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我国居民基本的生活和社会组织单元,基层社会治理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2021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出台,提出“健全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的要求。可见,对紧急危机事件和风险的有效应对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人口流动和异地落户的普遍化,社区内部居民群体类型和需求的多样性提升,居民之间发生矛盾冲突的可能性增加。由此,当前的基层治理既需要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危机,也要及时回应社区内部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这种在危机矛盾面前保持稳定、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治理目标,即为“韧性”。因此,提升基层治理的韧性是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基层治理的方式和手段上,大数据、算法、平台等各类数字化技术逐渐被引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社区治理的革新产生了重要影响。2021年12月出台的《“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加快社区服务数字化建设”;2022年5月,民政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建设智慧社区平台、拓展智慧社区治理场景”等数字化治理的建议。与线下沟通和传达信息以干部为主体的治理方式相比,数字化技术具有信息传递效率高、流程标准化、资源集成化等功能和特点。数字化技术与基层治理的耦合给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和“韧性”治理目标的实现注入了新的机遇,构建数字化基层治理体系也成为提升基层社会“韧性”的重要途径。
根据社区特点探索数字化治理途径
在我国,不同的地域、城市和乡村之间在行政和经济资源、社会组织特征、文化传统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社会治理要素的构成丰富多样,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特征的社区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的社区,它们基层治理的社会和文化基础各有特点,在基层治理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和挑战也各不相同。由此,在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基层社区治理的各个阶段,应当考虑到这些差异化的制度文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