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24-02-05
不断强化我们自己的理论思维(学苑论衡)
——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强化我们自己的理论思维,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
理论思维生成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内在机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理论思维主要表现为用理论把握现实、引领实践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力量,为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有力思想武器,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所必需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理论思维的生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机理,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具备优秀的思维品质。
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思维是人脑对现实世界能动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思维活动的本质决定了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把握是一个能动的、逐步深化的过程。从路径依赖和认知层次来看,思维大致可以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一般说来,经验思维主要基于经验事实、依据经验感知,是一种较为初级的思维方式。理论思维主要通过科学抽象和理论洞察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是对经验认知的深化、拓展,是一种较为高级的思维方式。经验思维与理论思维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经验思维具有显著的直观性,在实践活动中,人们总是习惯基于日常经验来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依据共同经验构建世界图景。然而,经验思维往往会受到实践主体所处时空环境的制约,当思维活动超出实践所及范围时,经验思维的局限性就会显露。正像恩格斯所指出的:“常识在日常应用的范围内虽然是极可尊敬的东西,但它一跨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就会碰到极为惊人的变故。”这时候,就需要运用理论思维,对经验思维中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从诸多特性中提炼出更为趋近事物发展本质、规律的内在联系,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中,逐步构建起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