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山:期待不可逆良性循环
来源:CNET科技资讯网 更新时间:2014-05-30
 

编者按:较之前一个5年,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行业信息化发展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在“2006政府、行业应用工作会议”上,国信办副主任杨学山首先指出了“信息化将全面进入核心业务”的发展趋势。 

而为了深入了解各部委、行业信息化发展状况,也是对以上这句判断的印证,我们进一步组织采访了10位部委信息中心领导、行业信息化专家,展现了他们各自所在部委、行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方向。 

回顾我国“十五”期间的信息化建设,我认为最主要的进展就是各个行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基本走出技术推动的局面,而进入到由业务推动的阶段,这是十五期间发生的一个最重要的转变。目前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不是我们的技术人员去告诉别人IT有什么作用、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什么好处了,现在是我们的领导干部和业务人员主动地提出要进行信息化建设。这个转变是十分重大的,它使我们摆脱过去十几年来信息化建设的徘徊局面。这个转变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里面,信息技术应用的本责是使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我们主流业务的效率,降低工作成本,更好地服务公众。

展望“十一五”,期间发生了几件比较重大的事情。第一个就是在不久之前,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06年到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这是我们国家第一个关于信息化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另外,就是在不久之前,温总理做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发言,这个发言表明了中国政府对信息化、对信息社会的基本态度。这两件事情对于我们制定信息化“十一五”战略具有指导意义。 

展望“十一五”,我认为我们期望的最主要的转变,就是经过过去十几年,特别是过去五年的发展,我们的信息化建设能够从探索走向理性,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这是我们对“十一五”的最大期望,这种转变从部门利益、行业利益、国家利益、发展利益等各种角度看来,都是很重要的。

我认为,目前我国各个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了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行业对信息化的应用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良性的循环。这其中有几层含义,首先,这个行业和部门的主要业务已经大部分实现计算机化了,不仅如此,而且领导干部和业务人员都认为这种信息化投入是值得的;其次,是该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已经制度化,从投资到管理到人员培训,到以后的长期发展,不再是依靠几个领导开一个会,而是真正形成了制度,变成了一项日常的工作。这种状态是信息化建设的最好的状态,我认为海关大体上已经进入这个阶段。但是这个阶段是没有终止的,进入这个阶段后,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调整。因此我认为:电子政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第二个层次,就是该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过程,但还没确定是否能够进入良性循环,这个层次的成熟度比海关要低一些,我认为国家审计署的信息化建设属于这一阶段。审计署从审计员到审计长都知道信息技术对审计业务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是从覆盖面来看,它比海关要少很多;另外,审计业务本身的成熟度比海关也差一些,因为审计面临的对象特别多,就需要根据对象特点的不同制定相应规则,因此审计信息化还没有真正实现所谓全业务流程。

第三类,我们还有一些行业和领域处于第三种状态,就是已经过了起步阶段,进入到了一个综合性应用的阶段,但是它既没有进入不可逆转,也没有进入良性循环。这一阶段内的行业,会因人因事因项目发生徘徊。而我们过去一二十年之中,徘徊的时间已经太长了,比如办公自动化,财务、人事等业务的信息化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徘徊。在这一阶段,主流业务尽管已经实现了信息化,但是还不能使计算机化、网络化的业务运作模式成为该行业不可取代的业务主体,不可或缺。这一阶段内的行业要比前两阶段多,对于这一阶段的行业来说,核心问题就是信息化一定要向主流业务挺进,只要信息化有一天没有深入到主流业务当中,变成不可或缺,要想进入前两个阶段就很难。

“十一五”期间,尽管众多行业还处于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但是“十一五”的机会要比以前大。这主要是有两个最根本的原因:首先,就是我们的业务人员对于IT能做什么以及对于它不可取代性的认识比前五年、十年高得多。这不仅是从中央看,从地方看同样如此。大家都说需求拉动,当这个需求真正变成这些人的需求时,对需求的拉动是不可抑制的;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条件,就是我们走在前边的行业和部门,已经为其他单位指引了正确的道路,他们已经为我们总结了他们在之前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经验和教训。如此一来,我们花费的时间就会比较少,花费的金钱也会比较少,当然花费的精力也会比较少。

我希望我们更多的部门能够进入不可逆转的良性循环,到那个时候,我相信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和部门才会获得真正扎实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