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报名、网上预约志愿活动真是太方便了。”日前,家住威海市荣成市崖头街道香河社区的孙女士为智慧社区“云报道”志愿服务功能点赞。
据了解,荣成市依托智慧社区云平台开发“云报到”志愿服务、“随手拍”派单督办及“工单审批”模块。社区居民参加志愿服务,只需拿出手机轻轻一点,即可完成掌上办理。
近年来,威海市把城市作为数字化、智慧化的生命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市域加快数字变革创新,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和治理服务数字化深入推进数字威海建设,不断催生数字经济新活力,打造数字政府新格局,呈现数字社会新面貌,威海正以数字赋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吴绍博
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
近年来,威海市以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充分激发工业数据资源要素潜力,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不断释放数字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为企业发展插上“数字”翅膀,让数据驱动型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数据显示,浦林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研发工业互联网协作平台,打通全产业链条,制造装备数控化率提高到81%,管理效率提高50%以上。威海宝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整合碳纤维预浸布智能制造平台,建立数字化模型,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生产效率提高25%,产能提高率达300%。
此外,迪尚集团有限公司打造尚织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上下游的采购、生产和销售数据链条,实现服装全产业链资源集成,生产效率提升25%,良品率提升至99%,产品可追溯率达到95%。天润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天润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生产效率提高24.6%,降低人员配置达48.1%。
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保障和指引,威海市坚持规划先行,制订出台了《支持打印设备及智能服务终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暨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一系列规划、计划和政策措施,有效保证了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
威海市坚持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手抓,产业数字化快速推进,数字赋能制造业转型成效明显。
累计认定国家、省、市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139个,涵盖十条优势产业链,带动300余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被认定企业装备数控化率均达7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有效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生产效率低、环保压力大等问题。
建设发展工业互联网,形成以蓝海“双跨”平台为引领,重点优势行业级平台为骨干,众多企业级平台深度覆盖的梯队式平台体系,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类试点示范50个,创新应用从龙头企业拓展到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数字产业化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2022年威海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4.38%,居全省第4位,打造了威海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威海服务贸易产业园等6个专业园区,涌现出歌尔微电子、联想、捷普、日月新等骨干优质工业企业,涉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主要产品涵盖计算机外联设备、集成电路及电子元器件产品、光电子及通信产品、高端软件等。
深入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
“我出门发现忘记带身份证了,还以为办不了业务了,没想到通过‘爱山东’APP出示电子身份证和电子营业执照就可以提交申请,很快就办完业务了,真方便啊。”日前,环翠区秀客理发店负责人丁女士到环翠区政务服务中心咨询营业执照变更业务,由于没带身份证,工作人员帮助其通过无证明办事提交申请,不到半小时,丁女士就领取了新的营业执照。
这只是威海市“无证明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自2021年以来,威海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深化电子证照证明在各领域的应用,通过直接取消、告知承诺方式发布“减证”事项626项,375类证明材料实现“免提交”,通过调用电子证照,压减证明材料160万余份。
在全省率先打造“我数我用”个人信息授权应用,汇聚46个部门153类个人数据和202类企业数据,个人和企业根据办事需求快速授权使用,确保数据不可篡改、绝对安全,真正做到“还数于民”。目前,已在政务服务、卫生健康、司法公证、普惠金融等多个领域,支持多种电子证照证明的在线开具和应用,累计应用超过33万次。
威海市大数据中心立足大抓经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动营商惠企“掌上办”,在“爱山东”移动端开设“双全双百”、公共资源交易、企业开办、档案查询、涉企政策一点通等掌上服务,企业开办平台年度访问量达34万人次,服务企业超过13万家,其中全程电子化办理超过1.6万家。
在全省创新建立首个线上营商环境全景式服务平台“威海营商行”,创新打造“信财银保”融资新模式,搭建66个指标的信用评价模型,对全市13万家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精准描摹,按照企业信用等级提供差异化担保增信支持,24家银行、5.1万家企业上线注册,累计帮助企业贷款融资163.6亿元。
数字智能治理提升智慧生活新体验
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数字赋能城市管理智能化、社会治理精准化、政务服务便捷化、社区生活数字化是有效提升企业群众办事、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关键路径,是城市高质量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威海市一贯注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坚持以数据赋能擦亮“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品牌,连续两届荣获中国领军智慧城市,位列2022全国数字城市百强榜第24位,在近期清华大学发布的《2022中国数字政府发展指数报告》中,威海跻身第一梯队的引领型城市。
智慧城市的安全运行离不开实时监测城市脉搏的“城市大脑”,在威海市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紧盯大屏幕,时刻监控着关键系统运行情况、重点领域公共视频等城市运行状态。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平台可快速查看周边需要防范或疏散的高风险点及可调用的应急资源,通过融合通信系统进行现场调度指挥。
以“一屏统观、一网统管”为目标,开展“系统全接入、资源全上图、通信全融合”三大攻坚行动,“城市大脑”接入68个业务系统,汇聚9.1万路视频监控和6.8亿条数据,形成21大类174小项的城市运行体征指标,整合48种应急资源和270支救援队伍,打通公安、应急、林业、消防等多频段通信系统,聚合视频会议以及无人机、单兵等移动视频,建成“平战结合”的一体化城市运行指挥平台,实现全时空动态感知、全市域精准调度、全天候协同处置。
“城市大脑”已构建起城市运行的智慧中枢体系,是领导指挥调度的“驾驶舱”,保障着城市的安全稳定运行,为群众生活提供了安全祥和的城市生活环境。
在城市基本单元的智慧社区,数字赋能无处不在,依托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进行共建共治共享共用,群众生活安全、便捷、智能、怡然。
乳山市积极推进“无证明镇街”建设,通过数据赋能,实现226项电子证照证明的统一供给,目前已推动实现镇街11项、社区9项基层业务“无证明”办理。
威海市持续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提标扩面,搭建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推动已有社区系统数据迁移整合,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支撑社区智慧化管理和服务需求。在社区普遍安装智能门禁、车辆识别、电子巡更等系统,部署智能充电桩、智能快递柜等智能化设施,分类推进养老、创业等不同特色的智慧化建设,拓展政务服务、信用超市等便民场景,累计部署700余台集自助购物、应急救援、信息查询于一体的“智惠易站”,全市115个智慧社区达到省新型智慧社区建设标准,智慧社区覆盖率超过20%。
数字作为继劳动、土地、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威海市将统筹谋划好数字威海新蓝图,让人们切实感受到数字威海建设成果,享受数字威海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