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
从“最多跑一次”,到开设“办不成事窗口”,再到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近年来政务服务的创新举措屡屡引发广泛关注。方便群众和企业的方向没变,都是避免办事走弯路、回头路、冤枉路,但运行方式并不相同,“办不成事窗口”是取逆向思维之意,“高效办成一件事”则并非字面上的“一件事”,而是把多个关联事项的审批从“一堆事”“一摊事”变为“一件事”,争取“一次办”,以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
办事方式之变折射服务理念、视角之变。事实上,以往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多件事,在群众和企业看来都无非同一件事,例如说出生证明、医保社保、市场准入等,虽然单次事情办成了,但总量没有减少。此次改革的重点也正在于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即设身处地想群众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从源头把该合并的事项进行合并。比如新生儿涉及的“出生一件事”服务,北京等地政务服务部门联合卫健、公安、社保、医保等各个部门,让新生儿出生证明、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社保卡申领等各个相关的服务事项一站式集成办理。如这类服务能全面铺开,必将极大提升群众和企业办事的便捷度、体验度和满意度。
从北京、上海、福建等多地的实践来看,之所以诸多事项能从“散装”走向“集成”,关键在于推动业务流程优化再造,以及打破各部门数据孤岛,从而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对此,福建的经验是加强省级统筹,协同联动推进改革,比如由省政府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小组,下设6个专项小组,明确每个专项小组由分管省领导牵头,协调推进相关领域的“一件事”等改革事项。同时,每个“一件事”事项都明确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职责,量化改革任务,做到可操作、可检验,能够有效避免重复办理、效率低下等情况,值得学习借鉴。
从底层逻辑来看,数据的互通与共享至关重要。除了制度规范以外,同样考验着平台的支撑能力。前段时间,国办印发《关于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立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常态化工作机制的意见》,就指出要加强协同联动,强化政务服务渠道统筹和线上线下协同服务机制、优化政务数据有序共享机制、深化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持续赋能机制、细化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协同运营机制,即意在从顶层设计上推动政务数据汇聚、治理和分析等工作,以数据多跑路助力群众少跑腿。
“高效办成一件事”打破了人们对“一件事”的固有印象,涉及到应用场景的开发、办事指南的重新设计等多个环节。从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推出的“高效办成一件事”系列服务列表可见,目前可享受这种便利的事项主要有跨省就医直接结算、企业政策和信息一站查、失业保险金申领、住房公积金查询办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等,距离满足群众和企业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期待“高效办成一件事”能一件接着一件办,一事一事见实效,将政府服务集成改革推向纵深,从而有力推动办事体验升级、企业活力释放、营商环境优化。(刘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