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深圳实践的前列
来源:学习时报 更新时间:2024-03-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客观需要。2023年,深圳市南山区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推动南山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实力稳步增强、‘特产’量质齐升、创新新潮澎湃、流量加速汇聚、品质日益彰显”的显著成绩,南山幸福“底色”持续擦亮。2024年,南山区将围绕加快建成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目标愿景,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坚决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深圳实践中走在前列。
着力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向好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2023年,南山区激发“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干劲,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各项指标全线“飘红”,综合实力连续6年位居全国百强区榜首。其中,本地生产总值达8566亿元,增长5.1%;辖区税收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2101亿元,增长8.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2.8亿元,增长5.9%。
2024年怎么干?南山区确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本地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并努力争取更好结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推动上述目标落实落地,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强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奋力开创南山发展新局面。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其质量、效益、结构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结构。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有效益的投资”。2023年,南山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808.1亿元,增长12.2%,高出深圳市增速1.2个百分点。新的一年,南山区将继续扛起拼经济、挑大梁的重任,着力在扩大有效投资上发力,加快世界级企业总部集聚区、高端金融商务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等重点片区建设,扎实做好政策性资金项目储备申报,加快推进微波山隧道、后海河调蓄池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大盘,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幸福生活。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既是国民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起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并提出“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2023年,南山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481.3亿元,增长7.5%,其中接触性消费回暖向好,零售、住宿、餐饮等接触性行业均实现双位数增长。进一步做好“激发有潜能的消费”这篇文章,南山区将着力打造深圳湾超级商圈,串联欢乐海岸—深超总基地—海岸城—深圳湾万象城—歌剧院—太子湾—前海等文化休闲消费集聚区,建设世界级旅游消费目的地。同时,积极释放消费活力,大力发展首店、首秀、首发、首展“四首”经济,着力培育“国潮”品牌,促进国际知名品牌集聚,扩充健康管理、医疗美容、康复医疗等消费新市场,促进消费市场提质升级。
培育外贸新动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新形势下,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对于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具有重大意义。2023年,南山区进出口总值达6576.4亿元,同比增长8.7%,高出深圳市增速2.8个百分点。新的一年,南山区将进一步做强跨境贸易和跨境电商,培育跨境电商新业态,发展供应链金融、大宗商品交易,支持企业在海外布局营销网络、仓储物流基地,加快构筑区域跨境电商供应链体系。同时,全力支持企业出海,建立优势企业产品出海推介清单,支持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优化AEO(经认证的经营者)高级认证辅导服务,用好出口信保资助、境外展会补贴,助力更多企业抱团出海、扬帆远航。
此外,2024年南山区将进一步在“招引优质资源”上下功夫,既瞄准500强企业“招大商”,瞄准产业链领军企业“招优商”,又多方联合主动“招好商”,在招引更多优质资源的同时,进一步挖潜总部经济,让经济不仅有“面子”,更有实打实的“里子”。
着力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只有牢牢夯实了实体经济这个根基,才能畅通经济循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长期以来,南山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不断提升企业和产业集群竞争力。2023年,新增商事主体7.8万家,累计达到58.6万家。新入库“四上”企业1368家,在库企业超1万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1家,总量突破50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3家,总数达233家,占全市三成以上。新增上市企业7家,总数达211家,获评由《瞭望东方周刊》主办的“2023企业家幸福感营商对话暨制造业立市苏州论坛”评选的“2023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和由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2023年度活力城市大会评选的“2023年度活力城区”。
进一步筑牢南山实体经济根基,必须把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增强经济韧性,在“坚定不移落实‘制造业当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上实干争先。
落实“制造业当家”战略。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近年来,南山区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高出深圳市0.7个百分点,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5个,位列全市第一,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底座”。新的一年,坚定落实“制造业当家”战略,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工业上楼”,建设全国“工业上楼+智慧园区”示范项目,升级改造工业园,提供更多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产业空间。另一方面,要用好国资集资力量,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分区分类盘活存量空间,精准导入产业,让有限的资源产生更多的价值。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助推器”、孕育新经济新动能成长的“孵化器”。近年来,南山区着力推进“创新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活力消费中心、高端商务中心”四大中心建设,金融、现代物流、商贸和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明显实效。未来,南山区将进一步在发展“金融服务业、法律咨询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物流业”等行业持续发力,打造深圳湾、西丽湖、前海桂湾风投创投集聚区,高标准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建设,搭建猎头机构与企业对接平台,为企业精准招引高端和急需紧缺人才。同时,完善水路运输网络,积极推进“湾区组合港”,大力发展“水水中转”集疏运体系。
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南山区在“融合化”上下功夫,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新的一年,进一步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一方面要着力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以工业互联网加速“智造”升级,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激发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另一方面,要发挥多元化融合主体作用,加大制造业单项冠军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坚持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一体培育,加快建设具有南山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着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南山着力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活力迸发。南山智造“上天入海走芯”,无人机产业链企业超160家,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70%以上,区块链、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产业、细胞与基因(生物育种)产业、合成生物产业、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产业、深地深海产业优势凸显,支撑起南山发展“新质感”。进一步培育壮大南山新质生产力,需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汇聚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磅礴动力。
