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IT战略与无处不在的网络
来源:泰尔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无处不在一词已完全渗透进了日本社会之中。大多数IT公司一直在开发与无处不在相关的项目。这些都始于21世纪初。 虽然无处不在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但无处不在的网络的概念却是在日本建立的。无处不在的网络的概念现在已成为一种独立的IT模式。

  2004年以来,无处不在的模式已走出了日本,在全球迅速发展起来。最活跃的地方是韩国,它已制定出无处不在的韩国(u-Korea)发展战略。最近,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也开始采取类似的行动。日本政府在联合国召开的全球信息社会高峰会议上描绘了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和“u-Japan政策”的前景(u-Japan指的是无处不在的网络日本)。

  在日本,2004年以来,无处不在的网络模式不断地被融入中长期远景规划的基本概念之中:“u-Japan战略”成为了信息与通信政策,“制定科技基本政策的原则”成为了科技政策,而“UNS战略计划”成为了ICT领域中研究与开发战略。(UNS的意思是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

  考虑到实际情况,例如无处不在的网络模式的推广,它的全球发展,以及政治扩展,在将于2005年底前后制定的下一阶段国家IT战略中,应该始终把以下三点作为核心因素来考虑:1)把“e-Japan”更名为“u-Japan”,2)把战略重点从“应用战略”向“创造价值战略”转移,3)把注意力集中在“与安全、隐私权和网络犯罪有关的措施”上。

Ⅰ、无处不在的模式在日本的渗透

  野村研究所(NRI)自开始阐述无处不在的网络这一议题以来,迄今已过去五年。在这五年中,很多情况都发生了变化。与无处不在的网络相关的最重大的变化发生在我过去的论文“无处不在的网络化:商业机会与战略问题”发表之后(野村研究所论文第79号,2004年8月)。这些变化包括无处不在的网络模式的全球进展及其对国家中长期信息与通信政策、产业结构政策、科技政策等的影响。

  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两个方面并检验了无处不在的网络模式在目前正在制定的国家IT战略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在详细讨论之前,本章概述了无处不在的模式是如何深深渗透进日本的社会和公司活动之中的。

  1、无处不在的模式植根于日本社会之中

  2004年3月25日,日本庆应大学的佐藤雅彦教授对30,000多名普通日本居民进行了一次调查。对“如果你夜间行走感到害怕会往哪里跑?这个问题,29%的人选择了警察局,而70%的人选择了便利店。对“你的后半生想住在日本吗?”这个问题,60%的人说“是”,而40%的人选择了“不”。

  对“你知道无处不在是什么意思吗?”这个有意思的问题,24%的人回答:“是的,我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而其他76%的人则回答:“不,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说,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日本人知道“无处不在”的意思。

  这个问题问的不是IT专家或IT公司如索尼或日立的雇员,而是普通的日本老百姓。另外,在76%选择“不,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的回答者中,可能有人听说过无处不在,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在韩国恐怕也是这样,这样高的比率在其他国家可能是无法想象的。所以说,无处不在这个词已深入日本社会之中。

  我在2003年之后的文章中,重点介绍了无处不在网络的概念,但那24%的人不见得是单单根据无处不在的网络回答说是的,他们是根据与无处不在有关的各种说法回答说“是”的,包括“无处不在的计算技术”和“无处不在的信息社会”。

  所以,本文不仅要谈无处不在的网络模式,而且要讨论覆盖更多领域的与无处不在有关的所有概念,例如无处不在的网络,无处不在的计算技术以及无处不在的信息社会等30多种无处不在的概念,这些都是无处不在的模式。

  24%的回答者说他们知道无处不在这个词,并不意味着他们知道无处不在的网络模式,也不能说明他们完全了解无处不在的模式。但是,这个结果清楚地表明,虽然在2000年几乎没有日本人熟悉无处不在一词,但现在已有相当多的人知道了它的含义。

  1988年,无处不在作为一种新的模式,第一次被用于IT领域。施乐公司帕洛亚托研究中心(PARC)的首席技术专家马克·魏瑟首先提出了这个概念。直到1991年,这个词才出现在日本的出版物上。魏瑟的论文刊登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

  由于未在报纸上登载,这个词很快就消失了,在1999年之前,很少有人注意魏瑟所提出的无处不在的计算技术一词,

  1999年,野村研究所提出了一个不同于魏瑟的新概念,研究的是无处不在的网络,重点是网络接收的无处不在的特性(特别是因特网)。

  2000年,日本产业界开始注意无处不在的话题了,人们知道这个概念是由魏瑟提出的,然后才出口到日本。但是魏瑟的观点既不同于野村研究所的提法,也不同于日本政府的“u-Japan政策”的概念。

  野村研究所的无处不在的网络理论,目标是提高日本IT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该理论依赖的基础是因特网的大量渗透,由NTT DoCoMo(日本领先的手机公司)于1999年2月开始提供的移动因特网服务的普及,以及视频游戏机、电视机、电话亭终端都能联接到网络的现实。

  1999年,在野村研究所开始研究无处不在的问题时,这个概念就开始在日本生根。《日本经济新闻》2000年开始宣传这个概念,并在“2001年全球信息高峰会议”上把“无处不在网络的新时代”作为论坛的主题。

  另一个明显的事实是,2000年,这个词就开始植根于快速发展的日本产业基础之中。大家都知道,东京大学教授坂村健在魏瑟提出无处不在一词之前,就提出了类似的概念,他用的词是“到处都有计算机”。大约从2002年起,坂村健就开始积极鼓吹无处不在的计算技术,他对无处不在模式的推广贡献是巨大的。

  在企业家和商人经常阅读的“日本经济新闻》、《日本商业日报》和《工业新闻日刊》三份报纸上, 每两天就会出现三篇与无处不在有关的文章,而人们看到的与无处不在有关的广告就更多了。

  2、无处不在模式植根于日本公司之中

  在这种形势下,大约从2001年起,涉及无处不在模式的,公司行为开始多了起来。首先是各公司在贸易展览会和论坛上推出了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毫无疑问,每个公司为这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都做出了很大努力并组织了项目队伍。

