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地协同夯实数字经济底座(引题)
京津冀算力规模领跑全国(主题)
本报讯 无人驾驶、刷脸支付、AI大模型……这些常见的数字应用背后都离不开算力的支撑。10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夯实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算力规模领跑全国,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以上,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所谓算力,就是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当AI浪潮席卷而来,对算力的需求也呈指数级增长,尤其成为支撑大模型训练和推理的紧缺资源。
截至去年11月,北京已有百度“文心一言”、智谱华章“智谱清言”等15个通用大模型产品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并正式上线,在全国占比达80%。为满足大模型产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近年来,北京不断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已形成1.2万P(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计算速度)的算力供给规模。但受制于土地、电力等资源的硬约束及环保水平的严苛要求,北京算力供给体系必须更多依靠京津冀协同布局。
近日,记者从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天津市通信管理局、河北省通信管理局联合举行的“京津冀智算云联”媒体行活动获悉,京津冀地区已经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天津为支撑、河北为承接的协同发展功能格局,为三地数据中心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承接北京的实时算力需求,河北和天津凭借丰富的绿电资源,以超大规模绿色存储为切入点,不断推动高水平算力布局。截至2023年底,张家口市投入运营的数据中心为27个,算力规模达到7600P。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也计划将算力规模不断扩容,目前,该中心算力利用率超过90%,其中来自京津冀的业务合作占比88%。
中国联通怀来大数据创新产业园是全国两大“东数西算”调度平台之一。园区共规划了8.5万架标准机柜能力,可提供2200P算力服务,目前已与多家京企达成合作,为其提供普惠优质的算力服务。当京企的海量数据在怀来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计算,想要把计算结果快速传回北京,降低时延成了头等大事。河北联通在全国率先采用京津冀一体化组网模式,将网络布局方式由原来从怀来经省内四地市绕行至北京,创新性地改为由怀来直达北京,时延降至2毫秒以内,为环首都区域用户提供超高水平算力服务。目前,北京正在全国率先推动通信基础设施从千兆光网向万兆光网升级,不断打造全市1毫秒、环京2毫秒、京津冀3毫秒时延圈,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
因为高耗能,数据中心也被称为“电老虎”。绿色低碳成为三地算力布局的重要目标。在天津市武清区中国电信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园区正全力推进液冷算力池建设。相比更耗电的风冷降温,算力中心在服务器背板布置液冷降温设施,错综复杂的管道利用水循环把热量带走,冬天回收的余热还能循环用于办公室供暖等,大大节约能耗。
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地信息通信行业将继续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建设,构建京津冀一体化算力资源格局,推动算力供需平衡,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的产业基础。(记者 夏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