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阐明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要求和主攻方向,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乡村振兴,数字先行。数字乡村是面向未来的先进的乡村形态,既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之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的发力期,贯彻落实《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战略指引,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需要精准施策、靶向发力。
以数字之“势”加快乡村数字基础建设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必要基础,是乡村商品流通的物质条件,更是乡村制造业、服务业等实体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必备条件,对乡村产业长足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当前,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现代化水平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产业发展,阻碍了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协同发展。
因此,要以“数”为基,构建乡村现代化建设产业发展基础。以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乡村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快乡村交通、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是保障乡村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需要“资本先行”。要加快推进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共建,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持续性的资金保障。
二是完善乡村数字化硬件设施。树立城乡“一盘棋”的理念,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精准识别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加快建设乡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农村“三网”建设与升级,建设更为完备的乡村信息服务体系。
三是促进数字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相结合。逐步解决农村水、电、路、气、物流等基础设施“缺位”“断链”“瓶颈”的问题,加快传统农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全面打造“数字+电力”“数字+水利”“数字+交通”“数字+物流”等模式,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为乡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以数字之“才”提升乡村主体数字素养
人才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靠人才,尤其离不开数字人才。数字人才是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主体,专业化的数字人才队伍将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把握发展机遇,顺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以政府为主导,统筹规划各类政策、资源、力量,全力打造高质量数字技能人才队伍,积极抢占农业发展制高点。
因此,要引培并重,厚植乡村产业振兴的人才沃土。实现乡村产业现代化转型,要着力培养、引进具备数字技术和生产经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一方面,注重外来人才的引进。由于城市对优质资本和资源产生的“虹吸效应”,大量农村优质人力资源向城市迁移,乡村人才缺失问题日益严峻,乡村人才引进显得尤为重要。要完善乡村数字人才扶持政策,推动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畅通城乡人才双向流动通道。通过“提增量、强队伍、优保障”实现人才回流,激励外来人才将在城市里积累的数字经验技术带回本土、造福乡梓。
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本土化人才。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数字乡村全面发展有赖于农民广泛而深度的参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村本土人才源自乡村,不仅了解乡村,而且有服务当地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前,农民的数字化素养不高,乡村数字人才的供给质量还难以满足产业振兴与数字经济发展融合的需求。因此,亟须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构建乡村产学研结合培育体系,协同当地政府、本土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四方力量,培育本土数字人才,充实乡村数字人才队伍。
以数字之“智”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数字技术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手段。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处在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内生性技术进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支撑。以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农业农村等实体经济领域,在推动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催生新业态、激发生产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要向“数”谋“智”,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当前,我国大多数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要发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的先导作用,加快推进三大产业现代化融合。
一方面,推动智慧农业落地应用。数字农业是建立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通过卫星地面导航配合、信息遥感等现代空间网络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农业智能化的生产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生产经营方式,促进了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
另一方面,促进乡村三产融合创新性发展。当前,乡村产业数字技术运用还处于碎片化样态,不利于乡村产业资源整合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以新一代数字技术推动数字农业与乡村服务业、制造业深度耦合,积极打造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新业态新模式。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掘乡村多元价值,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
以数字之“本”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动力
数据资源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要素。随着全球数字化的加速发展,数据资源已经成为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关键生产要素,其衍生性、共享性、传输快等特点打破了传统生产要素对生产活动的制约。今年10月25日,新组建的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国数据基础制度正在不断完善,数据使用水平稳步提升,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进入快车道。随着数据资源的引入,将极大拓宽乡村产业的发展空间,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步伐,构建普惠便捷的产业环境,使农民共享更多数字红利,满足广大乡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因此,要心中有“数”,释放乡村数据资源价值潜能。立足数字时代的发展脉络,顺势而为,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强化乡村地区各类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破解乡村面临的资源和技术条件约束,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
一是构建服务“三农”的公共数据平台。依托构建乡村产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对数据进行科学收集、整理、分析、验证,从而得出有价值的信息,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潜能。
二是发挥数据资源易传播、可共享的特点。依托地方政府与社会各界资源的多方合作,面向市场、围绕需求,打破乡村数据的割裂状态,以数据算法统筹调度资源,推动数据资源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整合归集、共享利用。
三是加强地方特色产业产品推广。定时发布和更新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风光、文化资源、特色产品等相关资讯,提高乡村产业的影响力。促使数据要素向“资产”乃至“资本”转变,让数据、流量真正成为“新农资”。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乡村产业现代化转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与关键。以数字赋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充分发挥数字化建设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构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经济体系和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数字治理体系,将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取得新进展,推动数字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蒋伟: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刘天: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