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经济日报 更新时间:2023-10-27

作为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人口是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口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了一系列科学判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首先要考虑人口基数问题,考虑我国城乡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大等实际,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因循守旧,要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刻认识人口发展新形势,科学把握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意义,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人口问题,以改革创新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口支撑。

全面认识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

人口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事关长远发展。当前,我们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人口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趋势性特征。对于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

一是人口增速明显放缓。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比2010年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2022年末,我国总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增长放缓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普遍现象,但人口增长大幅度下滑会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文化等问题,若不加以干预就会向低出生率加速转变,进而导致家庭风险持续扩大、老年人口抚养负担持续加重、年轻劳动力供给不足和社会活力持续下降,对未来人口和经济社会安全构成潜在风险。

二是少子化、老龄化趋势显著。生育率下降和预期寿命延长,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结果。当前,我国人口性别结构持续改善,但生育水平持续走低,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结构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少子化、老龄化方面。根据相关数据,2022年,我国0至14岁少儿人口占比为16.9%,预计到2035年将降至10.5%左右;202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预计到2035年将升至30%左右,我国人口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面对新趋势,必须推动人口良性再生产,避免人口年龄结构失衡,同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口老龄化的适应性,千方百计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区域人口出现增减分化。从空间分布看,近年来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加速提升,人口流动更趋活跃。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为3.76亿,流动人口规模较2010年增加69.7%,其中,从乡村到城镇的流动在总流动人口中占比达66.2%。省内人口流动超过跨省人口流动,这与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区域协调发展、鼓励重点省份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密不可分。2022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22%,9.21亿人口在城镇工作生活,但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相对滞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的同时,一些区域近年来人口持续减少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高度关注的情况。

综合来看,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新常态,是近代以来人口转变规律作用的客观结果,是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面临的普遍现象。同时,我国人力资源总量仍然充裕,特别是全民受教育水平持续提高、健康状况改善、空间布局优化,从世界范围看,我国人口综合红利仍然具有明显优势。必须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全局、看趋势、看长远,以全面的视角把握人口变化,以辩证的思维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加强人口形势研判、分析和政策应对。

深刻理解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面对新的人口发展形势,党中央提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新概念,要求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是我们党把握人口发展规律从实践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指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人口总量充裕、人口素质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过程,其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归根结底要激发14亿多人民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口高质量发展本来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极端紧迫性和重要性。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是应对人口转变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显著变化,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少子化、老龄化趋势明显,这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坚持人口高质量发展、完善人口发展战略,要求我们不仅要把重点放在宏观层面上人口规模的适度增长、人口结构的持续改善,也要聚焦微观层面上人的素质的增强、能力的提高、精神的丰富、道德的提升,更要关注庞大的人口规模所代表的广阔的市场空间、消费潜力等。这些都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转变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持续挑战,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国家长治久安。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素质人力资源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在人口总量开始减少的条件下,必须更加重视人口素质和质量的提升,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塑造新时代人才红利,推动经济发展由依靠劳动力等要素投入驱动转向依靠人力资本提升和创新驱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人既是社会生产的手段,更是社会生产的目的。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推动人口工作由调节数量为主向提升素质、稳定总量、优化结构、畅通流动转变,有利于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人口高质量发展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区域、城乡和收入差距,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利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创新,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劳动力的质量和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已成为影响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应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迫切需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对于我国而言,只有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有效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切实壮大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和技能劳动者队伍,才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这对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具备优势和条件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虽然人口发展新趋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挑战,但我国人口发展总体上符合人口转变、人口与经济社会相互作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我国人口数量和质量能够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第一,我国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数量仍然非常庞大。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并不意味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特征会消失。在相当长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仍非常巨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7556万人。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不断发展完善,人力资源配置持续优化,丰富的人力资源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紧密结合。据相关预测,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候,我国人口规模维持在14亿;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候,我国人口规模仍将保持在13亿以上。因此,从现在起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口规模巨大都将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个过程,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鲜明特征。

第二,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较高。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位居世界第一,绝大多数受过良好的教育。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67年,增加到2022年的10.93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0年的12.5%,提高到2022年的59.6%,国民素质显著提高。目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这些年来,我国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截至2021年底,全国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超过26%,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0%左右。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未来劳动力数量虽然会逐渐减少,但劳动力整体素质在迅速提高,人才队伍在扩大。庞大的接受过良好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劳动人口是我国创造人才红利的重要基础。

