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重庆市智慧城市创新发展圆桌会举行 数字赋能城市建设 助力智慧城市按下“快进键”
9月5日,2023重庆市智慧城市创新发展圆桌会举行。会议聚焦智慧城市建设、城市运行和治理、基层智治等领域,邀请了北京、上海、山东和成都等省市大数据发展、政务服务等单位的有关负责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重点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理念及路径。
▲9月5日,2023重庆市智慧城市创新发展圆桌会议现场。
智慧城市建设:分级分类推进 促进数实融合
山东省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廉凯介绍,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启动之初,山东就制定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包括市级、县级、社区三套建设指标,成为全国首套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省级地方标准。
▲山东省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廉凯发言。
从2019年10月推动试点,目前山东智慧城市建设覆盖了100%的市、70%以上的县(市、区),16个市建设了“城市大脑”,实现“城市大脑”与省“一网统揽”综合慧治平台的纵向联通、整体协同。同时,开展一市一品牌、一县一特色,构建“千城千面”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格局,7000余个智慧应用场景,10家新型智慧城市科普展示和交流平台。
“我们以应用牵引,用数字惠民。”廉凯称,山东在群众关注的领域重点开展工作,比如教育服务方面,实现16个市、117个区县义务教育招生报名服务聚合,在医疗服务方面,上线168家互联网医院,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95.59%,在社保服务方面,全省通查和跨市通办线上服务“社银直联”全覆盖,旅游方面则是59家重点景区门票统一预定和验证。
通过整体协同,共建共享,山东已初步形成了“1+3+N”的山东半岛智慧城市群协同发展格局,包括成立一个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联盟,组建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等三个区域发展联盟,支持建立协会、智库建设主体的细分领域的联盟。“我们也在智慧社区和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同步发力,协同推进数字乡村试点,聚焦打通智慧便民‘最后一公里’。”廉凯说,山东协同启动智慧社区工作行动,支持建设1500余个各具特色的智慧社区,推出了一批标杆性的智慧社区,常态化开展智慧社区活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宋凯捷发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宋凯捷围绕如何发挥独特优势,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重庆方案”分享了看法。
“2022年重庆的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首次进入全国前十,可以说已经迈入了全国发展的第一梯队。”宋凯捷说,重庆在“1361”架构的指导下,数字重庆建设成效突出,有能力、有条件、有基础在全国率先实现一体化推进格局。
另一方面,宋凯捷认为重庆可以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进工业互联网、5G、车联网等数字技术与重庆各领域全方面充分结合,特别是在制造业方面深化无线技术、千兆网络以及互联网的应用,比如重庆作为山城,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在山地环境保护方面释放更大的价值和作用,赋能城市发展能力、服务能力、治理能力提升,带动重庆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对外开放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宋凯捷提到,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以及“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可以对接数字丝绸之路打造高能级数据港,建设数字化国际合作高地;构建数字孪生通道,强化产业、贸易、海关等数据互联互通;以数字重庆统领口岸、通关资源,打造高能级合作窗口和平台。
一体化数据平台:让城市运行高效 市民便捷
一座城市如何做到高效运行和治理?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刘迎风介绍,上海已初步建成一体化大数据资源平台,作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新型基础设施,依托这个平台构建了全市数据共享交换、数据要素流通的核心枢纽,实现了国家、市和区三级的互联互通。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刘迎风发言。
“对内我们依托这个平台面向各个部门提供数据治理和AI服务的基础能力的工具箱,对外也面向社会主体提供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应用的数据开发利用可信环境。”刘迎风谈到,数据治理最终是为了支撑应用,因此上海重点围绕政务服务打造了“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
“一网通办”在PC端搭建了一个总门户,实现“进一网、能通办”,接入事项超3600项,累计办件量超3亿件,实名用户近8000万人,同时打造“随申办”移动端超级应用,满足随身事项办理的需求。“一网统管”聚焦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规划建设、城市网格化管理、交通管理等重点领域,实现态势全面感知、风险监测预警、趋势智能研判、资源统筹调度、行动人机协同,支撑城市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运行管理能力。
“数据应用场景频次使用最高的就是‘随申码’,我们打通了一系列的政务服务场景,比如看病就医,将‘随申码’和电子医保卡打通,市民可通过‘随申码’扫码的方式,在全市各家医院进行挂号、付费的服务,减少排队。”刘迎风说,在电子证照应用场景里,把相关数据依托电子证照户进行归集和共享应用,通过数据归集,在政务服务领域打造线上材料免交,线下窗口办事时调用数据,就不用提交实体证照。
围绕数字重庆建设,重庆将加快建设“1361”整体架构,和上海一样,重庆今年底将初步建成其中的“1”即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
▲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斌主持会议。
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斌介绍,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是数字重庆建设的核心要件,该平台包含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IRS)、“四横四纵”支撑保障体系和“两端”集成入口,IRS是一体化平台的管理服务系统,“四横”分别是基础设施、数据资源、能力组件、业务应用,“四纵”分别是标准规范、制度规则、安全防护、工作推进,“两端”分别为“渝快办”和“渝快政”。
李斌说,“渝快办”正在进行重大升级,“渝快政”目前已有55万名公务员登记注册,而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最大的特色就是使用一套用户体系、数据标准和安全体系,做到最小投入,最大共享,最有效率。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完善数字资源统筹管理机制,实现全市数字资源‘车同轨、书同文、文同义’,全面推进‘市—区县’两级应用、数据、云网、组件、感知等数字资源的清理排查,摸清全市数字资源家底。”李斌说道。
超大城市治理:完善数字场景 助力治理现代化
“超大城市中,各类生产要素高度聚集,各类问题叠加出现,既有老毛病,也有新问题。”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刘强提出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刘强发言。
刘强认为,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要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创新与数字治理场景建设“双轮驱动”,全面拓展接、派、办、评、报、宣全流程智慧化应用,并且要完善市民诉求驱动下的数字治理场景,提升城市治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具体来讲,北京通过强化科技赋能,建设了接诉即办“智慧大脑”,搭建起智能受理、派单、办理、回访、分析平台,探索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实时数据对接“京智”,丰富接诉即办在“一网慧治”中的场景应用。
同时,深挖民生数据富矿,全渠道汇集1亿余件群众诉求记录、300余万条企业法人数据,7000多个社区(村)点位信息,建立“日报告、周分析、月通报、年体检”机制,“算”出民生痛点、治理堵点,辅助科学决策,赋能基层治理。
此外,还构建起群众诉求及时发现、深度挖掘、指挥调度的专业模型,提升城市风险监测感知预警能力。
▲成都市网络理政办党组书记、主任冯秀富发言。
“北京、上海、重庆、成都都属于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与刘强的观点相似,成都市网络理政办党组书记、主任冯秀富认为,在数字时代,超大城市治理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超大规模、超高密度、超高速率、高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
在这高难度的挑战之下,超大城市如何才能实现群众诉求快速响应、高效办理?
冯秀富介绍,为达到社会诉求“一键回应”的目标,成都坚持“连心、互动、闭环”的理念,把12345热线作为社会诉求“一键回应”的总客服,全力推动诉求响应的高效化。
“我们充分利用成都12345热线数据分析平台,能够及时了解和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冯秀富说,通过这种“以智促治”的方式,已提速、提级、提质处理诉求2.5万余件,群众满意率达97%以上。(记者杨铌紫 黄乔 记者 尹诗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