  2002年4月,这些公司行为公开化了。有三家公司,即日立,索尼和日本优利系统株式会社,同时宣布成立了名字带有无处不在字样的新的机构。用人们所不熟悉的字样做新机构名称的前缀必然出于特别的考虑或特别的管理战略。在贸易展览会上推出产品,目的是检验人们的反应,同时公布公司的研发项目,如果效果不好,就立即改变战略。不过,相对比较长期的办法是建立新的机构,如果新成立的机构要关闭,就要从管理的角度做出合理的解释。

  实际上,日本内田有限公司,一家提供办公室和教育解决方案的公司,是在日本第一个成立带有无处不在前缀机构的公司。在上述三家公司建立新的机构之前两年,内田有限公司就成立了“无处不在的销售部”,它以无处不在为宣传口号,推销自己的办公室解决方案。该公司还在继续这样做,以推行类似于魏瑟的概念。

  无论如何,2002年4月这三家公司宣布成立新机构还是有象征性的意义的。日立公司建立的是无处不在的解决方案总部和无处不在的平台系统,索尼公司建立的是无处不在的技术实验室,而日本优利系统有限公司建立的是无处不在的业务中心。后来,日本的IT公司陆续宣布成立了各种与无处不在相关的机构,包括理光、富士通、野村研究所数据服务公司、三菱电子公司、富士复印机公司等。现在,几乎所有的日本IT公司都成立了与无处不在有关的机构。建立新机构的趋势还在发展,从事各类业务的公司都要成立这样的新机构。当然,许多公司虽然没有使用无处不在这个词,但也在进行类似的活动。现在,在日本只有少数IT公司没有开展无处不在的业务。

  每个公司采用的无处不在的模式都略有不同,开展业务的方式也不一样。当然,公众所获得的信息不一定非要和实际的业务进展符合,使用关键词和实际业务运行之间可能会有一个时间差。总的来说,绝大多数日本公司都以不同的方式开展了“无处不在”的业务。

Ⅱ、无处不在的网络的全球进展

  2004年以来,无处不在的网络模式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它在全球的推广。在亚洲的进展不同于其他各国。即便在亚洲,也是有些国家热情高,有些国家热情低。

  3、韩国的u-Korea战略与IT839战略

  在全球,韩国是第一个推行无处不在网络的国家。

  野村研究所在2000至2002年出版的三本书中,有两本于2002年11月和2003年2月被翻译成了韩文。韩国人对无处不在的网络模式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此后,韩国于2004年举办了无处不在的IT韩国论坛,韩国电子与通信研究所(ETRI)的总裁主持了这个论坛,包括公司、大学和研究所的5O多个单位参加了论坛,论坛的目的是推广和促进无处不在的IT的发展。

  政府也采取了促进无处不在网络发展的措施。韩国信息与通信部已经制定了“数字家庭计划”。该计划呼吁所有的家庭都安装具有通信功能的数字家庭设备,把系统整合起来。另外,商业、工业与能源部也推出了“智能家庭计划”。

  2004年公布的“u-Korea发展战略”提出了包括这些措施的国家信息与通信政策。该战略认为,从1995年到2002年,是建立网络韩国的准备阶段,从2003年到2007年,是宽带IT韩国的实施阶段,2007年以后,是建立无处不在韩国(u-Korea)智能基础设施的阶段。政府制定的“IT839战略”,目的是建立u-Korea社会。

  韩国最优先的国家经济目标是达到人均GDP 2O,000美元。所以“u-Korea发展战略”就要服务于这个目标的实现。“无处不在的IT839战略”包括开发8种服务,3类IT基础设施和9个新的增长引擎,它为IT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促进上述目标的实现。

  8种IT服务包括:1)2.3-GHz WiBro(无线宽带服务)移动因特网,2)卫星与陆基数字多媒体广播,3)家庭网络服务,4)远程处理服务(车载信息系统),5)REID(射频识别),6)W-CDMA(下一代移动电话),7)陆基数字电视,8)因特网电话(VoIP)。每种服务都有具体的目标。除了2004年的详细计划外,还有中长期远景目标,如为1000万家庭提供家庭网络服务,在世界REID市场中占5%的份额和拥有400万VoIP用户。

  该战略还提出,在2005年底,要在全国推行陆基数字电视(日本是2011年),在2007年,要有420万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订户,在2006年后半年,要在全国推行陆基多媒体广播。韩国希望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建立一个数字广播市场,并在这个市场中销售韩国制造的,领先于其他国家的设备。

  战略中提出的三个基础设施是:1)宽带整合网络,2)无处不在的传感网络,3)IPv6(因特网协议版本6)。宽带网络的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使速度为每秒1O0万兆比特量级的订户达到2000万人。无处不在传感器网络的目标是在2007年普及价格在10美分以下的芯片。IPv6的目标是在2010年实现这个新版本的整体转移。

  该战略提出九个增长引擎是:1)第四代移动通信,2)数字电视,3)家庭网络,4)芯片上的IT系统,5)下一代PC,6)嵌入式软件,7)数字内容,8)远程信息处理,9)智能服务机器人。每个增长引擎也有具体的目标,包括在2007年生产出第四代移动电话产品;成为芯片系统集成方面世界上的三个领先国家之一,就是把计算机系统的所有元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都集成到一个芯片上;把嵌入式软件的国产率提高到50%以上;在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国际市场中占到20%的份额。

  为实现这些目标,该战略呼吁政府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如建立示范项目,支持技术开发和提供补贴。这些目标描绘出了国家的未来,但它们能不能实现则难以确定,可以确定的是,要实现这些目标,政府组织需要发挥核心作用。该战略为实现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而制定的2O(8+3+9)个政策显然是有风险的。但是,这20个政策覆盖了现在很重要的大多数技术领域。如果839实施计划将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灵活的调整,那么它就可能是一个现实的,有战略意义的计划。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2004年11月,第二次无处不在计算技术国际研讨会在首尔召开了。这次研讨会不仅有韩国和日本的专家参加,而且有来自中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代表,他们介绍了自己国家在无处不在的模式方面的政策。

