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虹厅长在云南省商务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来源:云南省商务厅 更新时间:2012-04-14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商务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七届七次全会和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5年和“十五”期间的商务工作,研究“十一五”期间的商务工作,部署今年工作。
下面,我代表商务厅党组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 “十五”期间及2005年我省商务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十五”期间我省商务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十五”是我省商务事业尤其是对外贸易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也是商务发展环境最好的时期。对外贸易连跨新台阶,对外经济合作快速发展,内外贸一体化顺利推进,社会消费稳步增长,利用外资结束徘徊局面,实现恢复性增长,口岸建设加快,功能进一步加强,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呈现新的活力,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更为紧密,商务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各项商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


1、对外贸易连跨新台阶


“十五”期间,全省完成进出口额153.7亿美元,比“九五”增长77.7%,净增67.2亿美元。其中,出口92.3亿美元,增长67.5%,进口61.4亿美元,增长95.5%。“九五”期间,我省历年进出口额长期在20亿美元以下徘徊,“十五”期间,我省年进出口额连续突破了20亿、25亿、30亿、35亿、40亿、45亿美元的台阶。
“十五”期间,我省对外贸易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一是州市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面拉动我省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十五”期间,全省各州市完成进出口总额79.1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1.5%,其中,出口57.5亿美元,进口21.6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出口和进口总额的62.3%和35.1%。
二是大型工业企业集团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力量。“十五”期间,我省重点支持的10家大型工业企业集团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10户企业中,有6户的对外贸易额突破了1亿美元,5户突破了2亿美元,2户突破了4亿美元,1户超过7亿美元,而“九五”末没有1户超过1亿美元。2005年,10家大型工业企业集团完成进出口额20.7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额的43.7%,比“九五”末的2000年增长5倍。
三是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迅速,成为对外贸易的生力军。“十五”期间,我省民营企业累计完成进出口额33.7亿美元,其中,出口24.5亿美元,进口9.2亿美元。2005年民营企业完成进出口14.1亿美元,是“九五”末2000年的35倍,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29.8%。
四是边境贸易持续稳定增长。“十五”期间,边境贸易累计完成22.6亿美元,比“九五”期间增长128.9%。2005年边贸进出口完成6.5亿美元,比“九五”末的2000年增长83.7%。
五是对外贸易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加工贸易增长迅速,2005年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7.2亿美元,是“九五”末2000年的4倍,加工贸易在全省进出口额中的比重,比2000年上升了5.4个百分点。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在全省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机电产品出口3.5亿美元,是“九五”末2000年的2倍,占全省出口总额中的13.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7亿美元,比“九五”末2000年增长了129%,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7.8%;农产品出口4.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8.2%。


2、内外贸易实现一体化,社会消费稳步增长


“十五”时期,社会消费平稳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内贸流通呈现出健康、平稳的增长态势。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4054亿元,比“九五”期间的2512亿元增长了1542亿元,增幅达61.4%。
“十五“期间,我省顺利完成了省州市两级商务管理机构改革,县级商务管理机构改革也在进行中。目前,已有50多个县组建了商务局,基本结束了内外贸管理长期分割的局面,实现了内外贸的统一管理。内贸管理不断规范。近两年来,我们积极推动制定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城镇商业网点规划和建设不断加快。制定和完善了成品油流通监管、茧丝绸行业管理、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旧机动车市场建设管理、拍卖、典当行业监管办法,建立了酒类管理、直销业监管等市场管理体系,制定发布了全省加油站发展规划,内贸管理逐步实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内外贸管理合并后,充分发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领导小组的作用,对市场突出的一些问题加强了专项整治,针对商业超市的不公平交易,恶性竞争和商业欺诈时有发生的情况,制定了首部“商业零售规范”,加强了对零售业的监督管理。


3、对外经济合作快速发展


“十五”期间,全省签订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及设计咨询合同480 项,合同额17.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4亿美元,合同额及营业额分别比“九五”增长53.4%和116.9%。2005年比“九五”末2000年的合同额和营业额分别增长了76.6%和152%。“十五”期间,我省对外工程承包业务长期居全国十五强省区市行列,业务也由“九五”时期单纯的建筑工程承包发展到一揽子交钥匙工程和BOT等合作方式,工程项下带动设备材料和技术出口也实现了大幅增长。
境外投资取得较大进展。“十五”期间,全省签订对外投资项目98项,协议投资额1.6亿美元。
对外援助和接受国际援助取得较好成绩。“十五”期间,我省承担的对外援助项目15项,合同额3571万美元,比“九五”分别增长114%和18.7%。接受国际援助项目79项,金额6577万美元,比“九五”分别增长295%和9%。


4、利用外资结束徘徊实现恢复性增长


“十五”期间,我省批准利用外资项目775个,比“九五”增长18.5%,合同外资18.5亿美元,比“九五”增长41.5%,实际利用外资5.8亿美元,比“九五”下降33%。2005年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比上年增长43.3%和34.1%,结束了徘徊局面,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外商投资不仅涉及烟草、旅游、制药等传统领域,还扩展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商业零售、金融服务等领域。外商投资主要来自香港、澳门、泰国、荷兰、加拿大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5、口岸建设加快,功能进一步加强


