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技术对全球消费市场的创新重构
来源:人民论坛杂志 更新时间:2024-01-22

【摘要】数智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经济重构与消费升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传统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催生了新型消费模式和消费业态。我国消费市场总体呈现出从“满足基础需求”到“常态化品质化升级”、从“单一渠道消费”到“全渠道消费融合”、从“追逐外资光环”到“国货信心崛起”的发展趋势。在新发展格局下充分发挥数智技术对市场资源配置的关键作用,深入挖掘数字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潜力,将为全球市场的经济重构与可持续性消费升级提供创新动力。

【关键词】数智技术  消费升级  消费市场    【中图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数智技术发展如何影响国内消费市场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加速迭代促使消费者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网络化的特点,进一步催生了新型消费场景和新兴商业模式。数智化的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将在供给质量提升、创新成果转化、劳动就业增长等多个方面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发展,同时激励企业以更大的规模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正向调节进口贸易对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从而形成国内国际市场协同发展的格局。数智技术的创新发展将促进消费增长突破当前消费受往期消费影响的时间黏性,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拉动内需增长。数智技术加速信息流动,有利于改变传统消费模式中过往消费形成的延迟影响,提升消费者在网络、文娱、健康等多个领域的消费意愿。

数智技术将通过信息对称化的双边市场平台与供需匹配关系,调整消费者对收入波动的风险回避偏好和对价格收益的市场前景预期,从而激活发展型消费与改善型消费需求,促使居民形成更健康的消费观念,拓宽消费升级的外延,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在商贸流通方面,数智经济在双边市场的重构过程中将为跨越商贸流通发展的门槛效应提供重要支持。在金融支付方面,数字金融在数智技术的支持下将在降低流动性约束、优化支付环境、增加财产性收入、提升居民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促进消费升级。在区域结构方面,数字经济对周边地区的消费升级将形成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缩小消费升级的空间差异,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和加速市场化进程,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区域要素自由流动。在乡村振兴方面,数智技术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农村创业、消费升级促进乡村振兴,激发乡村消费活力。

数智技术将促进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丰富完整的产业链结构、科技与产品创新等多方面因素与消费升级形成协同效应,为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品牌的发展提供重要机遇。数智技术将推动本地市场规模扩大,并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增强产业集聚度,推动企业进行产品质量升级。同时数智技术将促进企业进行有效适配自身的发展阶段与合作伙伴属性的品牌建设,并通过衍生品品牌联合帮助企业在消费升级中构建产品的个性化特征与品牌情感价值,从而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双重需求。数智技术影响下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等的转变,可以将高储蓄转化为有效的消费,进一步推动区域内的消费升级与本地市场产品的国际化品牌建设与发展。

我国消费市场数智化转型对全球消费的影响

随着数智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消费的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因素都将发生重大变化,消费市场的产品和服务朝着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发展,个性化生产服务、全球账户管理和越来越密切的客户联系都将增加对知识要素的需求。在知识要素加速流动的过程中,我国消费市场的数智化转型将进一步促进全球消费高质量发展。

知识重构驱动全球贸易结构优化调整。消费市场的数智化产业融合将进一步促使消费市场各产品和服务部门边界的融合,推动产业间的结构壁垒在技术的引导和推动下逐渐降低,为促进数智化与工业化融合创造条件。我国数智技术与不同产业的专有技术相互结合,将为不同产业的创新升级与数实融合提供平台,并且从信息网络技术推动知识重构与管理创新开始,促进消费市场的新产品和企业更好地融合发展。数智技术将有效推动产业间的信息渗透和技术扩散,从而实现全球产业分工由传统的垂直化方式向网络化方式转变。消费市场的数智化转型升级将通过产业融合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产业间的跨界融合,以数智技术和知识经济为纽带,为全球贸易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新的动力,促进全球贸易快速平稳增长。

信息传递网络效应优化全球消费资源配置。随着数智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具有一定基础的数字平台融合了范围经济和网络外部性的特征,为交易平台的集聚提供了支持。我国数智化信息传递机制的网络正外部效应将进一步提升市场进入机会的价值。各国企业在网络外部性的鼓励下参与消费市场的意愿得到进一步提升。平台经济的网络外部性将进一步满足消费端更加广泛的服务需求和顾客偏好,并通过网络外部性进一步扩大范围经济。在创新协同的增长中,数智经济通过跨区域、跨网络、跨行业的综合型平台实现其在全球创新驱动中的联动效应和协同机制。与此同时,创新驱动也通过网络正外部效应发挥着资源整合与系统协调的功能。此外,数智技术所具有的网络外部性推动企业在市场联动机制和价值网络关联作用的支持下,进一步放大由梅特卡夫法则所带来的网络效应,为数智经济中各价值网络节点和各节点所组织的经贸流动环节提供了更大规模的增值空间。