  在与研讨会同时举行的电视会议上,信息与通信部长陈大济表达了创建环境的强烈意愿,他说,韩国可以作为世界无处不在技术的试验基地和展示橱窗。陈部长借此机会宣布了“无处不在的IT839战略”,战略的政策重心和选择是清晰的,陈部长对战略的介绍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他说,无处不在的模式不会局限在国内市场中,韩国将努力把这种模式推向全球。

  4、欧洲和美国还没有开始

  在美国和欧洲,人们已不再嘲笑无处不在的模式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之后,美国IT领域技术开发的重点还是倾向于安全,对无处不在的模式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

  从2004年起,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和欧洲加快了向宽带服务转移的步伐。这说明他们对这一领域的兴趣终于开始增加了。但是,转移只表现在宽带技术应用,移动电话和诸多服务的提供方面。沃尔玛迅速地使用了RFDI技术,而且打算把这种技术用于更大的范围。不过,总的来说,私人公司一直是把IT作为降低成本的一种手段。对这种新的模式,并没有全面地予以采纳。

  在欧洲,无处不在一词使用得不多。欧盟正在促进以环境智能为主题的研究与开发。相关的服务包括关联识别服务,使用定位信息的服务,以及把数字家庭设备与通信网联接在一起的技术。从各方面看,欧盟采取的行动与无处不在的网络是相类似的。将来,在取得成效之后,重叠的部分就会变得明晰。但目前,欧盟是不太可能用无处不在的网络取代环境智能主题的。

  5、全球信息社会高峰会议(WSIS 2005)

  联合国于2003年12月在日内瓦举办的全球信息社会高峰会议(WSIS),第一次为无处不在的网络提供了一个在国际舞台上,不仅仅是在日本和韩国,进行讨论的机会。在这次高峰会议上,日本政府积极为“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的未来”这个主题的研讨会、展览会和相关活动提供帮助。日本总务省大臣麻生太郎参加了会议,他呼吁把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作为全球信息社会的重要议题来考虑,“实现无处不在的社会,将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并建成一个安全的社会”。

  2003年在日内瓦召开的WSIS会议决定于2005年12月在突尼斯再举办一次同样的会议。目前,已经进行了有关因特网管理,网络安全和缩小数字鸿沟的积极讨论。

  在日内瓦研讨会成功的鼓舞下,日本政府于2005年5月在东京举办了“东京无处不在的网络会议”。东京大学教授坂村健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古拉斯·内格罗蓬特致开幕词,日本总务省大臣麻生太郎,国际电联(ITU)秘书长内海善雄和各与会国高级官员在开幕式上做了发言。开幕式之后,与会代表在五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讨论,这五个方面是:“技术引导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知识共享—能力建设”,“缩小数字鸿沟”,“文明社会的无处不在的网络”和“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来自85个国家的大约60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一个把无处不在模式推向世界的极好机会。

  大会主席在总结中说:“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将使任何人都有可能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通过客户友好的设备和服务,方便、廉价地交换和共享大量信息”。这实际上是与会代表达成的共识。会议还认为,世界各地现在涌现出来的各种新模式,如环境智能,普遍计算技术,无处不在的计算技术等,都是在追求与无处不在的网络一样的目标。

  另外,会议还讨论了这些新技术可能带给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采用无处不在的IT网络模式可能是发展中国家实施跨越式IT发展战略的第一步。

  日本政府还计划在2005年12月的突尼斯会议上,组织一个以无处不在的网络为主题的论坛,把东京无处不在网络会议的成果带到突尼斯会议上。

  2005年4月,国际电联(ITU)在日内瓦召开了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工作会议,虽然准备时间很短,但仍有15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的20几篇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方面的问题,代表们在会议上广泛交流了自己的观点。日本、韩国、香港和新加坡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无处不在的网络模式现在已被全世界所认知,不仅局限在少数几个国家中。

  6、在中国,无处不在的网络也在逐步渗透

  在亚洲,无处不在的模式虽然在日本和韩国发展迅速,但中国的态势也令人瞩目,中国最近一直在关注IT领域的这一进展。

  在东京无处不在的网络会议上,一家领先的软件与解决方案供应商东软集团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报告说,截至2004年,中国已有8700万网民,超过了日本的网民数。截至2003年,中国已有3亿手机用户,超过了固定电话用户数,这说明中国在电信规模上已经部分超过了美国。在质量方面也是如此,据报告,中国在医疗、公共安全和娱乐领域已经有了很有意思的应用。报告建议中国为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的开发承担重大的义务。

  2005年5月,在东京会议之后,建设无处不在的数字社会论坛又在上海举行。中国和日本的专家和政府官员参加了这个论坛,并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尽管这次会议只是亚太城市信息化论坛第五次年会的一个分会,但它在同时举办的十个分会中是最引人注目的。在这个会议上,负责信息与通信的中方参会者广泛讨论了无处不在的概念,他们建议把无处不在的模式逐渐在中国推广。

Ⅲ、在IT政策中无处不在的网络的进展

  现在的国家IT战略,即(电子日本战略II),执行到2005年底就结束了。“电子日本战略”始于2001年1月,它是国家的IT战略,目标是在2005年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之一。目前日本还没有2006年之后的IT国家战略。2005年底马上就要到了,对下一阶段的国家IT战略进行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有些方面已经在动作了,例如信息与通信政策的制定和产业结构政策的制定。本章将概括叙述中长期政策领域中已经完成的研究项目,这些研究可能影响下一阶段国家IT战略的制定。各领域的专家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智力和人力资源进行这些研究。

  本章列出了这些研究的重点。

  7、无处不在的网络(u-Japan)在日本的政策

  这是总务省(MIC)为制定下一阶段的IT战略迈出的第一步。2004年3月,MIC举行了u-Japan政策圆桌会议(实现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的委员会会议)。会议班子由基本政策,IT产业和应用环境三个工作小组组成。工作小组成员包括精通技术,熟悉组织结构和战略等的公司管理者和大学教授,他们进行了长达1O个月的热烈讨论,直到2004年12月才结束。