“十五”期间,全省口岸人员出入境6609万人次,比“九五”增长19%;交通工具出入境706万辆次, 比“九五”增长20%;进出口货运量1943万吨,比“九五”增长94%;通关货值71亿美元,比“九五”增长184%。
口岸建设进一步加快。“十五”期间,国务院批准了腾冲猴桥、孟定清水河为国家一类口岸;思茅港、景洪港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澜沧江-湄公河四国商船正式通航;瑞丽等8个口岸联检楼、河口等5个口岸国门建成投入使用;金水河等6个口岸联检楼正在建设;磨憨等4个口岸联检楼已完成选址和前期相关工作;陇川县拉勐通道联检楼现场办公设施已完成立项。
口岸便利化不断推进。国务院批准河口、磨憨口岸对第三国人员开展口岸签证;河口口岸延长通关时间,公路口岸从上午8点至晚上23点通关、铁路口岸24小时通关;河口-老街货物运输便利化“一站式”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瑞丽口岸实行“境内关外”特殊管理模式显现成效。


6、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增添新的活力,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更为紧密


“十五”期间,我省先后举办了“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东盟商务论坛、南亚商务论坛、中泰果蔬零关税研讨会、第二次次区域国家领导人会议等国际会议,积极参与和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出新的活力。建立了云南-老挝北部、云南-泰国北部工作机制,昆河经济走廊、昆曼经济走廊、昆仰经济走廊正在积极推进。昆交会增设东盟馆和南亚馆,并由单纯的出口转变为进出口交易会,使昆交会面向东盟、南亚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发挥,昆交会正在成为促进我国与东盟和南亚经贸合作的重要的区域性交易会。在参与次区域合作中,我省与次区域国家的经贸合作不断加强。2005年,我省与次区域国家的进出口额达11.5亿美元,其中出口8.4亿美元,进口3.1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出口和进口总额的31.8%和14.8%。


7、商务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十五”期间,中央出台了西部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以及出口退税、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等一系列促进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我省也实施了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配套政策以及进出口目标责任制、鼓励企业“走出去”等促进措施,促进商务发展的政策不断完善。为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十五”期间,我国和我省加大了商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商务组织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商务管理部门及其它相应部门职能不断转变,行政效率不断提高,商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二)2005年我省商务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按照坚持科学发展观,增强开放意识、发展意识,突出重点,加强增点,重视弱点,培育亮点的工作思路,2005年,全省商务工作取得了既快又好的发展,全年完成进出口额47.4亿美元,增长26.6%,净增近10亿美元,连续跨越了40亿和45亿美元两个台阶。其中,出口突破25亿美元,达到了26.4亿美元,增长18%,进口突破20亿美元,达到了21亿美元,增长3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达1034.4亿元,增长13%;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合同132个,合同金额5.3亿美元,增长69%, 完成营业额3.9亿美元, 增长15.2%,工程承包项下带动设备、材料出口1.4亿美元,增长23.7%;新签境外投资项目44个,协议投资7293.9万美元,同比增长126.7%;争取到国际无偿援助项目29个,金额1364万美元;批准利用外商投资项目153个,合同利用外资4.6亿美元,同比增长43.3%,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同比增长34.1%。


总结2005年的商务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抓重点成绩显著


一是重点州市进出口贸易取得新突破。年初确定的7个重点州市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完成进出口额21.4亿美元,占16个州市进出口总额的87.8 %。全省16个州市完成进出口额24.3亿美元,增长25.8%,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1.3%。同时出现了进出口额突破8亿美元的单个州市,昆明市进出口达8.2亿美元,增长31.8%。红河也超过5亿美元。
二是重点企业进出口取得新突破。我省重点支持的10家大型工业企业集团进出口完成20.7亿美元,增长36.2%,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3.7%,大型工业企业集团进出口突破20亿美元。大型工业企业集团在我省对外贸易中的主力作用进一步显现。其中云铜在前年成为全省外贸史上第一家进出口上5亿美元的基础上,去年进出口额突破7亿美元,云冶突破4亿美元、昆钢、云锡、云天化突破2亿美元、云石化突破1亿美元。进出口额排名前50位的重点企业进出口额突破了30亿美元,达31.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1.2%,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5.8%。
三是重点商品出口取得新突破。30个重点商品出口突破了20亿美元,达 22.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5%,占全省出口总额的83.6%。其中,黄磷、烤烟、锡、银等7个商品出口额都突破了1亿美元。


2、抓增点效果良好


2005年,农产品出口、机电产品以及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边境贸易、民营企业、进口工作等五个增点全面增长,抓增点取得良好效果。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产品出口稳步增长。2005年,农产品出口完成4.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3.6%。
二是机电产品以及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机电产品进出口完成7.2亿美元,增长29.3%。其中,出口3.5亿美元,进口3.7亿美元,进出口双双突破3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7亿美元,增幅高达33%。
三是边境贸易持续增长。2005年,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6亿美元,完成6.5亿美元,增长24.9%。以人民币结算的边贸出口退税突破2亿元,达2.53亿元。边贸企业总数突破1000家,达1022家。
四是民营企业进出口大幅增长。2005年,全省民营企业全年完成进出口额14.1亿美元,增长48.8%,增速大大超过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在全省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上升至29.8%,民营企业成为我省外经贸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五是进口高速增长。2005年完成进口额 2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9.4%。省内生产所需的矿产品等原材料及关键设备进口明显增加,进口结构不断改善。


