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为新型工业化夯实数字基础
——2024年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系列述评之四
近日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全面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的重要一年,也是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年。
2023年以来,我国信息通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信息通信网络,算力规模全球排名第二,累计建设5G基站328.2万个,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技术产业实现从“跟随模仿”到“引领创新”,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达42%,6G、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研发处于全球第一阵营。融合应用加速赋能经济社会各领域全过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最活跃的数字消费市场,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网络安全产业总体规模突破2000亿元。
展望2024年,我们要统筹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大力促进信息通信业融合应用赋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铸牢数字基础。
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快5G和千兆光网规模化部署,加强6G预研,提升数字社会建设水平。
以5G和千兆光网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具有超大带宽、超低时延、先进可靠等特征,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和承载底座。通过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深入开展“三大工程”“六大行动”,我国在5G应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绩。数据显示,我国5G基站总数已达328.2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7.71亿户,千兆宽带用户达到1.57亿户。5G应用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达23.12亿户,移动网络“物超人”步伐持续扩大。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达42%,提出的5个典型场景和14个关键能力指标成功纳入国际电信联盟6G愿景建议书,为推动全球5G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当前,5G行业融合应用正迎来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期,需要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形成合力,共同解决跨领域融合的难题,探索有效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方案,突破技术标准和政策难点。”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他认为,5G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拐点,无论是消费需求,还是工业需求,均对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等技术指标提出了要求,需要5G-Advanced(简称“5G-A”)来破局。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代晓慧指出,充分发挥5G千兆网络技术能力关键在于三点:一是不断深化网络技术创新,推进5G规模应用发展;二是坚持跨界合作,共同完善5G融合应用标准体系;三是分业施策,推动成熟应用场景领域率先实现规模复制。
下一步,我们要积极推动5G赋能实体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把网络建设得更广,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推动5G网络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二是把应用推广得更好,深化5G融合应用,加快推动个人和行业应用齐头并进,大力推动“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促进5G应用规模化发展;三是把技术研究得更精,强化5G产业支撑,系统推进5G芯片、模组、终端等产品和关键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深入开展技术攻关,为6G标准制定、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畅通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大动脉”,跑出数字经济加速度。
算力作为新型关键生产力,已成为影响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算力网络建设布局,取得显著成效。工信部数据显示,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76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每秒1.97万亿亿次浮点运算(197EFLOPS),位居全球第二。算力结构不断优化,智能算力规模同比增长45%。围绕数据中心集群布局新建约130条干线光缆,高速长距传输技术有效提升跨区域数据传输质量。算力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服务器、计算机、智能手机等计算类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指出,要像建设电网一样建设国家算力网,像运营互联网一样运营算力网,让用户像用电一样方便使用算力,这是中国算力网的总体目标。
“数字经济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高速公路’,只有运力、算力、存力三者协同发展,数字基础设施才能发挥数据的要素价值,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活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他建议,中国算力中心要建设领先的运力设施,用更领先的网络构建千亿物联能力;打造坚实的算力设施,让通用计算、人工智能计算等多样性计算不断突破;构筑可靠的存力设施,让数据存得下、跑得快、用得好。
下一步,我们要有序引导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梯次化算力基础设施体系架构,依托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骨干直联点等相关设施,促进多方算力互联互通;加速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和方案,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推动算力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促进模式新颖、特色鲜明的算力应用加速落地,充分发挥算力对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
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要深入推动工业互联网与重点产业链紧密协同,加速释放应用赋能效应,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是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工业互联网从无到有、由大变强,汇聚成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势能。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已经超过1.2万亿元,覆盖国民经济45个行业大类,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8000个,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个,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50家,带动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行业特色平台,连接设备近9000万台(套)。
“工业互联网既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也是互联网、大数据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应用模式。”中国工程院院士桂卫华表示。他认为,工业互联网发展要以问题牵引为主,聚焦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避免供需“两张皮”的情况,让企业在应用5G+工业互联网后获得效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表示,筑牢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关键底座,要深入开展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推进新基建,建设网络、平台、安全、标识、数据体系等基础底座,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信息集成设施体系。推动工业互联网在重点产业链广泛普及、深度融合。
他强调,今后的15年,是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业完全可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为主要支撑,推进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有机结合,推进数字、网络、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集中优势力量打一场战略决战,实现战略性的重点突破、重点跨越。
下一步,我们要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与工业软件、工控系统等重点产品体系化突破,构建“5G+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发挥5G领先优势,加快工业级5G产品研发推广,积极培育新兴独角兽企业和领军企业;深入推动工业互联网与重点产业链紧密协同,促进工业互联网从“有用”向“有效”提升,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