  1)u-Japan的基本概念

  u-Japan指的是无处不在的网络日本。到201O年,日本社会和企业所面临的大量社会问题将会被叫做u-Japan的无处不在网络的IT所解决。这就意味着日本信息与通信中长期发展政策的重点是无处不在的网络。

  起初的e-Japan战略是网络基础设施开发战略,重点是从窄带(低速,小容量)基础设施向宽带(高速,大容量)基础设施的转移。“u-Japan战略”是“e-Japan”战略的升级,目的是促进无处不在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使任何人都能在任何时间方便地上网。

  在促进应用方面,e-Japan战略优先发展的是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的环境。e-Japan战略II把这个战略向前推进了一步,重点从发展基础设施转向了促进IT的有效应用。e-Japan战略II选择了七个要优先发展的重点IT应用领域:医疗服务,食品,生活方式,中小企业财务,知识,就业与劳动力,以及公共服务。但是,这些措施的目标总的来说都是促进IT应用。与此相反,u-Japan的目标是解决社会与经济问题,实现由ICT所能达到的愿景。

  另外,在发展基础设施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IT的负面影响也必须予以阐述。所以,创造应用环境是一个新的目标。u-Japan是把“创造新价值”作为政策制定的基本概念来考虑的,这不同于e-Japan战略的发展宽带基础设施和e-Japan战略II的IT有效应用。这个概念追求的是营造一种应用环境,使ICT像草根一样渗透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ICT应用产生出新的价值。创造性应用的连接和组合会产生出新的和意想不到的价值。

  e-Japan战略的目标是使日本在2005年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之一,而u-Japan政策的目标是在2010年使日本成为世界上走在最前面的ICT应用国家。

  2)u-Japan政策的基本目标

  实施u-Japan政策将促进三个方面的发展:(1)无处不在网络的发展,(2)ICT应用的发展,(3)应用环境的发展。

  第一个目标,即发展无处不在的网络,是与基础设施的发展密切相关的。e-Japan战略关注的是有线网络如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有线因特网和光缆的发展,而u-Japan政策则不仅要保持有线网络的发展,而且要发展无线网络,如移动网络和无线局域网(LAN),数字化广播系统和传输网络,并通过ITS(智能传输系统)提高传输的安全性和方便性。另外还要开发实物网络。

  实物网络是把东西同网络相互连接在一起,目前还没有把诸如牛肉、冰箱和窗帘架这样的实物同网络连接在一起,要通过新的ICT器件,如电子标签、传感器网络和网络机器人把它们同网络连接在一起。

  开发无处不在网络的措施不仅局限于上述内容。为营造一个真正在任何地方都能接入网络的环境,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宽带基础设施。另外,还必须开发不同的平台,使无处不在的网络成为商品集散地。

  第二个目标是为先进ICT的应用奠定基础,使企业界能够通过ICT的灵活应用,解决各种经济与社会问题。需要阐述的具体问题有法规改革,管理改革和物理销售改革,建立内容使用环境,促进通用设计的推广和人力资源的开发。

  所以,无处不在的ICT产业将由四个层面组成,即网络层面,终端层面,平台层面和应用层面。这种架构与我在过去的论文中提出的六个层面很接近,这六个层面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基础设施层面,无处不在的终端层面,无处不在的平台层面,无处不在的内容层面,无处不在的电子器件层面和无处不在的服务层面。

  第三个目标是创造使用环境,要预见无处不在网络的负面影响,并准备有效的应对措施。无处不在的网络在把网络的方便带给用户的同时,也把网络的脆弱性带给了用户。

  因特网已经成了各种问题的根源,如病毒,蠕虫,垃圾邮件和网络诈骗。随着环境的改善和使用的增加,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所以,研究使用环境,首先要找出将来可能出现的负面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要在安全性、隐私权和恶意内容等十个方面,列出现有的和可能出现的每个方面的十个问题。总共要明确100个负面的问题。

  u-Japan政策根据优先序评价了这1OO个问题,并筛选出了21个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对这21个问题,虽然采取了机构上和技术上的措施,但也不能给出百分之百完美的解决方案。所以,u-Japan政策除了采取机构和技术上的措施之外,还要听取用户的价值判断。“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宪章”限定了生活在无处不在网络社会中用户的基本行为方式。

  3)时序安排与PDCA循环

  在通过研究完成了u-Japan的政策准备之后,圆桌会议要求MIC制定2010年之前的时间表,并在最终报告提交的时候根据时间表建立和监测PDCA循环(计划—实施—检查—行动)。

  MIC按照圆桌会议的要求,把必要的措施分成了13类,并明确了每一类措施的具体目标。然后,MIC又制定和公布了2010年之前实现这些目标的时间表。虽然这个时间表更多地是针对三年的短期措施,但毕竟使两种IT政策评价概念,即“从用户角度出发的成就导向评价”和“对政策PDCA循环的全面观察”,开始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这两种评价方式是由IT战略总部评价委员会提出的。

  通过制定u-Japan政策,出现于世纪之初,与日本的IT环境相适应的无处不在的网络模式变成了一种主要的IT模式,在日本的长期信息与通信政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8、信息化经济与产业的远景规划

  2004年12月,IT战略总部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员,经济产业省(METI)在宣布u-Japan政策的时候,召开了产业结构委员会信息经济分委员会会议,提出了“信息化经济与产业的远景”,这是一个长期的IT政策。分委员会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不仅有IT供应商,而且有IT用户,包括大学教授,律师,消费者组织的代表和工会的代表。

  1)走向IT应用的第二阶段

  e-Japan战略II实质上已经把战略目标从建设IT基础设施转向了促进IT应用的发展。但是,如果仔细检查每个行业的IT应用情况,就会发现,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IT应用的情况并不令人十分满意。

  公司是IT应用的推动力,但公司的IT应用情况并不是很好,因为公司主要把IT用于内部的运营和局部的优化,在个别部门和工厂中使用PC和窄带网络,籍以提高工作效率。IT并没有对公司竞争力的提高和促进创新,解决问题做出什么贡献。同时,人们对网络社会负面影响的担忧,例如对安全性和隐私权问题的担忧,一直在增加。

