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国之流程再造实践
来源:博客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众所周知,陕西是一个科技大省,科研院所众多,它们已成为陕西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重要领域。如何发挥科研院所的作用,使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成了许多院所领导共同关心的话题,也为历届陕西省高层政府官员所重视。

航空工业第618研究所在经营模式、管理变革、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为国防军工研究所的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尤其是所长张新国推行的“流程再造”管理理念极富创新性。本期推出其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意在借此推动西部地区科研院所的改革。

 

张新国流程再造实践

 

 

提起张新国,圈外人可能很陌生,然而在陕西航空工业系统,他可谓大名鼎鼎,头上笼罩着层层光环:三次荣立个人一等功,是国防科技工业、陕西省航空总工司有突出贡献专家、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高级管理人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新长征突击手标兵、陕西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现任航空工业第618研究所所长、总工程师兼党委书记。

618研究所在国内航空工业系统也是声名显赫,它是我国航空领域飞行控制和惯性制导两个专业的研究发展中心,主要从事各种飞行控制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的研制和生产,科研开发实力位居世界先进行列,是我国国防工业系统最重要的大型研究所之一。从一个事例可以侧面反映它的重要地位:国庆五十大典中,天安门广场上空飞过的各种飞机和地面展示的几乎所有导弹都应用其技术,装备有其产品。

 

适应是时代的主题

 

在人们的传统概念中,所谓研究所,就是以科研为重点,在实验室里开发研制出新产品的“象牙塔”单位,这里的人基本上都是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事实上,1960年成立的618所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走的就是这条路子。后来几经变迁,才有了自己的中试基地,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产品直接面向军品市场。

2001年5月,新所长张新国上台后,一直致力于实施流程再造工作,两年多来,在科研经费持续下降、军品科研生产任务连年翻番的情况下,618所不断开发出新的科研成果并转化为新产品,企业年产值以36%的速度增长,经济效率创造了该所历史上的奇迹。

如今的618所,已形成了科研、生产并重——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新格局。618所发生的巨变,是所里积极适应市场变化的结果,是研究人员相互适应,创造性工作结出的硕果,为全省科研院所改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采访是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进行的,这对整日忙碌的张新国来讲,的确是可以避免一些来自外界的干扰,静下心与我们对话。对于头衔,他看得并不是很重。这位已过不惑之年的学者型管理者说:“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带来的特征就是要适应。反映在我个人,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我希望比前任干得好,也希望我的后任比我干得更好。反映在企业,就是产品和技术更新换代加快,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最终是没有出路的。”与张新国的交流没有想象中那样艰难,他举例说,十年前,一个大学生刚上学时所学的专业知识,毕业后能用的有25%,放到现在,可能只有10%的知识能用了。因此,前天干的事情说明不了明天的发展,今天要做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应变社会的发展,适应已成了时代的主题。

话头一开,其观点就令人耳目一新。“不管你过去学了多少东西,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如同进商店一样,虽然东西陈列地琳琅满目,但要选出自己需要的物品有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知识也一样,学是学不完的,因此,培养再学习能力是很重要的,”张新国强调道,“适应是人的意识形态问题,之所以谈这个话题,因为这是流程再造的前提;人的思维模式如果不改变,任何改革都是行不通的。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不好的倾向,有些人把管理的内涵变成了纯粹的概念炒作,这样做对我们的国家是非常有害的。”

赤子之心,跃然而出。张新国已为航空总公司一集团所属厂所和陕西国防工委系统单位领导班子及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大专院校做了多场流程再造的专题讲座,场场受到好评。十六大召开之际,他在《中国航空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时代性、规律性、创新性——对与时俱进系统内涵新认识》的文章,其中提到,这个时代的社会和科技特征,及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国际新法则,都会对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只有在把握自身,完善自我的同时,适应这个时代特征,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适应这个时代国家发展的需要,适应这个时代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会不断地巩固和加强。

事实上,618所的飞控和制导两大专业以前长期分离,形成壁垒,部门之间各自建立起自己的工作体系、管理方式和分配机制,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影响了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为此,张新国担任所长后,大力推进两个专业的融合,使科研人员在许多共同的技术领域相互学习和交流,相互适应,实现了资源共享。通过学习和合作,618所在各类导弹和无人机的制导系统竞争中不断取胜,开辟了导航、制导与控制等新领域,使产品的应用范围扩大到各类飞机、导弹,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全所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2002年,不仅按时全面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科研生产任务,产品交付量比2000年提高了1.5倍,而且科研生产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

 

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

 

长久以来,无论是企业还是职能部门都在强调“一切按程序办”,可很少反思、科学地再设计和不断地在实践中动态地改进程序使之更加合理和有效,结果是大家宏观上都在认认真真按程序办事,客观上工作却是实实在在的低效率。因此,张新国大力提倡采用系统思维的方式,以流程的观点重新审视各种业务流程和整个环节,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流程再造是西方欧洲国家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新观点。随着工业的发展,组织系统变得越来越大,当组织变大了之后,系统内部的人往往只是线性思维,形成片断思考,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貌”的观点就反映了线性思维的局限性。流程再造的理念是:从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出发,分析每个环节效率如何,是否创造价值,从而取掉或改变那些效率低下、不创造价值的环节,使流程更科学,效率更高。其实“流程再造”就是先改变思维模式,再改变做事方式的理念。