双边市场开放包容构建全球消费制度生态。数智经济的发展对国际规则的标准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各国积极参与双边平台市场的国际公约和贸易伙伴协议,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对话,深度融入全球消费市场的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方面,我国数智经济通过包容性的合作机制逐渐成为全球消费市场制度建设中的关注焦点,同时进一步促进企业参与全球市场一体化建设和跨区域合作。处于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全渠道发展阶段的零售业,也为打造数实融合的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数据自由流动方面,数智经济在信息加速流动的市场环境下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通过数智化交易平台为全球消费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在信息加速迭代和流动的过程中,各国不断优化数据信息自由流通的制度架构与合规建设,进一步推动产业内的资源共享和协同管理,并通过数智化平台和计算资源的有效运用,不断提升全球消费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核心竞争优势。在数实融合方面,各国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不断突破关键技术,立足服务市场需求,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通过智能化、自动化和数智化的渠道对实体经济进行升级和改造,从而鼓励企业在价值网络各环节的内部化优势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

本地市场边界融合催生全球消费新业态。数智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催生新型产业形态,为消费市场的结构调整创造新的机遇。我国数智经济的发展将推动虚拟产品与现实产品进行融合,使各自独立的产品通过互补作用有机地联合使用,并通过数智化和网络化发展逐渐将数智技术融合到全球消费市场各类产品的本地市场效应当中。消费数智化将促使产业结构向柔性化方向演化,在传统技术为高新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知识源的同时,数智技术将对传统技术形成倒逼机制,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产生,同时推动企业不断吸收新的知识而成为行业领导者。信息链与产业链两端的融合将改变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形成新的制造模式、市场组织模式和资源配置模式,推动大规模的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形态。与此同时,全球市场竞争关系也将发生转变,数智技术将推动行业下游对上游形成倒逼机制,重构企业竞争中的资源配置关系,建立新业态与传统商业模式的全球竞争格局和利益均衡。

数智技术驱动经济重构与消费升级的对策建议

积极打造数智技术场景,提升消费活力。数智技术的兴起与消费端的需求结构、采购方式、信息渠道发生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以数智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同时结合更加广泛的信息传播渠道、更加灵活的商业模式以及更加丰富的交易技术,数智技术在商贸领域逐渐构建了更加丰富的消费场景。随着各项智能技术和移动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智经济逐渐成长为广泛联结价值网络各单位部门的广义市场平台和商贸主导机制。消费升级应充分发挥数智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智慧经济领域跨时间、跨空间的经验特点和市场优势,通过多元化和协同性的合作方式推动我国数智企业融入消费市场,通过数智技术的多场景应用进一步建立企业在网络外部冲击下的市场竞争优势,有效提升消费活力。

新兴技术的迭代升级催生了大量新业态,在技术不断积累和沉淀的过程中数智技术将进一步推动消费结构与消费模式的转型升级。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批前沿科学技术在数智经济领域的应用,数智经济呈现出智能化、无人化、精准化的商业形态。在无人机配送、大数据营销、赛博工业、智慧交通、虚拟现实等多项前沿技术的推动下,数智经济在软科学体系的支持下逐渐推动传统零售业和制造业逆向生长,推动企业深入参与生产与研发网络中的产业分工,不断向产业内的高精尖技术领域延伸,从而提升数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附加值。伴随数智技术的发展与数智经济市场规模的不断增长,数智化的资源优化配置将为市场交易提供更加快捷的交易平台和交易渠道,有效节省交易成本,促进企业不断丰富产品和服务的种类,提升竞争的综合实力,从而通过提升数智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研发能力与协同创新的生态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快科学技术在消费市场向生产服务能力的有效转换。

积极构建数智化互动平台,提升消费体验。数智技术支持的社交化、互动性、平台型消费模式通过知识要素的组合突破原有的技术属性,从而驱动知识要素以重新创造和连接的方式实现知识重构。数智技术驱动的消费互动平台能够为买卖双方提供更加直接的信息交互途径和消费体验情景,在供求关系的发展转变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社交化的消费平台所体现出的范围经济特点为市场快速有效地捕捉消费端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结合规模定制在极大程度地满足个体需求的过程中进一步发掘长尾效应所带来的市场机会,从而推动价值链的驱动力从供给端向需求端融合,促进需求端在获得更强的市场导向能力后向供给端提出诉求,这种倒逼机制和供求关系的逆转对消费市场的供求匹配和产品供应提出了更高的升级要求。