  在建设IT基础设施方面,日本不仅发展了宽带基础设施,而且开发了无处不在的网络,营造了下一代IT应用的环境,从而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这个新的环境可以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接入网络,可以建立起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物体之间,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联系。

  这种情况说明,虽然公司和政府组织还没有开始推广IT应用,但IT基础设施已开始走进新的阶段。由于日本的信息经济必将在第二阶段引起重大变化,所以政府和私人企业也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引起这些变化的新的IT模式。信息、经济与产业的前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描绘出来的。

  这种前景规划的基本目标就是建立一种信息化的经济,把信息产业的重点向四个方向转移:(1)从以PC为基础的设备向以无处不在的IT设备(包括移动电话、具有通信功能的数字家庭设备、电子标签、数字电视、汽车导航器件等)为基础的转移,(2)从硅谷的产业集束向东亚的产业集束转移,(3)从开发IT基础设施向IT创新和解决方案的转移,(4)从IT应用于部分优化向IT应用于全面优化,包括整个工业基础和社会系统优化的转移。

  2)平台战略与解决方案开发

  在信息化经济与产业远景规划的实施期间,日本产业界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对周边的形势有清楚的认识:美国继续统领着世界的经济,欧盟和欧洲国家已经稳步提高了他们的经济实力,而亚洲国家,包括中国,拥有巨大的经济规模,强大的价格竞争优势,并有能力促进业务运营的发展,韩国则擅长迅速地进行决策并实施战略。所以,日本企业在改善产业结构方面的余地并不是很大。

  远景规划建议的摆脱困境的出路是在日本建立各种新业务的平台,为客户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

  企业将来必须继续生产独有的,不重复的产品,不断地满足日本消费者各种各样的需求。不仅要有产品和服务,而且要有与产品,设备,系统和服务结合在一起的,根据消费者需求做出的解决方案。经过整合的IT基础设施要成为一个平台,使之能为这些解决方案建立业务模式,能让使用这些模式的企业不断地开展新的业务。

  例如,在日本,由于移动网络上移动内容平台的兴起,移动内容解决方案市场的规模攀升到了3000亿日元,其中包括手机铃声音乐,在线音乐现在,算命,游戏等。这个市场五年前还不存在。这些解决方案在扩大日本的移动电话市场方面短期内就达到了7万亿日元。成功的关键在于有一个平台为版权处理和认证,收费和付款提供了简单的机制。

  信息化经济与产业发展远景的核心在于产业定位,产业不仅要在娱乐领域,而且要在日常生活中,业务中,公共服务中和社会系统中,通过建立把IT与服务联系起来的平台,不断地推出各种解决方案才能得到发展。

  3)五个战略和后e-Japan战略

  为实现这个远景,必须实施以下五个相互关联的战略。

  第一个战略是在初期阶段为无处不在的网络开发世界上最先进的IT基础设施。具体地说,宽带网络基础设施不仅由固定网络组成,而且由无线网络,广播网络和传输网络以及实物网络组成,而对传输网络和实物网络,要开发电子标签和传感器。此外,还必须营造保证这些网络之间连接性和互换性的应用环境。这些措施可以形成一个平台,促进连接到网络上的新的产业,如数字家庭设备,汽车,住宅与办公室的发展。

  第二个战略是加快全亚洲电子公告板系统和内容销售的平台建设。具体地说,就是保持与亚洲各国的紧密联系,形成单一的,统一的产业集束,促进标准化和人力资源的开发。

  第三个战略是在资产信用方面加强投资。培育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信任是建立所有平台和解决方案的前提。信任是建立新企业的有价值的资产。所以,要立即加大在安全性和隐私权方面的投资,使日本的网络空间成为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商业空间。

  第四个战略是建立与IT和服务相关联的业务平台。远景规划所举出的具体例子有数字家庭,移动多用途和数字社区平台。

  第五个战略是实现四种类型的解决方案,即日常生活、商业、政府和社会系统的解决方案,目标是提高客户在这四个领域中的竞争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化经济与产业远景规划将采取战略性的举措:(1)建设基础设施,即安全、可靠的无处不在的应用环境。通过与亚洲国家的合作,日本在这方面将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2)建立平台,促进应用,切实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解决个人与社会问题的能力。远景规划要采取的措施是第二阶段国家IT战略的基本内容。这五种战略涉及极为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所以日本企业需要进行重大的创新。不难看出,通过实施这些战略,日本企业会获得更大的优势。

  对无处不在的网络模式来说,重要的是“建立无处不在的IT使用环境”,这是信息化经济与产业远景规划的五个战略之一。

  MIC和METI已决定采用无处不在的模式来制定IT使用环境五年远景规划。

  9、制定基础科技政策的原则

  在信息通信和产业结构的科技政策中,无处不在的网络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财务状况紧张,政府还是把研发作为最优先的部分之一进行考虑,目前第一阶段的研发经费是17万亿日元,第二阶段的经费是24万亿日元。

  第二阶段计划在IT,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环境四个优先的领域拨出更多的经费。实际上,对这四个领域的预算拨款比例已经从2001财政年度的37%上升到了2OO5财政年度的45%。另外,政府还积极促进产业界,学术界和政府之间的合作,使国立大学和试验/研究组织企业化。这些努力一直在稳定地促进科技成果的产生。但同时也要承认,增加科技投资导致的企业竞争优势增强的范例还不多。

  在这种情况下,科技政策委员会于2005年6月推出了第三阶段的计划,即“制定基础科技政策的原则”。

  这些基本原则清楚地阐明,“社会和人民所支持的科技政策”要提高人民的兴趣,鼓励志愿参与,并消除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所以,三个基本的观点,即(1)提高人类的智慧,(2)建立国家优势的资源,(3)保护健康与安全,是具体的政策目标,它们由6个主要目标和12个支持目标组成。