有一个典型例子可以说明流程再造的重大意义。618所制造部检测员原来对某电子器件的检测是按照这个程序进行的:在合格品上涂上油漆,不合格品剔除;合格品送往下道工序组装。下道工序人员是这样工作的:产品装上电子器件,然后放入洗液中洗去油漆,由于产品其它配件安装精度要求很高,清洗后往往造成产品废品率居高不下。张新国用流程再造的思路解决这个问题:涂油漆的目的是为了区分电子器件的好坏,为什么不在废品上涂上油漆,把正品送往下道工序,这样就去除了清洗这道工序。再接着往下想,为什么要在次品上涂油漆,检验出次品后直接装在箱子里退回就是了。理论应用于实践,经过简单的一项变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产品成本,每年为单位节约资金200多万元,而以前近十年时间,所里对原来的生产流程竟没有尝试过任何改变。

因此,张新国认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是流程,而不是产品,换言之,只有通过合理的流程才能保证生产出所需的产品。他主张做每一件事情时,都要“以终为始”思考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目标决定行动”。他倡导的流程再造观点实际上是一种经营变更的理念,即对经营过程彻底地重新构思,从根本上重新设计,以达到企业在一些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关键指标上的显著提高。目前,618所已对诸多业务流程实施了再造,其效果相当显著。以物流管理为例,再造前有13个步骤、16个环节,再造后变成7个步骤、8个环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对生产流、物资流、资金流的优化和生产结构的调整,不仅促进了全所科研生产任务的完成,而且使广大员工从实践中感受到了流程再造带来的好处。如:针对惯导系统产品交付任务连续两年以近50%的速度递增的要求,对关键部件的生产过程进行了改进和再造,使平台惯导生产能力成倍提高,满足了交付要求。电传飞控系统舵机的核心部件主控阀,改变工艺方法和生产流程后,统一合格性判断标准,调整检验环节,生产效率提高6倍,成品率接近百分之百……

618所流程再造的深入开展引发了内部组织再造。组织再造并不是说管理部门之间换个办公室,生产部门换个机器设备如此简单,相反地,张新国并不赞成任何创造不出价值的做法。制造部对沿用了几十年的按工种划分的车间进行组织再造,改为依据工艺相似而分类的产品/成件的单元管理型生产车间。如此,设备还是那些设备,人员还是那些人员,形式上没有任何变化,可是劳动生产率却提高了几倍,这种转变超乎了员工们的想象,其深层次的转变是变以往面向工程和工时的片面管理为面向产品/成件的全面管理,是所里制造系统组织管理的一次飞跃。

产品的创新、领域的扩展使618研究所内部资源成为制约自身发展的瓶颈。为此,张新国大力推行开放经营模式,建立小核心、大协作,中间在外,两头在内的“哑铃式”新型企业模式。在空军首长和集团公司领导支持下,从2001年开始,618所开始了大规模社会化生产体系的建立。目前,已有10个省、市的20多个厂、所,成为618所的生产供应商,外协任务与所内加工量接近1:1,使618所的整体制造能力扩展了一倍,不仅保证了各项重点型号军品任务的完成,而且走出了一条开放式经营的新路子,受到了军方的高度赞扬。

“实际上,从严格意议上来讲,618所目前走的大多还是流程改进的路子,就是针对原有的业务流程,存其精华,去其糟粕,”张新国解释说,“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给大家一个适应的过程,可以减少改革中的阻力——这是工作方法问题。”

对于流程再造,公司员工是如何看待的,记者走访了不同层面的人员,面带笑容的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收入确实提高了”。

据说,去年5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刘高倬来所调研后如此评价:“618所从上到下,人人谈流程再造,这项工作已经深入人心,取得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

 

信息化,流程再造的推动器

 

张新国现在还担任着博士生导师,并获得了自动控制和管理学双博士学位,中央电视台《西部博士》专栏采访时送给其一顶“双料博士”的帽子。正是这位“双料博士”最早致力于618研究所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他说,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基于流程再造的理念,信息化对流程再造是技术上的大力支持,没有信息化的流程再造只能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层次;形象地说,信息化是流程再造的推动器。围绕业务流程再造,张新国以需求为牵引,大力开发应用系统,推动信息化建设。2001年,618所开始在园区实施园区网建设,目前已建成覆盖全所的千兆全交换网络平台,接入园区网的所有计算机均可访问金航网,实现了与集团公司的信息交换;建成了与园区网并行且物理隔离的工作区和生活区宽带网;建立了门户主页,设置了全体员工的个人信箱。

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浪费最大的是时间,如果能从流程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就会大大节约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现在推行的“一厅式”办公,就大大简化了办事过程、节约了办事时间。园区网正是运用流程再造理念,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在618所,信息化带来的显著变化是“文山会海”现象没有了,为传递各种信息而奔忙的人大大减少了。“这对时间和人力资源的节约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是难以估量的,”张新国说,“改革开放几十年,似乎什么都在变,可变得最多的是表面的东西,深层的东西变得却很少。现在我们与发达国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做事方式的差距。”