3、抓弱点成效明显


一是内贸工作取得新突破。2005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达1034.4亿元,增长13%。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与全国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市场监测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州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全面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开始实施,云品名牌名店建设开始起步,市场环境不断改善。
二是利用外资实现恢复性增长。2005年,全年批准利用外资153项,合同额4.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3.3%和34.1%,利用外资突破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2005年外资企业完成进出口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6%。
三是口岸功能进一步发挥。2005年,全省口岸人员出入境1452万人次,较上年增长3.7%,交通工具出入境 162万辆次, 较上年增长8.8%,进出口货运量47万吨,比上年增长10.1%,通关货值24.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8.1%。从云南口岸进出口货值已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1.3%。
四是加工贸易高速增长。2005年,加工贸易进出口完成7.2亿美元,增长85.1%,增幅居全国前列,占全省对外贸易比重突破15%(15.1%)。打破了加工贸易在我省对外贸易中长期徘徊发展的局面。


4、培育亮点初见成效


2005年,全省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合同132份,合同额5.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9亿美元,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分别增长69%和15.2%,增幅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合同额和营业额分别突破5亿美元和3亿美元。签订境外投资 44项,协议投资7293.9万美元,投资额相当于过去多年的总和。
从“十五”期间我省商务发展的情况看,随着商务事业的快速发展,商务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据测算,2005年,我省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达11.3%,对外贸易对我省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0%左右,按国际通行方法计算,出口带动26万人就业,并新增了5万个就业机会。外商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左右,外商投资企业上缴税收19.3亿元。内贸流通提供了近175万个就业机会,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总之,商务在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税收入,加快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生活,繁荣边疆经济,实现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十五”期间及2005年商务发展的基本经验


总结商务发展的经验,我认为,我省商务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十五”期间,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对商务工作高度重视。2003年12月,白恩培书记率云南代表团访问缅甸期间,在仰光召开了外经贸企业座谈会。同年6月,徐省长亲自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外经贸发展问题。同年2月,省政协杨崇汇主席率省委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到我厅听取外经贸企业改革情况汇报,指导我厅直属企业的改革工作。同年10月,省人大第12次主任会议听取了外经贸工作情况汇报。2005年7月,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秦光荣率队到我厅调研,听取“十五”商务发展情况汇报和“十一五”商务发展建议。省政府分管领导经常听取汇报,指导工作。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商务工作和外向型经济发展作为省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相继出台了出口退税地方承担部分全额由省级财政承担、支持企业“走出去”等一系列扶持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了进出口目标责任制。各州市也不断深化了对商务发展的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德宏州把“外贸兴州”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曲靖、保山、楚雄等州市制定了一系列扩大开放和加快外经贸发展的政策措施;昆明、红河、玉溪、版纳、文山、思茅、临沧、大理、丽江、迪庆等州市依托区域和产业优势,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出口商品品牌建设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怒江、昭通依托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商品,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全省上下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商务工作的局面。
二是思路和措施正确。“十五”期间,尤其是近几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了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大流通促进大发展的意识,确立了“突出重点,加强增点,重视弱点,培育亮点,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工作思路,狠抓了重点、增点、弱点和亮点工作,各项商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对外贸易结束了由省级专业外贸公司为主导的单一经营格局,形成了一般贸易、边境贸易、加工贸易等多种贸易方式并进,国有、民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齐上,农产品、工业产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多种商品并举,全省各州市县、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对外贸易的局面。实践证明,工作思路是符合我省实际的,工作措施是有力的,发展效果是明显的。
三是各项促进政策有力。“十五”期间,国家和我省相继出台了西部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出口商品贴息、出口商品投资技改项目贴息、出口信用保险、出口退税、“走出去”等一系列促进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100%退税的政策也在我省试点。可以说,“十五”期间,国家和我省对外经贸发展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的力度是最大的。国家和我省出台的各项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商务发展。
四是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十五”期间,通过税贸合作,向国家争取到了对边贸出口人民币结算予以100%退税的政策,有力地促进了边境贸易的发展;通过财贸协作,推进了质押融资贷款贴息、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支持、出口商品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落实了出口退税超基数部分由省级财政承担的政策,设立了“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通过与海关、检验检疫、边防的协作,加快了口岸通关改革,提高了口岸通关效率,推进了我省大通关和贸易便利化的建设;通过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协作,帮助企业融资,缓解了出口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增强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防范贸易风险的能力;通过与科技部门和相关产业部门的协作,实施了科技兴贸战略,扩大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通过商务、工商、公安、质监等整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协作,整顿了市场经济秩序,净化了市场环境,维护了市场稳定。
五是广大商务干部职工努力工作。“十五”期间,全省各级商务管理部门围绕工作目标,狠抓商务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省商务系统团结协作,奋力拼搏,为各项商务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贡献。
同志们,“十五”期间,我省商务事业快速发展,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商务部以及全省各级各部门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商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奋斗、奋力拼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商务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商务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十一五”商务发展的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认清形势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全省商务发展既有有利条件,也有诸多不利因素。从有利条件来看:

