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守正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论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体现了守正创新的本质要求,二者是理论和实践、知与行的和谐统一。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我国整体发展格局和生产力布局,立足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和科技创新战略以及新型城镇化升级需要,做出的重大创新决策,是前无古人的新生事物。作为第三个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以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牛鼻子,势必成为我国新的发展引擎和中心城市。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关键在于坚持守正创新,致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样板城市。
坚持“守正”,重在以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实践原则、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充分吸收和运用我国40多年来改革开放经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成果。持续贯彻总体规划和党中央支持政策,实时开展复盘、总结经验、因时制宜,找出问题和难点,建立中央、北京、河北和雄安联动和协同解决机制,着力解决疏解机构长远发展、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稳定的干部人才队伍、可持续的投融资来源等全局性问题。
坚持创新思维,就是在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框架内,把创新作为发展的主轴,用系统观念推动全方位、深层次和开放式创新,营造一切围绕创新、一切有利创新的氛围。通过创新,营造有利疏解机构和其他主体发展壮大的优越环境,促进人才、科技、资本等要素的内外循环,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和全球化发展。
深化制度创新,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雄安新区依靠中央集中配置发展资源,实现优化组合奠定发展基础。高端发展资源导入后,其自身的提质发展以及和当地资源的共赢发展,需要高水平的治理能力支撑。因此,需要把深化制度创新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完善治理架构,优化政府与市场、各参与主体间的关系和互动机制,打造法治化、伙伴式、友好型发展环境;制度创新要着眼激发疏解机构和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为此需要发挥政府的创新引领作用和市场的创新主体作用,引导开展各领域、各主体的创新规划,开展创新交流和竞赛,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成果转化和运用机制。
通过融入和支撑国家创新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雄安新区承接的中央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机构,是创新资源富集、创新能力领先的优质主体,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力。服务和发挥好这些机构的创新引领作用,是雄安新区未来在科技创新领域保持领先优势的关键。为此,需要充分发挥这些机构的创新主力作用,配合联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副中心城市;同时,要立足处在河北的地利优势,致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带动河北和京津冀科技创新实力总体提升。
拓展深化社会创新,凸显人民至上的先进理念。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有序健全并与各类社会组织建立互动和对话机制,完善与疏解机构的常态化对话沟通机制,提升服务质效,促进科学民主决策,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在各级学校教育中引入创新教育课程,利用社会团体、组织和活动开展创新文化培训、竞赛等,提升人力资源的创新素质;推动社区和基层文化创新和创新文化建设,提升居民的文化和创新素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裕。
创新发展特色生态经济,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球样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生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白洋淀及流域治理、保护和利用的一体化;探索植树造林市场化、公众化的途径,增加社会参与感,提升可持续性;研究探索在雄安新区设立国家级的植树造林博物馆、淀泊治理博物馆,增强雄安新区生态建设的影响力和标杆作用。
坚持开放式创新,以创新循环带动资本、人才要素的双循环。发挥疏解机构在国内外的交往和信息优势,凝聚更多创新要素;争取国家层面支持,引入更多国际创新机构和资源,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生态建设,打造特色区域和国际创新共同体。发挥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优势,争取国家级基金对雄安新区新产业和创新的支持,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对创新投资的先导作用,促进建立京津冀三地在雄安新区的联合投资机制,积极研究扩大外资利用机制,以资本合作引领创新和产业协同。发挥组织优势,大力引进创新型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建立贡献和留任激励机制,形成依靠创新型干部人才推动全面、系统创新的大好局面。
总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守正创新,雄安新区这座千年之城、创新之城不仅有条件、有动力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而且一定能够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雄安样板。
(作者单位系国家开发银行,曾挂任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副局长、党政办公室副主任、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