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现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是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2024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创新、开放、便捷、宜居、生态、智慧、人文“七个城”建设。实现重庆这座独特的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新重庆必须迈过的一道难关。新时代新征程上,重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治理的重要论述,对标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把党建统领基层治理作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基础工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创新市域治理理念、机制、手段和方法,探索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对于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实现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是建设现代化新重庆必须破解的难题
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是由重庆特殊市情和新的形势决定的,是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重大任务。重庆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具有空间规模宏大、人口聚集度高、行政管理单元多、城乡区域差异大、影响因素复杂等特点,推动治理现代化拥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但也面临诸如城市治理职能分散、治理方式偏于传统、对群众需求精准识别难、风险隐患闭环管控体系不健全等困难和挑战。答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这个时代考题,有利于顺应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变化,国家战略布局、区域发展格局和自身发展蝶变的新形势,抢抓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数字化变革等重要战略机遇,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有利于发挥党建统领社会治理创新作用,整合利用各方面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形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得益彰的超大城市治理新格局;有利于发挥重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携手破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治理难题,为全国超大特大城市和都市圈、城市群现代化治理提供经验借鉴,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
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重庆实践价值
党的二十大以来,重庆坚持党建统领、整体智治,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突破口,紧扣数字重庆建设实践,加强顶层设计、激励基层创新、总结典型应用,推动城市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在推进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创新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夯实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政治根基。党的领导是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重庆创造性提出党建统领“885”工作机制,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市域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健全抓党建带全局工作体系,以党建统领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统筹组织资源、整合组织力量、发挥组织优势,推动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有机衔接、融合发力。“八张报表”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通过筛选指标、设定目标、构建体系、生成指数、分析研判、结果应用一整套流程,发挥党建统领目标管理和“抓纲带目”作用;“八张问题清单”全领域感知排查问题、全周期闭环整改问题和全方位管控防范问题,通过问题归集、问题梳理、入库管理、整改落实、问题复盘、结果晾晒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对存在问题进行闭环处理,形成了问题发现靠党建、问题发生查党建、问题解决看党建机制;“五项机制”推动常态化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落实,实施最佳实践案例激励推广和典型问题复盘,优化领导班子运行评估,组织季度例会推动赛马比拼,构建起即时感知、主动服务、决策科学、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的新型治理体系,推动党建统领可量化、可衡量、可考核。通过打造跨层级、跨领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市域数字化管控系统,构建起集系统性、开放性、协同性、创新性于一体的协同高效运转机制,同时结合深化机构改革优化调整区县及基层管理体制,优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构建起上下贯通、相互衔接的机构职能体系,找到了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有形载体和有效抓手。
创新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彰显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价值取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新时代城市治理核心是坚持人民群众在城市治理中的主体地位,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行”。重庆通过实践探索,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治理全过程各环节,以数字化手段精准对接人民群众需求,学习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三服务”机制,扎实办好民生实事,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各地结合实际探索诸如“三会”解“三事”等做法,搭建起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坚持把满足群众需求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抓手、可衡量的工作目标和持续的工作推进机制,通过党建统领整体智治整合优化党政主导力量、市场配置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把“敢”和“干”的劲头调动起来,把“闯”和“创”的精神激发出来,推动全市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城市治理的主体,实现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人民让城市变得更美好的良性互动。
创新抢抓数字化变革契机,推动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手段创新。市委作出建设数字重庆的重要部署,大力探索数字重庆建设的新路径新方法,以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为牵引,以“141”基层智治体系为抓手,加强数据归集共享,聚焦重要、高频、急迫、多跨等事项打造形成“一件事”典型应用场景,集成优化“渝快办”“渝快政”服务功能,推动城市治理“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多维融合,探索出为基层减负增效“一表通”、数字化解决高层建筑防火、智能精准监测化粪池安全等好做法。以数字化变革牵引治理模式创新,推动政府由以往的唯一决策主体转变为如今的平台协同规划者和参与者,推动以“由内而外”的传统行政服务模式转变为“由外而内”的需求发现模式,深化了引领数字文明时代、推进数字化变革的规律性认识,形成了有效的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工作体系、能力体系,推动实现了市域治理的体系重构、流程再造、能力重塑。
创新落实韧性安全城市要求,筑牢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安全基石。风险防范是超大城市治理的关键环节。构筑韧性安全城市是应对不确定性风险挑战的全球共同选择。重庆以全国首个城市治理风险清单管理试点任务为抓手,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建立完善相关风险防范领导协调和闭环管理机制,通过党建统领实现分级负责、统筹联动、统一指挥、考核问责和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在规划、建设、管理等城市运转全过程各环节中提升风险感知、预警、应对、治理水平,利用数字技术着重分析城市脆弱性人群、高风险人群等重点群体需求,推动重点对象图表化、监管区域可视化、风险预警自动化、问题交办智能化,有效解决风险沟通时效性不足、针对性不强、影响力不够等问题,发动全社会共同筑牢防灾减灾救灾和各类风险防范化解的坚强防线。
新征程上要持续完善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机制
围绕实现人的现代化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持续健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机制,不断增强治理的精准性、系统性、协同性和实效性,实现党建统领更有力、治理体系更有智、推动发展更有为、除险清患更有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相统一,奋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范例。
进一步完善党建统领市域治理现代化机制。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以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为抓手,强化党组织在市域治理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的领导全面覆盖、一体贯通的机制,健全新时代市域党建新高地建设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推动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互衔接、同频共振,提升基层党建和人才工作质效,全面提高党的领导力组织力,推动党建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发展胜势和人民福祉。
进一步完善落实人民城市理念机制。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城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数字化手段精准对接人民群众需求,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大公共服务高品质供给,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各类资源配置向基层和基础工作领域倾斜,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扎实抓好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进一步完善以数字化变革引领市域治理创新机制。持续优化升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完善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机制,深化拓展六大应用系统实用实战成果,完善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从应用实践“一件事”向“综合场景”拓展,持续提高基于大数据集成分析的高效、协同、精准治理效能,增强市域数字化运用能力和体系化智治效能,推动区县、镇街、村社、网格实战应用贯通和事件高效处置,破解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全面增强重庆超大城市发展能力、服务能力和治理能力。
进一步完善统筹城市发展和安全机制。结合构建数字重庆基层智治体系,完善风险化解处置的方法手段,加快建立城市综合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健全各部门多层级协同响应机制,综合联动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发挥社会力量的补位效应,推进数智赋能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重庆,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打造坚实可靠的国家战略大后方,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