一是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扩大对外贸易的外部需求仍然较为强劲。二是国内经济将保持既快又好的增长,为我省进出口贸易和社会消费持续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我省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对我省进出口贸易和内需的拉动有望进一步增强。四是世界原材料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对扩大我省资源型、原材料型产品出口较为有利。五是国家和我省的各项商务促进政策将有力地促进我省商务发展。
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制约我省商务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而且影响越来越大。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国家限制资源性产品出口的调控政策对我省对外贸易的影响日益突出。2005年国家相继对“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取消(降低)出口退税或进行出口征税,涉及我省24个商品,影响出口总额约8亿美元。为进一步限制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国家从今年1月起,又调低了部分矿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涉及我省的产品有锌、锡、锑等,出口退税由原来的8%调至5%。此外,国家相继取消了一些高耗能产品的加工贸易,涉及我省的主要有铝、铜、锌、钢坯等产品的加工贸易,影响我省矿产品加工贸易约5亿美元。宏观调控对我省出口的影响今年将进一步显现。
二是产业发展水平低,结构单一,将长期制约我省外经贸的发展。我省产业发展滞后、规模小、水平低,大企业、大集团不多。其次,产业结构单一、趋同。烟草“一枝独秀”的局面仍将继续相当一段时间,全省16个州市中,8个州市的重点产业是烟草,13个州市把能源和电力发展作为重点产业,产业趋同现象十分突出,生物医药、信息产业等新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分缓慢。由此可见,我省商务发展的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边境贸易发展面临严峻形势。我省对缅边境贸易占全省边境贸易总额的80%以上,特别是2005年,在边贸出口人民币结算100%退税试点政策的推动下,对缅边贸出口实现了近40%的增长。但是,去年7月以来,缅政府在木姐口岸实行边贸转大贸的政策,并推行先出后进的管理措施。由于双边口岸物流设施、银行结算及缅方不合实际的汇率政策等问题的存在,尚不具备开展一般贸易的条件。特别是近几个月以来,滇缅木材、矿产贸易合作摩擦加剧,滇缅木材、矿产贸易势必受到很大影响。对缅边贸占我省边贸的比重高,份额大,缅甸边贸政策变化将影响我省边境贸易的增长。
四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消费与全国的差距不断扩大,内需增长难度加大。“十五”期间,我省农民人均收入与全国的差距由774元扩大到1250元,农民人均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3%,居全国第27位。全省129个县市区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15个,其中收入不及全国一半的有69个。农民收入低,增长缓慢,对我省农村消费的影响很大。据统计,我省农村人均消费只有1269元,仅为全国的一半。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3/4以上,要拉动全省内需的持续增长,必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消费,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困难较大。
五是内贸流通突发性事件不断增加,内贸管理遭遇新的挑战。近几年来,由于商业零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内贸流通不稳定的因素开始显现。去年以来,昆明零售市场出现“普马”等零售企业的先后关闭或出现经营危机,引起了各供应商的恐慌,引发了供应商对货款的催要、挤兑。部分大型零售企业不同程度出现经营困难并诱发群体性事件,这些事件的出现扰乱了市场秩序,给社会稳定和流通业的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此外,能源紧张、资金短缺、运力不足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
从以上商务发展的形势看,2006年及今后一段时间,我省商务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二)提高认识


1、深化两个认识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拉动消费、促进投资、扩大出口是商务工作的核心内容,做好商务工作、促进商务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化认识,全面理解商务工作的内涵是做好商务工作的前提。全面理解和认识商务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最首要的是要深化两个方面的认识。
一方面是要深化大开放带动大发展的认识。扩大开放,决不仅仅是一个进出口的数字或利用外资多少的问题,而是事关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问题。对大开放带动大发展的认识要从五个方面来深化:一是加快经济发展,做大经济总量,必须做好大开放这篇文章。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从沿海到内地经济发展的梯度格局,各省市区经济实力在全国排位的升降变化,无不展示出这样一个事实:哪个地方的对外开放越早,力度越大,哪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就越快,哪个地方的经济规模就做得越大。二是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必须依靠扩大开放。我省烟草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就是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的。沿海发达省区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都是在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实现的。三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实行开放带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计划经济时期,我们违背了价值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否定了市场经济的作用,国民经济发展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改革开放后,我们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证明,开放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深化改革的动力。四是扩大社会就业,必须发挥好开放的联动作用,必须利用发展外向型经济来吸纳劳动力。按国际通行方法计算,每出口1亿美元,可提供1万个就业机会。各类内贸流通企业和外资企业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五是必须增强开放带来开明、开放促进文明、开放开拓思路的观念和意识。
另一方面是要深化大流通带动大发展的认识。大流通促进大市场,大市场促进大生产,大生产带动大发展。流通不是未端而是前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流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对流通的认识也必须不断深化。过去是生产决定流通,现在是流通带动生产,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血脉,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先导力量。浙江以特色产业特别是小商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著称全国,影响世界,就是因为浙江是全国闻名的“市场大省”。各类专业市场的发展搞活了产品流通,“小商品形成了大市场”,“小产品带动了大产业”,“小企业形成了大群体”,产生了建一个市场,活一个产业,强一方经济,富一地百姓的发展效应。10多年前,云南也曾有人人皆知的“五朵金花”,即:山茶牌电视机、春花牌自行车、兰花牌电冰箱、白玫牌洗衣机和茶花牌汽车,而且在云南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遗憾的是,现在在各地市场上再也见不到这“五朵金花”的踪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经济转轨时期,在生产、供销市场化的时候,我们没有充分认识流通的重要性,市场观念淡薄,忽视了企业生存之本的市场,最终被迫退出市场。现阶段,流通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仍然是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新的瓶颈。
上述两个问题,刘副省长在下午的讲话中还要重点阐述,我就不展开讲了。


