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技术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来源:学习时报 更新时间:2024-02-28
        在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早期阶段,弥漫着对新技术的憧憬与期待,如今随着技术与治理的深度融合,人们对于数字技术多了一份理性思考。在当前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数字政府进入高水平建设阶段,基层治理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有了一定时间和空间规模后,深入研究、客观评估基层治理中数字化技术的实际贡献,将更有助于下一阶段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兴信息技术为基础支撑,通过创新、高效、智能的生产方式,实现基层治理效能的进一步提高。
提高基层治理的精准度。基层治理的首要工作是摸清“家底”,熟悉掌握辖区内空间地理信息、人口信息、法人信息等基础治理数据。当前,各地纷纷将传统的人口普查、网格巡查等基础数据加载到基层政务大数据平台上,实现了从“管人”“管物”到“管数”的转变,为基层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精准化奠定数据和平台基础。如在民意搜集反馈上,面对基层社情民意诉求的复杂多元,在“民意分散在民间——民意散落在不同数据平台——智慧民意感知反馈”这个过程中,数字化技术实现了“数据—民意事项—数据”的对应,大大提升了基层治理的“供需匹配度”。如一些地方建设的社情民意大数据平台、“民呼我为”数治应用工程、智慧民意感知系统等,都将感知民意的“触角”伸向基层群众工作的全领域、全范围和全环节,听清楚群众的呼声,找准基层治理与动态民意之间的差距,实现快速、灵敏、精准的回应和反馈。
基于新基建的数字公共服务供给就能图化治理场景,实现更具针对性和人性化的“场景式”治理。在消防场景中实现风险的精准预警,通过数字技术串联高空瞭望、美丽乡村监控、天网监控、烟感、人脸识别和山塘水库水侵设备,实时监测路面结冰、消防安全和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情况,预警信息实时同步至所在网格,强化“一线”风险感知力;“数字技术适老化”能对老年人高频需求场景和生活关键问题构建“数字安全守护”,如“火柴人摄像头”通过在监控摄像头中将人体影像转化为火柴人形象监护老年人,既保护隐私,又能通过步伐状态及时预判风险,若监测到跌倒动作,系统会第一时间向社区平台报警,并发送信息通知家属。
提高基层治理协同整合度。数字化生存的加速与升级使得社会各领域对技术“管用”“高效”的需求愈加急迫,因而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已不再停留于“用数字化技术去加强”某个领域的治理,而是要实现不同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协同整合和有机融合,构建技术赋能治理绩效的衔接机制和一体化平台。如基层治理主体力量的整合、多方治理资源的整合等。以基层治理中政府职能、流程、运行机制的整合为例,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赋能的一体化运行机制,破解了职能重合、权责不一的境况。一些地方通过对部门业务事项、业务种类和工作流程进行最小颗粒度拆解、梳理和整合,重构为多个模块和业务组(或业务谱系),从原来的“一个科室对应上级一个行政部门”到“一个模块对应上级一类业务”,从原来的“多个科室承办一个管理对象的不同业务”到“一个模块服务一类管理对象所有业务”,即以技术为支撑的“模块化”运行破解了基层部门“一对多”难题。
另外,对于一些受限于行政资源的县市政府,在数字孪生的“一网统管”平台助力下,开始探索不设乡镇街道,迭代出“市—社区—网格”的扁平化、整合式基层治理新样态,有效破解了“部门—社区”联动难、“执法—监管”协同难、风险预警监测难等一系列难题,依靠智治的实践探索加速了基层治理向整体智治迭代。
提高基层治理的高效集成度。前些年百花齐放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表明,基层治理“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依靠技术赋能基层各领域改进和创新的联动和集成,才能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如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进入纵深推进阶段,一些城市将之前的“多数据中心”升级为集成型“一中心”,将城市规划、监测预警、政务协同流转、应急协同指挥等功能集成于一体,确保“一道令”贯通到底。在日常运行管理上,通过城市“大脑”和“神经中枢”来敏捷“感知”全域,实现技术、业务、数据高度融合对接,在“一件事”的预警、态势预测、协同处置上,能够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指挥协同,实现以“集成化”重塑破解“多头管”难题。
在民意信息和诉求的集成方面,智能民意感知系统能打通各个“数据孤岛”平台的阻隔,通过一张大屏幕,将公安信访、网络舆情、社区网格员走访等网上网下几十个渠道采集到的民意信息都汇集到同一个数据池内,将“回复量、满意数、实时不满意诉求、整改工单数”实时同各部门业务工作快速关联,实现了“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的集成治理。
提高基层治理的主动性。“接诉即办”从“有一办一、举一反三”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转化,前提就是借助于前期累积的“数据富矿”,再通过AI智能算法,深度应用“重点事件比对”“高频热词抓取”等功能聚焦投诉热点难点,实时抓取激增事件、紧急诉求,相关职能部门就能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构建起“群众反映问题——平台搜集问题——部门解决问题—平台分析问题——部门提前主动预防问题”的新型“日常治理+预防应急”治理链条。基层部门将工作做在新发投诉之前,就能实现“通过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通过一个案例带动一片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