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谢家集区实施农村科技信息化工程纪实
来源:淮南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淮南日报2月28日讯“网上看信息、网上学技术、网上做交易”是当代农民紧迫的需求。谢家集区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的意愿,积极实施农村科技信息化工程,使农民普遍受益。

  红菱、银鱼、毛刀鱼素有“瓦埠湖三秀”之美誉,由于信息渠道闭塞,一直卖不上好价钱。孙庙乡红菱水产协会去年组织各红菱种植大户在刚建立的协会网站上发布信息,红菱还未成熟,就有外地商家上门定购。种植大户戚良号去年种植红菱3000亩,收获24万公斤,上网发布销售信息后,第二天就有商家电话求购,很快以每公斤2.4元的好价位售出。去年以来,孙庙乡红菱水产协会网上农产品销售额达568万元,戚良号还被评选为2005年度全省蔬菜百强经纪人。

  李郢孜镇隗店村在浏览科技信息网肘,得知种植黄皮圆葱经济效益来得快,于是成立起隗店无公害,蔬菜种植协会,采取“协会+农户”方式推广早熟圆葱新品种。圆葱不仅丰产,而且远销日本、俄罗斯、韩国,使农户去年每亩增收1000多元。接着,该村又与上海星波公司签订投资1000万元建设1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合作协议。

  以上只是谢家集区农村科技信息化工程初步发挥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作用的两个普通实例。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谢家集区看到,之所以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不够快,农民收入不够多,很大的制约是信息不畅。去年,该区把建设农村科技信息化工程摆到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工作机构。精打细算,投资96万元,建立起谢家集科技工作网站、科技远程视频交互服务平台、农技专家咨询及农产品供求信息系统,所辖6个乡镇均建立门户网站及10个基层信息点网站。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坚持区域内部、外部信息两手抓。在内部信息汇集整合方面,建立起区信息服务站、专业大户、农贸市场信息采集点这3个原始信息源,邀请4名农技专家担任信息化顾问,对原始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形成有价值信息。广泛涉猎外部信息,获取丰富的国际国内信息、宏观微观信息、实时信息和预测信息,注重把这些信息与当地农村生产实际相结合,采取摘编、采编、创编的方式进行加工,确保信息发布的时效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目前,每月采编信息量达200多条,信息流量达2万多字。高度重视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在各乡镇确定专人担任农村科技信息员,在各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确定兼职农村科技信息员,全区农村科技信息员已有23人。对信息员不断组织技术培训、现场观摩、巡回指导。

  一切重在实效。谢家集区农村科技信息化工程基本建立后,为电子政务创造了条件,实现了工作计划、科技项目的网上申报、评审。为光远机械公司、同正科技公司、意业日光灯启动器厂、孤堆畜禽公司、红菱水产技术研究所、杨公养猪协会、唐山养鸡协会精心制作了网站。在农村科技信息化工程等方面工作推动下,全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已发展到11个,科技种养大户增加到161户。永青农村科技示范园核心区域面积达2000亩,辐射区域面积达到5万亩,直接带动周围农村年人均增收100多元。施家湖水产科技示范园区域面积达1万亩,辐射水面超过8万亩。前不久,谢家集区荣膺“全省农村科技信息化建设示范区”称号,为我市赢得了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