2、认清三个问题


下面,我想就商务工作的几个具体问题谈一点看法。


(1)关于发展大商务的问题
我省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甚至我们的一些商务管理部门,对大商务的概念不清,认识不深。大商务不是简单地以其内容广、范围大而定义,而是指商务工作的各个方面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关系,是指商务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如果我们把商务工作的各个方面割裂开来,把商务工作与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工作分离开来,那么就做不好商务工作,就不能发挥商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应有的作用。在对大商务的认识上要强调以下两点。
首先是对内外贸一体化的认识。从本质上讲,内外贸都是交换,都受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的支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内外贸一体化成为历史必然。到目前为止,全省除个别州市外,都成立了商务局,把内贸职能和外贸职能合在了一块,但决不是把内贸简单地合到外贸上,或者把外贸并在内贸之中,而是要从根本上实现内贸和外贸的有机结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省大部分州市都是在原外经贸局的基础上组建了商务局,商务局的绝大部分人员是原外经贸局的人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内外贸一体化的问题,决不能搞貌合神离,两张皮。决不能惯性思维,搞重外轻内,一定要从职能安排上、机构设置上、人员培养上加速内外贸的融合。要建立内外贸一体化的宏观监控体系、协调管理体系和政策促进体系,否则,发展大商务,建设大流通就成了一句空话。
其次是对商务发展是一个综合工程、一项系统工作的认识。各行各业的发展离不开商务,关于这一点我在前面已经讲到,不再重复。同时,商务发展也需要各个部门、行业的支持配合和共同努力,只有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商务工作,商务事业才能发展。2002年以前,我省对外贸易长期在20亿美元以下徘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地区、部门、行业没有对发展外向型经济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外经贸部门长期处于单打独斗的境地。而这几年我省商务事业全面发展,尤其是对外贸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就是全省各级各部门增强了商务发展意识、尤其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意识,共同关心和支持商务工作的结果。形象地说,过去我们是在城市里面建花园,现在我们是把城市建成花园。


(2)关于我省商务发展的层次和水平问题
2005年,全国进出口总额达1422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638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217亿美元,外贸依存度63%,利用外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8%。近几年来,由于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使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此伏彼起,门类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就全国而言,外向型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如何做强的时候了,要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在一些沿海城市,利用外资甚至出现了择商选资的情况,这些都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的表现。尽管这几年云南的外向型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对外贸易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但和全国相比,我们的差距越来越大。2005年,我省对外贸易只占全国总额的0.33%,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只占全国的0.27%,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只占全国的1.78%,外贸依存度只有11.3%,利用外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足1%。我省还有一些县市至今还没有实现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零的突破。这说明我省商务尤其是外经贸发展还处于低层次、低水平,发展严重不够、严重滞后。对此,我们要深化以下两个方面的认识:
一是要认识到当前我省商务发展尤其是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首要任务仍然是要做大规模。只有做大规模,商务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才会进一步显现出来,才会为我省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做出应有的贡献。云南商务发展要在做大上下功夫,这正是结合云南商务发展实际水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二是要认识到当前我省商务发展仍然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一些地方认为,现在是搞市场经济,一切靠市场调节。我们认为,这个观点不符合云南商务发展低层次、低水平的实际,只会进一步拉大云南商务发展与全国的差距。我省商务发展严重滞后于全国,主要体现在商务发展的主体上,就是企业发育滞后,实力弱小,不具备与国内企业同台竞争的能力。体现在我省商务发展的基础上,就是产业还比较薄弱。在这样的发展阶段,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加快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希望各地各部门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商务发展。


(3)关于更加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经贸关系的问题
云南要发挥区位优势,就必须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白恩培书记2003年访问缅甸时指出,无论从国家利益,还是从云南的发展考虑,都应该做好与云南接壤国家的工作,发展外经贸要有周边战略思想,要着眼长远,努力做好周边经贸工作。从我省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周边是我省对外贸易的主要阵地,是我省“走出去”合作的最主要地区,也是我省影响力和知名度最高的地区。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贯彻落实中央“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经济外交方针,全面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是我省商务发展的核心工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是我省加快外经贸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更加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经贸关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推进:
一是更加注重发展与次区域五国的经贸合作。这些国家与我们地理相连、人文同源,与云南具有发展经贸关系的地理和人缘优势。从2005年看,我省近25%的对外贸易,70%以上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都集中在这个地区。尽管目前这些国家中的大部分地区经济还比较落后,贸易投资风险较大,但要看到其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市场。同时,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以及实施“大通道”战略,都要求我们与周边国家发展更为广阔、更为深入的经贸关系。因此,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利用我省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探索以技术换市场,资金换资源,产品换资源等多种合作方式,本着立足长远,共同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与次区域国家的全面经贸合作关系。
二是更加注重发展与南亚的经贸关系。南亚地区与我省相邻,陆路相通,在历史上有密切的经贸往来。目前,尽管与南亚的经贸业务占全省的比重不到5%,但是近年来的增长势头是好的,特别是与印度、孟加拉国的双边贸易呈现出强劲的走势。当前,南亚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大市场。特别是去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两国发表了《全面经济合作五年规划》,同时,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早期收获协议,并从2006年1月启动,这些都为我省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南亚特别是与印度的经贸合作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加快改善我省与南亚地区交通不畅客观上阻碍经贸发展的局面;要加快推动滇印缅孟经贸合作,推进过境转口贸易发展;要利用印度微电子,信息技术(IT)等高新科技产业领先世界的优势,开展产业合作;要抓住世界金融组织大规模筹措资金,帮助南亚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开拓该地区的外经市场。总之,要把加强与南亚国家的合作作为加强区域合作的重要工作来抓。


