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范危化品运输“行走的炸弹”之祸
来源:学习时报 更新时间:2024-02-28

科学防范危化品运输“行走的炸弹”之祸

——美国俄亥俄州火车脱轨毒气泄漏事件
 
  2023年2月,一列载有有毒化学品的货运列车在美国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镇发生脱轨事件,造成大量致癌气体氯乙烯等有毒物质泄漏,堪称流动的毒弹。此次泄漏事件影响范围广、危险程度高,引发当地居民对健康风险和生态环境的担忧和关注,迅速成为世界各大社交媒体热搜榜的热议话题,媒体甚至将其称之为“切尔诺贝利2.0”。
    火车脱轨的主要原因
对于此次列车脱轨的原因,铁路公司的工作人员声称,列车脱轨是由于铁路年久失修、磨损严重所致。其实,此次列车脱轨事件存在以下深层原因。一是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美国铁路公司将利润置于安全之上,通过增加列车长度、上调运载重量、减少安检时间、“精简人力”(大幅削减铁路检修工作人员)等措施降低成本,这一系列做法直接导致近年来铁路安全事件频发。据美国政府部门统计,1990年到2021年,美国铁路平均每年脱轨1705次,平均一天4.7次。二是由于政商利益交换,商业集团游说,美国铁路监管标准不断降低。由于美国私人资本掌控国民经济命脉和基本公共服务等诸多领域,政府对铁路的安全监管敷衍了事。虽然奥巴马政府曾决定提高列车安全运输标准,但在商业集团的游说下,相关规则在2015年公布时大幅缩水,许多危险化学品都获得了安全豁免,包括此次列车脱轨泄漏的氯乙烯。
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安全问题
事件发生后,为了防止进一步爆炸,当地时间2月6日,应急人员对运载氯乙烯的5节罐车进行“受控释放”,即把氯乙烯从罐车内引出后燃烧。大量有毒气体及残余物进入空气、水和土壤,距离事发地点100公里内,鱼类和野生动物大量死亡,方圆数公里内的居民因面临致命气体威胁而被迫紧急疏散。
此次泄漏事件,严重危害当地民众健康、粮食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量氯乙烯泄漏,对于事故发生地周边居民的健康威胁是不可估量的。如果人类长时间吸入氯乙烯可能引发脑癌、肺癌和某些血液癌症。二是氯乙烯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盐酸,盐酸伴随降水形成酸雨,导致土地不能耕种。需要说明的是,俄亥俄州是美国产粮重镇,耕地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三分之二以上,大豆、玉米、燕麦、干草等产量居美国前列。氯乙烯泄漏事件,将造成当地的农作物减产或无法继续种植,给农业带来巨大损失。三是氯乙烯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二噁英,其具有不可逆的“致畸、致癌、致突变”毒性,被视为是“世界上最危险化学物质之一”,一旦渗透到当地生态环境系统中,极难自然降解。此外,二噁英还会随着食物链和生物圈循环在顶级捕食者体内富集,并伴随其终生。其中,鱼群和候鸟群会在无意间将体内的二噁英带往全球。近年来,极地学者在南极企鹅和北极熊等捕食者的尸体内发现了残留的二噁英。
泄漏事件带来的重要启示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化工第一大国,化工总产值占世界总量的40%,2030年将达到50%,随之而来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因此,此次俄亥俄州列车脱轨事件给全球发展中国家敲响了警钟,也给我国今后如何做好危化品安全运输提供了重要启示。
做好“事前”准备工作,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此次列车脱轨事故,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铁路设施陈旧,日常防范疏漏,导致风险点不断叠加。因此,不断提升危化品运输风险防范能力至关重要。一是要建立起运输方式、危化品特性、运输环节三个不同维度共同确定的具体操作流程,每套流程都要有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细化操作流程来“防”。二是要从危险性、应急组织及物资保障、预警报警、灭火处置、爆炸处置、泄漏物处理、灼伤处理、中毒处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预案演练,不断总结改进预案,通过应急预案来“防”。三是风险清单应详实清晰,要有人员、车辆、运输品、物资、路况、环境等多方面风险清单,并按照每次运输情况补充记录,通过建立风险清单来“防”。四是要对危化品运输驾驶员、押运员、维护员等严把入口关、考核关,定期开展培训,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通过加强人员培训来“防”。
做好“事中”管控工作,提高安全监管能力。此次列车脱轨事故的第二个原因是美国相关运输安全标准降低,监管力度大打折扣。加大对危化品运输监管力度,是运输安全问题“看得见、管得住”的关键环节。一要加强全过程监管,在包装、装卸、摆放、用车、防火、驾驶、停放、清厢过程中,都要有监管措施。二要协同多部门联管,联合交通、安监、公安、消防、质检、环保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共享信息资源,建立健全约谈、限批、黑名单、挂牌督办等制度。三要建立多方式齐管,将例行检查、随机抽查、隐患排查、重点整改、限期整改等方式有效结合,实现无缝隙监管。四要推进智慧化细管,依靠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遥感技术等,对运输过程中车辆时速、路线、停靠、休息时长、人员状态、危化品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对运输安全问题实现快速感知和超前预警。
做好“事后”应对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在危化品运输事故发生后,快速地应急响应、科学地应急处置,是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的关键。一是迅速开展应急响应。属地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度当地公安、消防、安监、环保、卫生等有关部门或社会力量赶赴事故现场进行先期处置,控制灾情,防止次生、衍生事故发生,切断事故灾害链。同时,如事态比较严重,迅速向当地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要求启动更高级别响应。二是科学开展现场处置。根据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综合协调组、技术专家组等各应急小组各司其职,开展事故抢险救援、现场勘查和道路交通管制、伤员医疗救护、后勤保障等应急处置与救援行动。三是有效开展危化品事故的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工作。事故发生地和支援的环境监测及化学品检测机构负责对水源、空气、土壤等样品就地实行分析处理,及时检测毒物的种类和浓度,并计算出扩散范围等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种数据,以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并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同时,还应做好事故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信息的统一、准确、及时发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