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来源:人民周刊 更新时间:2024-01-19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城市是重要载体。

    地上、地下、“云”上同推进,产业、科教、民生齐发力,推窗见绿、开门入园,15分钟生活圈便民利民……短短6年,“一张白纸”起步,河北雄安新区拔节生长。

    “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擘画“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规划的重要性,确保“未来之城”经得起历史检验。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总书记的“绣花”妙喻,彰显“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发展辩证法,蕴含统筹兼顾、系统施策的科学方法论。

    “城市不是靠口号建成的”“有了符合实际的定位,才会有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以高瞻远瞩的科学思维“绣花”,铺展城市发展美好蓝图。

    1993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指出:“福州在大踏步迈向新世纪的进程中,首先要有一个立足于科学、切合于实际的长远的战略设想”。

    主持编制“3820”战略工程,明确“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目标……30年接续奋斗,有福之州气象一新。“现在的建设都符合这个方向”“而且发展得比我们设想还要好”。

    “城市规划要因地制宜,‘因风吹火,照纹劈柴’”“城市建设发展不能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从指出大城市不能“摊大饼”,到提醒中西部省份避免“一市独大”,再到强调“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遵循规律、因势利导的科学指向始终如一。

    谋定后动,赢得主动。今日中国,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美美与共。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以统揽全局的系统思维“绣花”,守护温暖中国万家灯火。

    北京东城区,草厂四条胡同青砖灰瓦、曲径通幽。“以前尽是泥土路,您瞧现在多漂亮!”居民朱茂锦自豪道。

    “让大家住在胡同里也能过上现代生活”。2019年2月那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温暖了街坊们。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新时代十年,1亿非户籍人口落户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至65.2%,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越发重要。

    赴辽宁抚顺考察,谈及“我一直牵挂着资源枯竭型城市”;走进武汉棚改项目,告诫“城市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脏乱差的棚户区”;主持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把该打开的‘城门’打开,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惦念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心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以穿越时空的历史思维“绣花”,滋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脚下麻石板路,抬头栋栋骑楼。使出微改造“绣花”功夫,修旧如旧的永庆坊赢得羊城百姓认可。

    万米桂花溪谷,千棵朱槿水岸。历经综合治理,脱胎换骨的那考河收获南宁市民点赞。

    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让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永续利用、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既敬畏历史、留住记忆,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一座座城市绘出文脉悠长,焕发勃勃生机。

    “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注重在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以求真务实的精准思维“绣花”,巩固“中国之治”坚实基础。

    打印作业、缴纳水电费……走进小区闲置空间改建的“数字小屋”,上海市民朱慧莉几分钟就办妥好几件事,“社区把事办到了居民心坎上。”

    “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上海走出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

    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邻里关系,桩桩民生关切,

    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从改造老旧小区、打造社区食堂、设立便民菜场,到网格员、“小院议事厅”,一项项精准服务、精细管理,暖了人心,安了民心。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精细“绣花”,久久为功,我们的城市定将更美丽,生活定将更美好。

    (人民日报记者 王彦田 刘志强 丁怡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