(三)“十一五”商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省商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发展外向型经济意识,营造良好商务发展环境,促进内贸与外贸协调发展。积极改善外贸增长方式,培育品牌,提高质量和效益,努力扩大出口,增加进口,保持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农村消费,保持社会消费的稳步增长,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加快发展边境贸易和边境经济合作,进一步密切同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水平。抓住机遇,改善环境,不断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加强口岸设施建设,提升口岸功能,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深化商务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商务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省商务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是:
——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贸易结构和增长方式明显改善。力争进出口增长速度略高于全省GDP的增长速度,实现年均增长12%,2010年进出口额突破80亿美元。贸易结构和效益明显改善,出口附加值明显提高,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明显增加,贸易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
——社会消费稳步增长,内外贸一体化格局全面形成。城乡商业网点和商品市场建设稳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市场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云品”名牌名店建设初见成效。内贸流通业规模不断扩大,水平明显提高,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速度略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保持12%左右。力争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800亿元。
——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取得明显成效,“走出去”实现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我省与东盟和南亚国家毗邻的地缘优势,积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及与南亚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并取得明显成效。与周边国家的境外资源开发、罂粟替代发展等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取得重大突破,“走出去”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期间,力争对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年均增长12%。2010年,对外协议投资达到1.3亿美元,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营业额达到6.8亿美元
——利用外资实现较快增长,外商投资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十一五”期间,继续会同省经合办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千方百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实现外商投资在基础设施、高新技术,服务业、农业等领域的比重明显提高,尤其是促进医疗卫生、教育等开放程度较低的领域的利用外资工作。通过扩大利用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扩大对外贸易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做好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工作。“十一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1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倍以上。
——口岸建设进一步加快,口岸功能进一步健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口岸建设投入,改善口岸基础设施,提升口岸综合功能。进一步加强口岸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大力推进贸易便利化,加快推进“一站式”通关服务。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间检验检疫标准一体化和检验检疫结果相互认可试点工作,促进全省口岸人流和物流的安全畅通,为全省对外开放提供更便利的条件。“十一五”期间,力争全省口岸人员、车船和货物出入境年均增长15%,主要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


三、全面做好2006年的各项商务工作


2006年,我省商务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对外贸易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增长12%,利用外资增长20%。


(一)关于外贸工作


1、抓好抓实四个重点
(1)抓好进出口1亿美元以上和出口5000万美元以上的重点州市。2005年,有5个州市进出口超过1亿美元,有6个州市出口超过5000万美元。对重点州市,一是继续实行重点联系制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帮助重点州市协调解决商务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继续实行政策倾斜制度,在市场开拓资金、外贸专项补助、项目安排、人才培训、国内外展洽活动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对成绩突出的重点州市商务主管部门给予奖励。三是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州市抓好县域商务发展工作。四是鼓励和支持重点州市建立出口商品基地。


(2)抓好重点企业。抓好省政府重点支持的10家大型工业企业以及进出口排前50位的企业。一是要建立重点企业尤其是10户大型工业企业的经常性联系制度,及时沟通情况,加大协调工作力度,解决重点企业在商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二是积极为重点企业做好商务部管理的经营权、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等申请工作。三是鼓励和支持重点企业参与国内外交易会,促进重点企业扩大进出口贸易。


(3)抓好重点商品。以农产品、有色金属产品和磷化工产品为重点,加强对我省前30个骨干出口商品的调研和重点扶持。一是做好锡、白银、锑及锑制品等商品的配额争取工作,力争出口配额在上年的基础上有所增长。二是继续做好高耗能商品因国家宏观政策影响的情况调研和反映工作,以及用电的协调工作,支持企业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三是支持出口品牌建设和认证工作。四是推动锡产品、茶叶、花卉、食用菌等重点商品的出口行业协会及合作组织建设,发挥企业联动效应,避免恶性竞争。五是研究制定鼓励和支持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的政策措施,支持重点商品出口基地建设。


(4)抓好重点市场开拓。一是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交易会,尤其是积极组织我省企业参加在东盟国家举办的各类展览会、交易会。今年拟组织企业参加“马来西亚饮食品贸易展”、马来西亚“中国机械和电子产品贸易展览会”、“越南国际贸易博览会”等近20个展览展洽活动。二是对东南亚及周边重点市场的开拓要从综合性展洽活动向专业化展洽展示方面转变。要从学术研讨向产业合作、企业合作、项目合作方向转变。要从大规模组团考察市场向组织专业小规模团组、按细分市场、专业市场深度调研和开拓转变。要从政府组织向按企业需求由中介机构组织转变。三是继续办好昆交会,在招商招展方面下功夫,及早筹备,利用“9+2”机制,进一步巩固昆交会面向东盟,沟通南亚,服务全国的作用。四是要充分利用西部外经贸发展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出口信用保险政策等国家和我省出台的各项政策加强国际市场开拓,尤其是要运用出口信用保险政策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加强市场开拓。


