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121个!青海以数字检察构建法律监督新模式
数字检察座谈会
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121个,88个模型已取得办案效果。共发出类案检察建议228份,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53份,公益诉讼立案182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13件、撤案24件,对8件案件组织召开公开听证……今年以来,青海省检察机关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数字检察战略的工作部署,把数字检察工作作为事关检察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积极探索西部省份以大数据法律监督助力检察工作现代化发展之路,以数字模型构建法律监督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高标准规划数字检察“路线图”
“什么是数字检察?”“为什么要推进数字检察战略?”“数字检察工作该怎么做?”这一连串的问题,成为今年以来全省各级检察机关都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数字检察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刚开始大家都不知道要怎么做,都觉得这个工作非常有难度。”青海省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主任党雪梅介绍,数字检察就是以检察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检察监督深度融合为核心主线,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聚力关键领域,强化数字化法治保障,以“数字革命”助推检察工作和社会治理现代化。
以“数字革命”引领驱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是一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开创性工作,而青海省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如何加快脚步、迎头赶上,关键还在于行动。
今年4月,省检察院通过三级院视频方式召开数字检察推进会,全面动员部署加快推进全省数字检察工作,明确了要把数字检察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全系统工程、全员工程。同时,省检察院成立了由查庆九检察长任组长的数字检察领导小组,从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下设分析研判、数据保障、综合协调三个专项组专门负责数字检察工作,各级院参照省院模式均成立数字检察领导小组或工作专班,形成全省贯通、上下联动的数字检察工作组织架构。
针对青海数字检察工作基础弱、起步晚的实际情况,省检察院把突出地区特色、注重办案实效作为重点攻坚方向,确定了“搭建好平台、构建好模型、推广好应用”,加快追赶全国平均水平的数字检察工作目标。
省检察院先后印发青海省数字检察工作方案、实施意见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数字检察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举措、组织保障,规范我省数字检察工作,为数字检察工作提供基本遵循。结合三级院职能定位,明确省院主抓顶层设计、模型筛选、指导督促、内外协调;市州院主导业务规则提炼、模型选育研发、区域应用推广;基层院负责个案发起、监督线索梳理等实战应用,确保全省数字检察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应用大数据构建“涉黑恶线索类案监督模型”
通过规划明确数字检察“路线图”,让全省检察机关从“传统思维”向“数字思维”的转变进一步加快,广大检察干部克服了等靠心理和畏难情绪,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数字检察革命性实践当中。
高效率细化数字检察“施工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尽快开展数字检察工作,自年初全国检察长会议对实施数字检察战略作出部署后,省检察院于今年3月第一时间选派5名懂网络、有热情的青年检察业务骨干组成学习调研组赴浙江开展为期10天的实地学习考察,形成翔实的调研报告印发全省参考,为全省检察机关开展数字检察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的学习参考资料。
4月18日,青海省检察院邀请最高检数字检察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翁跃强以《数字检察的工作理念与方法》为题,为全省检察干警作专题培训,协调浙江省院选派2名业务骨干进驻省院,集中一段时间帮助开展数字检察工作。通过座谈交流、专题培训、线上答疑、下沉指导等多种方式,有效帮助检察干警克服了本领恐慌心理,逐渐掌握了基本原理,坚定了信心决心,理清工作路径方法。
在借助外力帮助的基础上,全省各级检察机关积极响应、踊跃行动,以内部“头脑风暴”引燃数字检察之火,省院和西宁、海东市院青年干警自发组成攻坚小组,利用下班后和双休日,自发举办数字检察沙龙、监督模型研发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的交流讨论,发散数字思维,碰撞智慧火花,共同学习数字检察业务知识,优化完善监督模型,全省检察系统上下营造起全员参与、比学赶超的数字检察工作氛围。特别是省检察院举办的首届全省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让全省各级院报送的57个参赛模型同台竞技,突出实战实效,凸显“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监督路径,充分展示了今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推进数字检察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据统计,自数字检察工作开展以来,省检察院组织召开全省数字检察工作推进会3次、领导小组办公室例会7次,各市州、县区院召开工作会、推进会、研讨会、观摩会等263次,确保了层层传导工作压力、明确工作方向、压实工作责任,了解掌握各地区、各条线工作推进情况,切实解决了思想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工作开展不平衡等问题。
青海省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
此外,省检察院对全省所有数字监督模型进行动态化管理、项目式推进,建立在建模型、已建模型、模型成效应用“三本台账”。通过开展点对点、一对一指导督导,进一步强化对下指导,帮助各地区尽快打开工作局面,不断完善模型种类,对已建模型加强研判,聚焦监督实际成效,大力推进模型运用深度、广度,及时总结各地成功经验,注重培育典型案例。
高质量优化数字检察“实效图”
在加强成果转化上,省检察院紧扣青海省情特点、检察办案短板弱项和社会治理重点环节,聚焦提升法律监督质效、破解检察工作难点堵点,突出管用、能用、好用,着力培育具有青海检察特色的数字检察监督模型。
省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通过不断总结提炼办案规律特征,精准筛选监督线索,全省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121个,88个模型已取得办案效果。通过建模筛查监督线索3773条,实现了从个案线索发现到类案监督的延伸,积极开展数字监督专项行动,开展27个专项行动,通过专项行动扩展实战成果。
结合检察办案中难点、社会治理堵点,如“两项监督”、民生福祉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由“类案监督到社会治理”的突破。全省共发出类案检察建议228份,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53份,公益诉讼立案182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13件、撤案24件,对8件案件组织召开公开听证。注重模型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对已建模型进一步分析研判,优化形成可复制、易操作、能推广的法律监督模型。西宁、海西地区“取保候审保证金退还法律监督模型”“规范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类案监督模型”等5个模型将在市(州)范围内深化拓展应用。
遵循“小切口”构建模型规律,聚焦办案重点突破,大数据法律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青海省院以某地烧烤店打人事件为镜鉴,针对涉黑恶犯罪分子跨时间、跨区域、跨案件违法犯罪未能有效串并打击、可能存在漏网之鱼的问题,聚焦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聚众斗殴、非法拘禁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四类案件”,构建“涉黑恶线索类案监督模型”,发现刑事立案监督线索74件,排查重点人员92人,纠正执法司法不规范129件,针对6个行业治理漏洞制发检察建议35份,在监督模型初显战果的基础上,将案件监督范围扩展至故意毁坏财物、涉黄涉赌类案件,进一步发挥大数据在深挖彻查黑恶势力方面的独特作用。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全省数字检察工作进入新阶段、攻坚区,各级检察机关将继续按照《青海省人民检察院数字检察工作实施意见》要求,践行“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数字检察工作机制,把数字检察工作重心放在模型精练、深化应用和区域推广上,提升模型的规模效应和价值效应,让更多“沉睡”的数据转化成办案实效,真正实现类案监督促进社会治理。(中国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