第三,我国人口健康状况大幅改善。我国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情况的不断改善也为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21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2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至5.0‰、7.1‰和16.1/10万,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通过优质的医疗保障,我国人口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这不仅为实现健康老龄化、提升人力资源质量、降低社会养老医疗负担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还要看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教育、人才体制机制的日益完善可以促进劳动力供给和就业需求实现更好的匹配。伴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转移到城镇,我国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未来随着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经济逐步从劳动密集型过渡到技术密集型发展模式,市场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与我国劳动者供给质量的变化也是相互匹配的。

总体上看,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条件和优势,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教育培训优化、社会保障改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关注女性群体等措施,我们完全可以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统筹把握人口、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人民高品质生活

人口发展的新趋势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既需要理性认识和主动适应,也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政策部署和制度建设,积极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从全球来看,发达国家在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后,或迟或早都会发生人口负增长。我们应该看到,人口变动方向与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存在简单的决定性关系。人口素质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机制变革等诸多因素才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更加本质的影响因素。因此,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难度更大,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一方面,要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人口问题。人口系统是一个包含人口数量、结构、质量等在内的复合系统,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发展有着整体的、多层次的关联。以系统观念谋划人口发展问题,需要兼顾多重政策目标,使各项配套措施形成一揽子政策实施方案,自觉将人口问题作为推动改革、谋划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出发点。要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着眼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统筹把握人口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正确处理短期和长期、内部和外部、总量和结构、人口和资源环境的关系,努力实现人口规模适度、素质较高、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均衡发展状态。

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人口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品质的生活。要创造更多更高质量就业岗位,健全劳动就业平等参与制度,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和均等化水平,大力培育人力资本;要继续完善养老保障和服务体系,使老年人能享受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要优化生育养育环境,把生育政策的重心从生育数量调整转到生育支持上,解决育龄夫妇面临的生育养育难题;要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提升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体育方面的需求。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要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把“投资于人”同“投资于物”紧密结合起来,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有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任务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关乎亿万家庭幸福安康、关乎中华民族世代永续。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强化人口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大力提升人口整体素质,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落实好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任务。

第一,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变量。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人口发展与安全,稳定适度生育水平。要贯彻和落实好国家最新的生育政策,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切实解决育龄夫妇后顾之忧,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使生育率稳定在适度区间,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要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完善和落实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完善生育休假和待遇保障机制。要加强婴幼儿相关基础设施、医疗保健资源、教育资源、家庭支持等方面投入力度,切实减轻婴幼儿家庭负担,在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力量加入,提供多层次、多样性的婴幼儿服务,满足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要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善后服务等在内的家庭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减轻生养子女负担。要加强文化支持,倡导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重视家庭建设,推进婚俗改革,将生育友好纳入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范围,引导育龄夫妇、育儿家庭等更好平衡工作和生活,营造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建共享的生育友好环境。

第二,全面提升人口综合素质。关键要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涉及多领域的人力资本投资和公共服务保障机制,全面提升人口教育素质、健康水平和文明素养。一方面,要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要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要突出公平优质导向,夯实提升人口素质的教育基础,优化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契合度。要优化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结构,培育相关产业急需人才。要注重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着力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学习制度,创造终身学习、多渠道成才的环境。另一方面,要提升人口健康水平。健康是影响整个生命周期的重要人力资本构成。要深入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提升人口健康水平。贯彻落实全民健康计划,塑造健康生活。深入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推动健康饮食文化建设。要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不断完善符合我国疾病谱特征和人口健康需求、面向全周期全人群、整合连续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口思想道德素质。

第三,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要把充分就业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稳定劳动参与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当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还有提升空间,青年等群体的就业率还需进一步提高,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提高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发掘就业潜力来促进高质量发展。要抓住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机遇,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创造新就业形态和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要构建充分就业工作体系,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维护。要着力促进供需匹配,抓好抓实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新时代青年择业观教育,加大育龄妇女就业支持力度。要加快建设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破除劳动力和人才流动障碍,避免身份、性别等就业歧视问题,保障城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利,促进人力资源在区域间的合理布局和产业间的协调分布。

第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新时代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高效统筹各个领域、各个部门的具体行动,协调部署和规划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既要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养老资源重点向社区和群众身边聚集,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也要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高第二、第三支柱占比,增加全社会养老财富储备,还要大力培育银发经济,适应老年人需求结构转变,培育发展银发经济大市场,把增进老年人福祉、扩大内需消费、发掘经济新动能更好结合起来,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年人口是社会的重要群体,是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力量,要认识到老年人口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适时调整老年人口相关政策的年龄界限,充分调动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和建设的积极性,让老年人分享社会发展成果。

此外,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还要顺应不同阶段人口发展形势,不断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人口发展战略,优化人口结构,全方位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要更好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着力创造有利于发展的人口总量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资本叠加优势,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