2、加强六个增点
(1)抓好农产品出口。一是完善与农业厅,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关、税务等部门的协调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和出口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促成《云南省人民政府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促进农产品出口若干意见》的早日出台,支持我省外向型农业和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二是积极推动有关部门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加快实施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化和标准化,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以绿色、有机品牌为突破口,扩大云南特色农产品出口。三是继续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促进深加工农产品出口,继续对我省农产品出口信用保费给予全额补助。四是积极利用国家“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开拓农产品出口市场,特别是日本、东南亚、香港等亚洲市场,组织农产品展洽会。根据企业需要,争取广交会等更多展位优先安排给农产品企业。五是关注商务部、财政部即将出台的《农轻纺产品贸易促进资金管理办法细则》,加强政策宣传工作,积极为企业申请资金补助。六是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争取改革卷烟出口计划管理体制和烤烟出口的限价成交机制,促进我省两烟出口。七是完成商务部下达我省编制的“出口花卉技术指南”,指导全省企业扩大鲜切花出口。八是各州市要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扩大地方特色农产品出口。


(2)抓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随着国家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限制力度的加大,抓好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是我省外贸进出口今后实现稳步快速增长的关键。抓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工作,一是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集中扶持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高新机电产品扩大出口。二是重点跟踪协调,加快全省重大项目的技术设备引进。三是发挥比较优势,扩大生物医药、机床工具、电工设备、交通机械、电子电器、五金及稀有金属等产品对周边及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出口。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我省在技术方面的比较优势,扩大对周边国家成套设备出口。四是认真贯彻今年国家实施的出口创新基地、出口品牌建设等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力争我省1-2个品牌列入国家名录,实现零的突破。五是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我省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培育出口新的增长点。


(3)抓好加工贸易。2005年加工贸易进出口完成7.2亿美元,增长85.1%,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15.1%,已经成为我省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抓好加工贸易,要依托我省产业和技术优势以及周边国家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一是支持云冶、云铜、云铝、云锡、云天化等矿化企业充分发挥技术、产能、市场优势,积极开展锡、锌、银、化肥等产品的加工贸易,尤其是产品深加工的加工贸易,保持我省矿产、化工产品出口的平稳增长。二是鼓励境内外企业到我省开展运量小、附加值高的首饰工艺品及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贸易。三是继续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调整现行加工贸易政策,特别是氧化铝加工贸易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深加工业务。四是继续推动昆明出口加工区的建设。


(4)抓好边境贸易。一是巩固与缅甸的经贸合作,密切关注缅甸贸易政策、贸易管理的变化,针对缅甸提出的“边贸转大贸”及木材、矿产贸易问题,密切跟踪,加强调研,加强与缅方的沟通与协调,解决好滇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稳定发展滇缅边境贸易。二是借助云南-老北合作机制,进一步发展与老挝的边境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三是积极开拓越南市场,扩大滇越边境贸易。四是大力发展边民互市,繁荣边疆地区经济。五是继续办好边境贸易交易会、昆交会边境贸易馆,进一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六是继续抓好协调促进工作,用好边境小额贸易人民币结算100%退税的政策。七是加强与我驻周边国家使领馆及周边国家驻昆领馆和商务机构的联系,巩固和完善边境会晤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


(5)抓好进口。进口对我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抓好进口工作,一是继续贯彻国家对不同商品采取的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关税配额管理、进口资质备案管理等政策,重点抓好去年进口上亿美元的铜矿砂、氧化铝、铁矿砂、硫磺、初级形态塑料等商品的进口工作,缩短涉证商品许可证发放时间,帮助企业解决进口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对重点进口商品和重点进口企业做好协调服务。二是扩大从周边国家进口国内需求的原材料产品,促进与周边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平衡。三是结合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园区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加快技术设备引进,特别是要做好云天化、沾化等大项目的设备进口的协调工作。四是做好新出台的进口政策的宣传培训。


(6)抓好民营企业。一是继续壮大民营进出口企业数量。在外贸经营权方面,积极争取商务部的支持,加快对州市外贸经营权的下放工作,进一步缩短进出口企业备案登记的工作时间。二是运用各项外经贸促进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开展人才培训,培养一批懂市场、有知识的专业人才。三是加大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工作力度,推动解决民营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开展海外投资等方面遇到的政策和体制性障碍,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优先安排民营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国内、国际展览会和博览会。四是对30户重点民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在各项政策措施上给予进一步倾斜。


(二)关于内贸工作
1、切实抓好“万村千乡”工程,促进城乡市场体系建设。“万村千乡”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万村千乡”工程是今年和今后几年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要制定好规划和发展目标,严格按照建设改造规划和标准,扎实开展工作。要积极争取国家扩大在云南的试点范围,争取早日全面起动,早日惠及我省广大农村,惠及千家万户。关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工作,省政府将在全省商务工作会后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


2、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提升流通业水平。切实抓好全省州市级和县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促进城市商业网点和商品市场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增强和完善城市商业功能,提升城市消费水平。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方式对传统流通企业进行改造,提高流通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组织化水平,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大力培育骨干商贸企业和现代物流企业,提高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