园区网对科研生产管理的再造,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环节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它不是提高某一个环节的效率,而是提高了整个流程、整个团队的效率。所里员工对此深有体会,在去年任务突增,管理难度加大的情况下,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信息化管理功不可没。

比如说,原来有一台设备零件坏了,员工打报告要求更换,这个报告需经过层层审批,往往是半年后才最终定下买了回来,可设备闲置半年带来的损失无人问津;如今,员工只需在网上说明情况,相关业务部门会马上做出答复,及时解决问题。再比如,原来库存刀具每年近400万元,通过信息化管理后,库存刀具占用资金不到100万元。与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全所库存占用资金不到原来的一半。还有,所里将打卡系统与区域网相连接,员工请假可在网上进行,计算机可自动对员工的考勤进行统计,并与财务部门相通,算出应得的津贴。

2002年,张新国组织启动了PDM/ERP项目,通过资源整合,构建面向产品研发的并行环境和面向生产的协同平台;以网络为平台扩展边缘应用,实现低投入高效能;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逐步实现信息安全。张新国说,信息化的下一步目标就是全所所有企业管理中应用的符号都要实行标准化管理。

618所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集团公司和陕西省有关部门的认同,成为全省制造业信息化首批示范企业。2002年9月,集团公司在618所召开了信息化建设现场会,会上有关领导对其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618所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信息的动态生成和实时监控,减少漏洞,提高透明度;对目前及将来各部门的单元技术进行有效集成,形成整合优势,构建并行工作环境;减少管理层次,实现管理扁平化;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集成的计划、物流、资金流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构建企业文化宣传和全员民主参与管理平台。

 

真实的“网络民主”

 

张新国认为,实施流程改造的关键在于团队精神,这就要求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在人格上都必须是平等的,为了实现平等,就必须充分发挥民主的作用。如果一个单位中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十分严重,这肯定会成为实施流程再造的最大障碍。可以这样说,民主化是实施流程再造的关键。

618所的民主化是通过信息化来实现的,信息化使民主管理驶上了“高速公路”,其运用“园区网”进行民主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在全省尚属首家。走进618“园区网”,打开任何一个电脑终端,轻点鼠标,企业管理的所有信息和“员工之声”都会在不同的网页显示出来。

“网络民主”实现了员工在单位上的的真正民主。“员工之声”网页使员工有了发表意见的载体,从2001年5月开通至今,员工们在网上提出涉及科研生产管理、职工福利待遇等15个大项的合理化建议达3400多件。据所工会副主席杨银锁介绍,这些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一旦提出,所里有关部门都能及时在网上给予公开答复。因为员工不但在网上能很好地行使民主参与权和民主建议权,而且能够有效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如果不及时处理和管复,员工就会在网上监控。2001年7月,刚到所里工作的大学生在网上反映单身宿舍环境不好、单位食堂伙食太差等问题,所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当即拿出30多万元,给单身宿舍全部装上了空调,又派专人抓食堂伙食。

“网络民主”同时实现了对干部作风的网上监管。一段时期,所里出现个别干部有公车私开的现象,这时“员工之声”网页对此现象进行了披露,很快地,这股不正之风没有了。由此所里从中得到启示,专门成立了审计检察部,使干部的管理和权力的使用处于网络和职能部门的双重监管之下,不仅考核完成工作任务实绩,还在网上设立人气亲和指数,考核干部对员工的凝聚力。去年戒免的5个干部中,有两名就是因为人气亲和指数太低之故。

“园区网”开通之前,所工会的一项基本工作就是将员工的合理化建议收集起来,在每年一次的职代会上进行处理和答复。现在“园区网”成为解决员工问题的有效载体和渠道,不但能将全所工作完全置于全体员工的监督之下,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员工意见和建议处理的时效性和及时性问题。杨银锁说,“网络民主”保密性强,员工们可以不用署真名,他们可以更自由、更公平地发表个人的意见。

在张新国的办公桌上,放着一面写着“冷静、倾听、思考”,另一面写着“沟通、理解、共识”的牌子。这12个字表明了他推进民主管理、营造务实和谐企业精神的决心,也反映了618所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治所理念。

打开“所务公开”网页,我们发现生产计划、科研经费、任务指标、重大决策、政策制度、工作考核等所内大事都全部公开了。在网上,还设有所长、党委书记和工会主席信箱,员工不仅可以在“员工之声”窗口提意见和建议,也可以直接向所领导发信件,员工的所有建议都能得到迅速回复和处理。

618所的“网络民主”建设使我们对民主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对一个单位来讲,民主就意味着管理者与员工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信息沟通是对称的、透明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传统的民主管理模式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思路敏捷的张新国总结了“网络民主”的重大意义:一是使民主有了更大的广泛性;二是促进了科学管理与民主管理的融合,做到了民主管理科学化,科学管理民主化;三是做到了民主管理经常化,所务公开透明化;四是大大提高了科研生产管理效率,使民主管理和程序变得简洁、明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挥动着拳头说,人心齐,事必成。

    诚如其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