个科学的问题需要相对统一,不能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说法。昨天讲到信息化定义还在发展变动,我的观点是从1956年的起点是绝对的,在新中国我们做了哪些工作、怎么开始的,这个问题是明确的。在左边2006回顾的坐标体系是浮动的,到2016、2026、2056年我们再回顾的话这些工作还是要做的。不管怎么定义,这两个方向可能会覆盖,或者有不同的说法,但是整个坐标体系是存在的,是我们不能遗忘的,而且和我们的工作有非常大的关系。

  现在回顾计算机,这是中国做的仿制苏联的第一代计算机。

  现在我提出的问题是技术在不断进步,器件在进步,大家知道技术和设备的进步并不能代表着系统思想的进步。现在经常发现很多用大显示屏、最高级的设备、通讯网络做出来的是20年前的水平,包括应急系统、城市信息化的系统等等。很多老专家拿出来的都是核心技术,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做出了高水平的东西,产业就能发展,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历史要和任何军事院校的军官一样回顾古代战争史、近代战争史,进入信息化社会之后这个问题是不能忽略的。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了四项紧急措施要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原来在规划里定义的产业主要还是炼钢、机床、汽车这些,后来发现要跟上世界,所以制定了紧急规划。像罗沛霖院士是参加规划实施的,还有在座的张效祥院士,也参加了。

  当时除了计算所以外,哈军工做了441—B交流会,当时在计算机应用里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还有刘军英(音)院长。这张照片是在天津调机的同志,而且哈军工的康鹏教授是助教,他提出了数字仿真,能够装在高炮指挥仪上。在二战时高炮击中率大概是千分之三,用了他的这套系统之后超过了60%。虽然一百高炮已经淘汰了,但是这种仿真思想对各行各业一直是有用的。

  当年的紧急措施是与当时发展传统工业的一次成功的跳跃,是纵向垂直的跳跃。现在计算机世界1990年出版的中国信息化10周年专版,北京铁路局最近以篇文章说惠顾信息化30年,大庆油田是在1965年就开始用计算机了。我们要分析当年是怎么做的,当年的经验、成绩。紧急措施从整体布局、人才培育、科研开发、生产配套、产业化应用,从计算机一直到空中网的衔接,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他们只知道美国硅谷,只知道盖茨,但是不知道中国做了什么。

  作为一直在中国从事计算机的人,我觉得这段历史不能遗忘,所以我到处在呼吁。王选院士也是在56年选择计算数学。王选院士还有很多成绩,我们在纪念王选院士时应该突出两点,我第一次见到他时是1980年的时候,拿到创新点就拿到了制高点,任何国家想进入中国的照排都在王选后面。还有很多领导为我们的科学家提供了好的开发环境,这是我们要纪念王选院士的第二点。当时经济日报五位副总编强烈要求把照排拉回来,还用铅排,后来他们熬夜突破了。这是1990年邀请王选老师在信息产业协会大会上的讲话。

  纪念50年历程的意义,回顾已经做到了,要直面曾经的失误,展望未来的目标,要从局部突破到全面推进,要实现跨越,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特别是作为信息界的学术大会,如果我们自己的历史、对历史关键点做了哪些工作,下面往哪方面发展都没有定论,从全国到下,从国家到区政府都成立了信息办的时候,很多信息办的同志不知道信息化的含义、不知道信息化的历史,我们怎么开展工作。

  电信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实例,1968年电报局装备了中文电报译报机,平均速度为每分钟1500字,这是60年代末研制电报译报的劳模。1964年研制计费计算机的谢晓安、任连仲和王振青等。这是1964年在长春参加长途电话研制的部分同志。现在回顾历史有几多几少:研制机械型号,保存样机少;单位大事多,参与者的回忆少;立项的题目多,领导决策过程少;罗列的性能多,创新内容分析少。这样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会说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当然优秀的也非常多最后一张电脑照片是1980年,这大概是第一张计算机处理的照片,进到计算机再出来。由于邮电部领导当时没有看到技术创新的价值把它枪毙了。因此我们呼吁,要纪念信息化五十年,抢救历史资料、实物、出版回忆录,总结创新战略,改善开发应用环境,表彰创业群体,激励全国青年。

  建议为50年前的创业英雄颁发“纪念章”,建议在中关村、酒仙桥建造“纪念碑”。不见得花很多钱,但是有一个标志。50年前就开始这个事业了,让年轻人都知道这段历史。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