  这些目标要具有这样的特点,即“使科技政策以易于理解的方式为人们所分享”。这样就可以在有限的预算中优先得到拨款。

  无处不在的网络是12个支持目标之一,它是要建立“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并把它推向世界”。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指的是这样一个社会,在那里每个人都能方便、安全、舒适地生活,都能用信息与通信技术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同所有的人联系和连接。总而言之,这就是u-Japan政策追求的理想境界。

  在第二阶段的科技政策中,信息与通信是四个优先的目标之一。这种地位是考虑与第三阶段政策的一致性。在第三阶段的目标中,有关建立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的科技被列为国家12项优先的政策目标之一。这就表明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在日本的科技政策框架中有了明确的地位。

  10、UNS(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战略计划

  在u-Japan政策和2010年信息与通信政策远景规划制定的同时,总务省也开始制定信息与通信政策各方面的中长期政策。2004年7月,信息与通信委员会的研究与开发战略分会开始研究实施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问题。经过了大约一年的研究,2005年6月制定出了UNS计划,并于7月份公布。

  大写字母UNS代表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另外,USN还代表着这个研发战略的三个支柱:1)普遍的通信(知识创造计划:普遍通信技术战略),2)新一代网络(先进的国际计划:新一代网络技术战略),3)可靠与安全(可靠与安全计划:ICT安全与可靠技术战略)。

  “U”,指的是普遍通信技术战略(univers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trategy),目标是通过使用世界上领先的无处不在的网络,发展通信技术,促进知识的创造,通过跨越年龄、身体状况、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为老年人发展用户友好的通信技术。

  “N”,指的是新一代网络技术战略(new gener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strategy),目标是把网络技术作为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的基础设施。网络技术主要是由光纤通信,移动技术等组成的。干线网络需要不断用IP进行重构。

  “S”,指的是ICT安全与可靠技术战略(ICT safety and security technology strategy),目标是通过发展不受网络攻击和重大灾难影响的ICT基础设施,通过克服诸种社会问题,如全球环境问题和应用ICT引起的出生率下降和老龄化问题,建设一个安全和可靠的社会。

  为建立起这三个支柱,本计划明确了十个研发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有客户期望的具体目标。例如,无处不在的移动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超宽带的环境,覆盖空间和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使移动成为核心技术”。超级通信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种跨越语言、知识和文化障碍的超级通信”。安全网络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世界上最强大的网络生命线,使网络即便遭到反复破坏,也能立即重新启用”。

  有些研发项目将于2010年完成。还有些长期的研发项目要到2015年才能完成。在实施过程中,这十个项目按预计完成的年份,即2010年或2015年分类。

Ⅳ、下一阶段的国家IT战略与无处不在的网络

  11、无处不在网络模式的未来

  本文已经介绍了无处不在网络的三个最新的方面:(1)无处不在模式在日本社会和公司行为中的渗透,(2)在日本、亚洲和全球的进展,(3)信息与通信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和科技政策对IT领域中的无处不在模式的重要性。

  对无处不在的网络来说,最重要的是在下一阶段国家IT战略中的定位。本章将根据野村研究所过去对无处不在网络的研究,讨论下一阶段的国家IT战略以及无处不在网络模式的定位。

  在提出无处不在网络模式的初期阶段,供应方希望具备的条件是(1)多模式的宽带网络,(2)信息设备无边界的连接,(3)内容和解决方案的方便的无缝衔接。而用户对网络的希望是能用任何方法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接入:IT应用环境不仅能使人与人之间更好地联系,而且能使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更好地联系。本文还要全面介绍把供应方的要求和用户方的要求组合在一起的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

  12、无处不在的网络是下一阶段IT战略的核心

  1)从e-Japan到u-Japan

  e-Japan战略始于2001年1月,它依据的是2000年底日本第一次制定的国家IT战略。e-Japan战略实际上是一个宽带基础设施开发战略,目标是到2005年通过发展宽带服务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之一。

  大约在同一时期,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环境也在顺利发展,2003年,在我们对e-Japan战略进行审查的时候,发现人们对这个基础设施已经有了充分的信心。因此,e-Japan战略II把国家IT战略的基本目标从发展IT基础设施转向了促进IT应用,把医疗服务,知识,公共服务等七个领域中的先进IT应用作为核心。同时,e-Japan战略II又是第一个把无处不在的网络作为下一代IT应用环境发展目标的国家IT战略。

  2003年12月,IT战略总部成立了IT战略评估专家委员会。目前,专家委员会正在评估e-Japan战略五年来的效果,看看日本2005年是不是成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目前的e-Japan战略II到2005年底就结束了,无论评估专家委员会做出什么样的结论,毕竟在2006年及其以后,国家的IT战略还是空白。IT战略总部已经开始研究下一阶段的战略。

  对下一阶段国家IT战略的初步研究,必须由IT政策的两个权威部门,日本总务省和经济产业省来进行。总务省已经开始动作了。

  2004年3月,总务省召开了u-Japan政策圆桌会议,经过十个月的讨论,制定出了u-Japan政策文件。正如前面所述,u-Japan不仅是一个以无处不在的网络为代表的IT远景,而且是一种社会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日本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将用无处不在网络的ICT方法予以解决。

  2005年4月,日本经济产业省也提出了一种信息经济领域中的创新产业结构理论,深入分析了产业结构的变化。信息化经济与产业远景规划是建立在无处不在的IT应用环境基础之上的,营造这种环境,是经济产业省的建议中的五个战略之一。虽然我们还没有看到这种无处不在的IT技术的详细内容,但可以肯定,它们同u-Japan政策的内容是大体相同的。

  如前所述,制定第三阶段科技基础政策的原则也适用于“引起世界关注的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

  日本的第一个国家IT战略叫做e-Japan战略,它已为公众所熟知。所以,下一阶段的国家IT战略应该有类似的名字。在所有的备选名字中,没有哪个比u-Japan更合适了,因为无处不在的网络模式已深深地植根于社会和公司之中,已成为下一阶段信息与通信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和科技政策中的核心概念。