数智经济的发展使不同资源类型的企业开展市场对接和信息流动成为可能,从而为企业间的竞争格局调整提供了空间。具有先发优势的领先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往往源于对市场资源、渠道和信息的占领,而数智技术支持的社交化消费平台为跟进企业寻找市场机遇和建立市场渠道提供了重要途径,促使跟进企业通过后发优势对领先企业形成技术追赶和市场竞争,通过缩短产品生命周期进一步加快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迭代与消费升级。数智化的消费互动平台可围绕生态系统的创建,进一步系统性协调平台参与方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从而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建立生态系统特定优势,加快新型消费模式和消费业态发展。消费体验的提升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对数智技术的依赖和认可,从而推动消费互动平台向价值网络中心位置的跃进,通过发挥数智经济的网络正外部效应不断提升消费体验。

积极促进数智化信息匹配,提升消费意愿。信息要素在跨境电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信息加速流动对消费决策信息对称性造成的影响,极大地影响着新业态领域的前景预测和消费意愿。数智经济推动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推动消费市场逐渐向信息密集型双边平台转变。随着供需双方信息对称性和完整性的提高,有效的市场资源配置和供需信息匹配进一步激励数智化新业态跨越信息不对称所形成的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促进供需信息在消费市场加速流动,从而推动消费者在更加对称和平衡的供需关系中提升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数智技术进一步推动了贸易流通中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一体”的贸易方式,通过仓货一体、柔性制造、敏捷供应的生产系统和价值网络打破传统的生产和配送格局,为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消费升级的价值挖掘提供更大的空间,推动数智经济为生产者、消费者和供应商提供更加精准、便捷和高效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在数智经济的经营管理中建立相互协同的信息网络,对于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龙头企业需要发挥引路和对接的关键作用,而市场机制需要为企业的良性竞争和合作提供保障。伴随数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都需要进一步适应和调整。数智技术推动市场结构转型升级,催生不同的消费业态和各类消费模式,建设消费信用体系对于消费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数智企业应充分结合新业态数智化和无纸化特征,积极构建信息加速迭代环境下的有序市场竞争格局,结合双边市场的数智化程度和产业链的完整性充分挖掘消费潜力,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智化综合服务平台,有效发挥数字企业在信息不对称动态条件下参与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市场竞争的优势。

积极拓展数智化市场边界,提升消费价值。数智技术的成长与发展对高新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涵盖生产、消费和流通各领域的数智经济将呈现出更加明显的智能化和人性化特点。数智技术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整合产业资源,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与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在赛博工业系统、互联网金融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生产、消费和流通领域的产业融合。数智技术的不断成长和演进将催生更加丰富的商业形态,从而推动产品和服务向需求导向型与产品导向型相结合的方向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含量,加大产业间的协同效应,提升整体产业性能,从而为产业间的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实现对消费者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求更加精准和实时的定位,数智技术将进一步提升对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为抓住长尾效应中的个性需要,数智经济对消费端各种不同类型的产品予以满足。有效的物流配送服务技术体系和配送流通环节的精准管理,为数智经济构建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持,同时推动物流配送服务从原来单一的运输派送服务逐渐向精准化、定制化、智能化方向转变。随着无人机送货、卫星导航系统、冷链技术等多项前沿配送体系的应用,物流服务逐渐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

数实融合将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数字经济深入参与产业内垂直分工,提升数智经济在高精尖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附加值,同时推动数智经济产业与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与技术创新,进一步发挥数智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创新引导作用。数据技术将成为数智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在云网端上形成各种各样的数据。数据成为整个经济活动当中的主要要素,经济结构的变化将在以互联网为中心,以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的经济体系中呈现。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突破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引领经济数智化转型的动力源泉,先进的信息生产力将推动消费市场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数智化阶段演进。数智技术在消费市场的应用将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数智技术支持下的国潮IP本地市场效应与品牌优势,以“双融合”全面支撑“双循环”。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冠肺炎疫情下贸易摩擦对跨境电商的经济效应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BJL055)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国际商务系主任、京津冀服务贸易协同发展智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