巩固并扩大“IT+BT”产业优势。“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南山具有“IT+BT”(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产业优势,前瞻布局“IT+BT”新赛道,有利于释放“1+ 1>2”聚变效应。一方面,要做强软件与信息服务千亿级产业集群,深耕宽带网络通信等产业,吸引上下游企业加速集聚;支持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图像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激光雷达等,打造智能传感器产业核心承载区。另一方面,加快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引导生物医药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医学影像、手术机器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领域应用,积极推广远程医疗应用。
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够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2024年,南山区将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机器人”加快发展。一方面,积极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推动智能网联全域管理政策落地,通过“专项政策+园区优惠+政企合作”,扩大品牌影响力,繁荣开源生态,打造一批应用标杆。另一方面,推进智能机器人产业加快发展,高标准建设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支持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科学测试分析仪器等关键技术突破,开展“人工智能+”千行百业行动,推动不同产业间产生更多“化学反应”。
前瞻布局“空天海”未来产业。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格局变迁中最活跃的力量。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未来产业正成为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争夺产业主导权的关键。未来,南山将围绕“促进低空经济成形成势、打造空天技术未来产业集聚区、推动海洋经济向纵深发展”积极布局“空天海”未来产业。着力打造后海低空经济先行示范片区,探索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艇等技术综合应用,支持重点企业开展芯片、飞控等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攻关。同时,在天基综合感知、空间大脑、星地数字孪生等领域前瞻布局,持续完善航天产业链。此外,进一步巩固海洋油气、港航业优势,加快深远海机动试验场落地,吸引更多海洋科技成果在蛇口国际海洋城转移转化,推动陆上优势技术向海拓展。
着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彰显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地位。2023年,南山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3%,国内有效发明专利12.3万件,占全市41.4%,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76.9件,约为全国的23倍。迈瑞、大疆等企业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金奖3项、银奖5项、优秀奖27项,由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参与完成的12个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充分展现了南山创新的硬核实力。未来,南山要在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过程中肩负起更大责任,进一步增强创新资源聚集力、产业创新策源力、创新人才吸引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为推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南山要进一步提升高校体系能级,深化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科教产研用”协同融合,推动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与科技领军企业组建联合创新体。同时,提升实验室体系能级,鼓励更多高校、科研机构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构建更为聚焦、更具特色、更有影响力的区域实验室体系。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南山要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聚焦集成电路、网络与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争取更多专项资金投入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同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探索“一校一策略”、打造“一楼一特色”,联动辖区高校共建国际一流的“湾区创新中心”,推动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落地,助力优质早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
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未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南山要实施特色化、差异化人才政策,着力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加强政策效能评估和风险管控,提升人才与产业的匹配度;同时,多方联动打造区域引才共同体,开展招才引智加速行动,深化西丽湖人才服务中心2.0版建设,构建“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让更多人才向“南”飞。
着力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南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阶段,始终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新路、提供有益经验。2023年,南山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92亿美元,增长8.4%。着眼未来,南山将进一步聚焦改革攻坚、开放合作,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开放活力。
持续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长期以来,南山区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后获得“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赛迪营商环境百强区、营商环境示范引领奖、营商环境亲清环境创新奖”等一系列荣誉。未来,南山区将持续深化改革,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是全力降成本,开展重点园区用电改造等工作,降低用电成本,持续推动三级联动重点产业园服务站建设,提供“一站通办”服务;二是全力优服务,升级“i南山”平台,优化“一网通办”“一键求助”等AI客服功能,扩大“绿色通道”覆盖面,开展“助企暖心行”系列行动,让企业服务更快、更优、更全面;三是全力强信心,重点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正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推出一批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2024年,南山将进一步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坚定不移地以开放促发展。一方面,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前海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口岸环境,提升香港居民商事登记等便利化水平,促进深港两地创新协同,积极协调铁路建设,加强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另一方面,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服务区域协同发展,建成深汕合作区“南山智造”产业园,推进与南澳县共建特色产业园,推动宏杰供应链、中信城开南澳等项目落地,持续开展送教下乡、医师下乡、农民素质提升行动,支持农产品申报“圳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