  首先,下一阶段的战略要全面地从跟随型战略转变为领跑型战略。为向世界清除地表明日本的国家IT战略已经改变了,日本既没有使用“e”这个字母,因为这个字母给人以陈旧的印象,也没有使用“I”这个字母,因为它一直被欧盟和新加坡所使用。相反,“u”代表着“无处不在(ubiquitous)”,也代表着“普遍(universal)”和“用户导向(user-oriented)”等多重含义。

  其次,由于下一阶段的国家IT战略要向全世界公布,所以必须突出日本IT环境的优势。特别是在规划无处不在网络模式的初期阶段,要开发信息设备,使日本的IT产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目标是重振日本的IT产业,使日本占据IT的核心位置。

  e-Japan战略酝酿于上世纪9O年代末期,这一段正是日本经历了“失去的十年”,对一切都失去了信心的时期。失去信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日本完全不能跟上90年代IT发展的世界潮流(这个潮流始现于80年代)。

  在e-Japan战略实施的五年中,日本的IT产业和电子产业恢复了信心,迅速发展了宽带服务,通过生产大量的日本家庭数字设备而增强了信心。但是,这种信心是建立在脆弱的基础之上的。

  下一阶段的国家IT战略必须确保恢复日本IT企业的信心。无处不在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用以描述无处不在的计算技术。但是,无处不在的网作为一种IT模式,是在日本被重新定义和重新发明的。

  第三,下一阶段的国家IT战略应该考虑到其他国家的IT战略发展趋势。在日本总务省召开u-Japan政策圆桌会议,总务大臣麻生太郎宣布u-Japan计划的时候,韩国也推出了“u-Korea发展战略”。跟着,韩国又实施了IT839战略。在政府产业政策的引导下,韩国已经稳步推行了这个战略。中国也开始用一个相应的中文词“随意”来描述无处不在的模式。这些动向是他们全面推行日本公司中的无处不在模式的前兆。

  虽然日韩、日中之间的外交关系最近有点不好,但日、韩、中在IT领域的合作基调并没有变化,同时竞争也在继续。日本一定能利用u-Japan政策的领先地位建立起这种IT模式,在日本迅速实现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从而为这个合作框架做出贡献。

  欧盟提倡的是环境智能,它看起来与无处不在的网络模式不相同,但二者的基本方向是相同的。美国一直表现得比较冷漠。在将来一段时间里,美国的IT战略将不远不近地围绕着国家安全来制定,重点是传播以IPv4为基础的因特网模式,这个模式是90年代后期在全世界建立起来的。

  美国的宽带服务刚刚开始起步,美国的做法与u-Japan完全不同。u-Japan是开发宽带移动网络,把电子标签,传感器网络,甚至ITS通过兼容的系统联接起来。当然,日本的国家IT战略没有理由去迎合美国。过去我们在家庭制造基础软件TRON上犯的错误不应该再重复了。(TRON是日本东京大学坂村健教授发明的一种内嵌式操作系统)。

  2)从“应用战略”转向新的“价值创造战略”

  国家IT战略中e-Japan战略II的重点,已经从建设IT基础设施转向了促进IT应用。通过这种转移,日本的IT政策已经从重点强调硬件转向了硬件、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综合平衡的方式。e-Japan战略II的详细路线图已经画了出来。根据这个路线图,IT在医疗服务、食品、生活方式、中小企业资助等七个方面的应用将优先发展。

  但是,这些先行措施主要采用的是现有的IT技术。这些措施的核心是“把应用作为IT传播的手段”,用IT推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结构性改革,建立示范项目,促进IT在医疗服务和知识领域中的应用。

  在家庭和公司中,IT的应用偏向于客户。虽然政府应努力普及IT基础知识,但是否使用IT最终还取决于用户。不过,对公共服务来说,如果不采用IT,服务改革就无从谈起。而这将会给受外界因素强烈影响的网络世界造成困难。促进公共服务领域中的IT应用,将比作为政治口号的结构改革意义更大。如果在开始的7个领域之外产生连锁反应,意义可能就会更大。

  另外,下一阶段的国家IT战略应能为日本面临的各种社会与经济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用IT实现人民的希望和梦想。因此,下一阶段的国家IT战略应覆盖生活方式,公司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局限于公共服务。如果这个转移涉及更多的目标,那么下一阶段的国家IT战略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呢?

  经济产业省制定的产业结构政策可以回答这个问题。IT领域的信息化经济与产业远景规划是在“新产业创造战略”框架之中的。这个战略制定于2004年5月,目标是振兴强大的制造业并建立能提供就业机会的各种服务业。

  目前日本产业的强势主要依赖的是两大产业集团,即汽车和家电,它们支持着日本的经济。90年代的全球化进程和空洞化使日本的强势正在丧失。如果不采取措施,日本刚刚具有竞争力的先进的元器件和材料产业集团也会失去优势。为扭转这个局面,该战略建议发展燃料电池,具有通信能力的数字家庭设备,机器人和内容等先进的产业,以满足保健与福利,环境与能源和商业支持三个国内市场的需求。

  换句话说,新的产业战略要通过创建新的产业,如具有通信能力的数字家庭设备和燃料电池,为先进的元器件和材料产业集团在出口海外之前找到一条生存之路。

  毫无疑问,IT给先进的元器件和材料产业集团带来了活力,同时又渗透到了现有的数字家庭设备向具有通信能力的家庭设备转化的过程中。IT不仅将在具有通信能力的数字家庭设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还会在上述所有七个新的产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IT发挥重要作用所需要的条件不是发展IT应用,这是IT供应方所希望的,而是家电设备企业为自己的生存而做出的对创新的支持。其重要性不亚于企业的“价值创造”。总之,新的产业战略给下一阶段国家IT战略提出的建议是,IT不仅要促进应用,而且要“创造价值”。创造价值就意味着创造了新的产业。

  在e-Japan战略实施的五年期间,IT已经成为了产业的基本基础设施。将来,任何新的产业都将建立在IT基础设施之上。无处不在的网络将创造价值,也就是说,新的企业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具有各种功能的基础设施自由地组合和连接。由信息化经济与产业远景规划推出的平台战略将以更高的效率实现这些目标。

