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的数字化转型:从传统优势到区域协同
来源:人民论坛杂志 更新时间:2024-01-22


自2019年以来,长三角地区的数字化转型受到关注。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2020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发布《长三角地区电子证照互认应用合作共识》,相关地方政府之间就电子证照互认达成共识。2021年7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发布,提出在数字人民币、支付清结算、跨境支付、金融科技、科技监管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2022年10月,上海“随申行APP”正式上线,这是在智慧出行方面的重要实践,江苏还推出省级政务APP“苏服办”,成为移动政务服务的总门户。

长三角无疑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和活跃的地区之一,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因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有其独特优势:第一,长三角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为地区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和动力。比如,金融支持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和条件,金融机构为长三角地区数字化转型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创新项目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第二,长三角地区也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如广泛覆盖的互联网可以减少“数字鸿沟”对转型带来的阻力,也能提供良好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第三,长三角地区的人才储备和科研机构丰富,为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提供充足的动力。第四,政府的政策支持为长三角地区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前提。

目前来看,长三角地区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取得一定成效,集中体现在基建数字化、流通数字化、政务数字化和工业数字化。第一,在基建数字化方面,长三角多个城市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技术被广泛运用,智能交通系统、智慧能源管理、智慧环境监测与保护等多种技术也加快跟进。第二,在流通数字化方面,长三角拥有发达的电子商务平台资源,以及智能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在零售端,智能零售和新零售概念在地区内迅速壮大,共享经济模式也在长三角快速蔓延。第三,在政务数字化方面,长三角地区各级政府正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以提供新闻动态、政务公开和个人办事等服务。这些平台已经快速发展,并得到了广泛应用。第四,在工业数字化方面,企业跟随数字化浪潮,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水平。采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推进智能制造,实现生产过程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并在数字化时代赢得竞争优势。当然,企业也应提升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注重数据安全,反思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并不断改进,巩固现有的数字化转型成果。

不得不指出的是,长三角数字化转型也存在一些问题。创新效率整体波动幅度较大,要真正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稳定数字化转型的效率。在数据安全方面,需要重视用户隐私和数据保护,在相关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对于“数字鸿沟”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力度促进数字基础设施的平衡,向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提供更多支持,确保广大群众在偏远地区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也能够享受到稳定、快速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更好联动长江经济带、辐射全国。长三角地区应进一步加强协同水平,从而有助于促进提升区域整体的数字化水平和创新能力、辐射能力。举其中一例,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标准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存在差异,容易造成不同设备、系统之间的信息互传受到阻碍。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各地区是否能够加强协同,采取一致的技术标准,便于这种信息传递。其实,数字化转型中的信息资源也需要地区协同管理利用,使数据资源的效用最大化。减少数据孤岛和信息壁垒,有效共享和整合数据资源,促进信息流通和协同决策。当然,这也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一起努力,共同提高各方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效率。

(作者:王嘉欣 上海市长三角科创产业金融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湾区国际商学院、蔡宏波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本文是上海市长三角科创产业金融服务协同创新中心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