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附图片)
在青海玛沁感受数智活力的律动
初秋时节的阿尼玛卿山,云海环绕,巍峨又神秘。距阿尼玛卿山100公里外的玛沁县,地处青海省东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全县平均海拔在4100米以上,冬季寒冷而漫长,时间长达八九个月。
“以前,牧民之间有急事,都是翻过山头,家家户户去通知。”9月6日,雪山乡阴柯河村党支部副书记昂保加告诉《人民邮电》报记者,“建设通信基站,解决对外通信,成了最主要的问题。”通信和网络在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是让亿万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的重要桥梁。通信网络覆盖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在玛沁县牧区建基站面临诸多挑战。昂保加告诉记者,因山高路险,车开不进去,只能通过步行和骑摩托车进入阴柯河村。玛沁县是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海拔最高的县,地域辽阔,高低落差悬殊。“基站建设资金、成本、设备、建设人员都是横亘在眼前的一座座大山,这些无疑是对网络建设的巨大考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果洛分公司副总经理贺小明说。
“你给我们装基站,我们都会来帮忙,出钱出力都可以。”在基站建设过程中,当地牧民自发组织人力,用牦牛驮着设备,和中国移动的施工人员一起把建设基站所需的光伏板、蓄电池、桅杆等运上山。回忆当时的情景,贺小明至今记忆犹新。
对于牧民而言,有了通信和网络,就意味着放牧时不会再和家人朋友失联,不用再绕路几里地跑到有信号的地方打电话报平安,还可以在虫草采收的季节了解市场行情,缩小信息差。
记者了解到,近三年来,果洛移动联合华为已在玛沁建设4G/5G基站149个,实现乡镇以上区域5G网络全覆盖,解决80余处无网络和弱覆盖问题,2023年将新建基站39个,进一步完善牧区的网络覆盖。如今,这条雪山脚下的“信息路”打开了玛沁虫草、牦牛肉、奶制品等的销路,让全网游客通过慢直播“沉浸式”感受阿尼玛卿山的巍峨壮丽。
走进玛沁县第三民族小学三年级2班教室,一堂讲台上没有老师的远程课正在进行。孩子们观看视频、朗读课文、举手回答问题……通过网络接受来自西宁市北大街小学任课教师的授课。“通过这个网络,我们在大屏上都可以和西宁的老师互动,我们特别喜欢这种上课方式,能学到更多知识。”上课的小朋友开心地说。“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素材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通过远程教学,不仅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名师的教学风采,对老师授课、备课也很有启发。”玛沁县第三民族小学三年级组长、语文老师才让措说。
“我们是一所民族小学,97%的学生都是少数民族牧民的孩子,中国移动投资援建的电教室、智慧教育平台等,用信息化、数字化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带动教育发展。”玛沁县第三民族小学副校长蒋青华介绍。
据了解,为填补城乡“教育鸿沟”,自中国移动对口支援玛沁以来,在援建玛沁县第三民族小学和拉加镇寄宿制学校的同时,连续多年开展捐赠助学活动,在全县多个学校部署远程教学系统,让当地学生有机会享受上海、西宁等地的优质课程资源,以信息化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受地域环境等因素影响,“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等问题困扰着玛沁县牧区群众。在玛沁县人民医院,远程医学中心、移动医疗一体车等正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面,推动先进医疗资源下沉到偏远地区。“上个月我们在远程医学中心与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专家集中会诊了两位危急重症患者,从我们医院本身医疗水平看,救治危重患者是非常棘手的,当时我们通过远程会诊集中上海多学科15位医学专家,持续两个多小时,最终确定了诊疗方案。”玛沁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冶文辉介绍。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一张张通信网、一条条信息路,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流入偏远地区,让先进的医疗资源下沉乡村,也让雪域净土的特色产品通过电商走向全国。5G、AI、大数据等数智技术在青海果洛州玛沁县落地应用的背后,离不开信息通信行业勇担数字乡村、网络强国建设主力军的责任使命,为以信息化数智化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记者吴双 朱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