  这个价值创造战略不应局限在供应方,即企业方,也要扩展到用户方,如生活和社会。IT战略总部的专家评定委员会除了“全面”评估e-Japan战略五年实施的成就外,还要进行优先评估,评定包括医疗服务、食品、知识等在内的七个领域中的每一个政策。评定的基本依据是用户方认定的成就。

  为实施e-Japan战略,11个省一共采取了300多种措施,每种措施都有自己的年度目标。政策评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看这些措施是否被一步一步地实施了,但对IT战略的评估不能仅仅局限于此。要评价这些措施是不是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还必须评价这些措施带给用户的最终利益。

  因此,在优先序评定中,专家评估委员会不仅分析了产出(供应方的),而且尽最大可能分析了这些措施的效果(成就)。为保证效果,除了要在产出方面充分利用政策之外,还必须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使用PDCA循环。

  u-Japan政策圆桌会议一开始就决定以用户认定的成绩来判定目标的实现与否。首先要做的不是研究无处不在的网络ICT会带来的效益,而是要研究在我们迈向201O年时,人民,ICT用户对社会体系的不满之处和理解,以及他们的期望和要求。适于解决这些研究列举出的各种问题的ICT应用环境是无处不在的网络ICT应用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服务和业务模式可以通过“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任何事物的网络”,以低成本和跨越时空的方式,实现无限的组合。

  在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中,网络在生活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使用,这是因为用户希望更好地联接的普遍愿望推动着网络的普及。在这样的社会中,新的价值,即实现用户的期望和解决社会问题,被一个接一个地创造出来。u-Japan政策实际上是要建立创造用户期望的价值的机制。

  为生活和社会创造价值,也就是说,用IT来解决日本将来面临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是无处不在网络的特点之一。无处不在的网络将为新产业的发展,如数字内容的多样性,无处不在的家庭设备,无处不在的汽车,无处不在的住宅/办公室等带来机遇。另外,无处不在的网络将解决新的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如出生率下降和老龄化社会,安全的生活环境,医疗与福利服务,青年人就业,妇女终生工作,终生教育,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有关的环境问题等。无处不在网络的最大的,也许是最终的目标是通过高效的和经济的解决方案实现价值创造。

  在电子商务模式中,IT是创造新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无处不在的网络就不是这样,它只是简单地提供创造价值的手段。但无处不在的网络提供的便利,无论对想要创造价值的企业家还是想从这种价值中获益的用户来说,都是最大的。所以,要采取大量的措施来发展无处不在的网络,例如放宽规定,研发和建立法律框架。这就是要把无处不在的网络放在国家IT战略或“u-Japan价值创造战略”中加以推广的原因,因为这两个战略能动员企业、政府、学术界和人民参与。

  3)不可或缺的保护安全,隐私权和防止网络犯罪措施

  无处不在的网络将带来最大的网络便利,同时也最容易受攻击。前面提到的无处不在网络的100个负面问题就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这些负面问题包括病毒,垃圾邮件和网络诈骗。

  这些问题自90年代因特网开始普及以来,一直很突出。网络社会注定要对付这些问题。将来随着无处不在网络的发展,这些问题会变得更严峻,而且还会有新的问题产生。所以,在发展无处不在的网络的同时,还要有效地处理这些负面问题。

  不处理这些被称为“安全和隐私权”的负面问题,就不可能制定出国家IT战略。e-Japan战略开始时并没有把安全列为优先的方面。2003年,在制定e-Japan II的时候,除了四个优先的政策,又把安全问题列为了优先政策,这样就有了五个优先政策。在2005年个人信息保护法中,隐私权被列为重要的方面。下一阶段的IT战略必须突出应对这些负面问题的措施,并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政策。

  重要的是“追踪攻击者”。在安全和隐私权方面的事件和事故发生时,对受害者保护措施不力的批评总是大量见诸于媒体。在公司的网站受到损害或有未经授权的侵入时,首先被指责的是受害者,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就应被谴责。用户需要建立起社会共识和文化观念,自己采取防范措施,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从安全的角度看,这种认识实际上已经存在了。将来,增强人们对隐私权的认识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只要求受害者一方采取措施增强社会共识和文化意识可能是不公平的。破坏网站和未经授权的侵入是犯罪。虽然在因特网应用的初期阶段,这些行为没有被认为是犯罪,但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这些行为已经有了新的法律上的认识。现在,未经授权的侵入就是犯罪,是要受到惩罚的。在社会系统中,重要的不是迫使受害者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而是要惩罚实施这些行为的罪犯。

  现在,网络社会处在一个是否能真正成为日常生活和公司活动基础设施的关键时刻。一方面用户感到没有网络或因特网带来的便利,他们就无法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对病毒、垃圾邮件、网络诈骗和个人信息的泄漏等又深恶痛觉。如果这些负面问题太过严重,当前的用户就有可能减少使用网络,或完全不使用网络。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信息社会采取了坚决的措施检举犯罪者,并采取了以下行动:第一,在犯罪刚发生时就“阻止”犯罪者,第二,一旦犯罪发生,就递过全面的调查,“逮捕”犯罪者,第三,给犯罪者以适当的惩罚。

  虽然安全措施已经列入了2OO3年的国家IT战略,但还是要把保护隐私权的措施加入下一阶段的国家IT战略之中。同时,除了继续发展过去列为优先的受害方防范措施之外,还要有手段逮捕和惩罚犯罪者。

  所以,“安全、隐私权和网络犯罪措施”应当被列为核心领域,以全面防范网络攻击并严惩网络犯罪。

  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学习美国的先进经验。9月11日的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美国不仅在现实世界中加强了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而且在电子网络世界中增强了先进的安全措施。在下一阶段的国家IT战略中,大量吸取美国的经验,并跟上美国的步伐是至关重要的。

  野村研究所是一个先进的智囊团和系统整合机构,它为全世界的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提供服务。

  世界经济面临着由IT产业飞速发展和因特网应用全球快速扩张带来的结构性变化。为迎接这个挑战,需要有新的理念并改善现有的体系。野村研究所将尽最大的努力,用最好的知识资源和解决方案武装客户,并为客户制定成功的业务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