3、加强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促进流通业的健康发展。抓住商务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大力培育蚕桑产业,进一步做好茧丝绸管理工作,促进茧丝绸业发展。认真贯彻《直销管理条例》,规范直销行为。规范拍卖业发展,培育旧货市场,尤其是二手汽车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抓好“三绿工程”及生猪定点屠宰管理,确保食品和“菜蓝子”安全。


4、培育壮大内贸骨干企业。研究制定扶持重点内贸企业的政策措施,大力培育非公流通企业,增强流通市场活力,促进会展、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对经营规模大、社会经济效益好的重点企业予以表彰奖励。


5、加强信息分析,完善市场运行监测体系。按照“准确监测、深刻分折、科学预测、快速反映”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全省重点流通企业、重要生产资料、城市生活必需品、成品油和茧丝绸的市场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市场流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关注市场变化,准确把握走势,实施市场调控,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6、抓好市场整规工作。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部门合作和队伍建设。二是加强专项整治,规范市场秩序。三是加强诚信建设。发挥信息导向作用,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体进行有益于树立诚信经营的宣传,发布能帮助老百姓树立消费信心的信息,对假冒伪劣,欺诈经营及时公开曝光。进一步发挥商务部门作为市场信息的主渠道作用,促进社会消费。


7、加快内贸流通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加强市场流通宏观管理。根据商务部的立法规划和我省地方商务立法的需要,加强立法调研,加快建立内贸流通政策法规体系,实现内贸流通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法制化管理的转变。开展执法培训,加强依法行政。


8、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按照政府启动、市场运作、分步实施的办法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支持商业信用咨询公司、征信服务及信用评级业务的发展,支持建设云南商业信用网络,开展诚信教育,公布信用资料,传递信用信息,建立失信惩诫制度。


(三)关于外经工作
1、切实抓好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和替代发展。一是制定出台境外罂粟替代发展扶持政策措施,包括:对境外替代发展企业贷款进行贴息,并提供贷款融资担保;鼓励企业为境外替代发展投保,并对保费予以支持;对企业开展境外罂粟替代前期工作给予经费补助;对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养殖,按实际规模进行奖励等。二是进一步做好替代项下返销国内产品的申报、协调管理和组织进口工作。三是协调解决目前替代项下人员出入境困难的问题,争取异地人员可持边境出入境通行证从相应口岸(通道)出入的政策。四是建立15户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的机制,力争2006年新增替代种植面积40万亩。五是推动与缅甸、老挝建立政府间替代种植的协调机制。六是做好境外罂粟替代发展情况的深度调研,摸清情况,制定我省“境外罂粟替代发展五年规划”。七是理顺边境州市县替代种植工作的管理,加强上下联动,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境外替代发展步伐。


2、抓好“走出去”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出台的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各项优惠措施。二是用好“走出去”资金,发挥好资金支持的杠杆作用。


3、积极推进30个外经重点项目。一是重点推进越南贵砂铁矿,老街电站项目,老挝中寮钾盐、铝土矿、铜矿,柬埔寨电站等10个资源开发大项目的实施。二是重点跟踪、协调推进清迈烟厂、邦朗电站二期、柬埔寨首相府、越南港口项目、腾密公路等10个大型工程承包项目的签约和实施。三是重点支持10个境外罂粟替代种植项目。


4、发挥我省产业比较优势,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发挥我省烟草加工、冶金、制药、机械制造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结合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和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积极引导企业到周边国家投资设厂,发展境外加工装配。


5、加强对外经合作项目的融资协调和境外投资风险防范的支持。一是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中信保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动建立企银合作机制,扩大项目融资渠道,促进境外大项目的实施。二是加大保费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办理境外投资保险,加强境外投资风险防范。


6、加强对“走出去”的信息服务。一是通过商务网站、期刊及其它有效方式建立“走出去”信息服务平台,定期发布实施“走出去”意向项目、境外投资机会等信息,为企业开展有效的信息服务。二是编制境外投资合作指南,发布国别投资信息。


7、务实推进区域合作。一是积极推动云南-老北、泰北、越北合作机制下的经贸合作。二是积极推动昆河经济走廊,特别是河口-老街经济合作区的建设。三是推动昆曼经济带特别是云南-泰北、昆明-清迈经济合作的发展。四是全面推动滇缅经贸合作快速健康发展。


8、积极拓展境外工程承包和投资合作市场。一是开拓以泰国、越南、印度、孟加拉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为主的工程承包市场。二是促进我省企业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以及非洲等地区的投资合作。三是积极开拓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的劳务市场,扩大我省境外劳务合作。四是力争组织或参加4-5个境外投资工程承包展览会、洽谈会、推介会。


9、进一步做好接受国际援助和外援工作。积极争取更多的国际多边、双边和民间组织援助,承担更多的国家对外援助项目。


(四)关于外资工作
商务部门重点要做好外资的审批管理和外资企业的服务工作。要在加强同工商局、发改委等其他审批部门的协调和沟通,采取并联审批、环节前移等办法,缩短审批时限,增强审批过程公开性的同时,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1、统一认识。各州市政府和各级商务门必须深刻认识到,按照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外资工作目前依然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一项重要工作。吸引外资是云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投资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突破口。因此,外资工作必须作为全省开放型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各有关部门、各州市要把外资工作作为本单位、本地区开放型经济工作的重点,作为“一把手”工程抓实抓好。


2、优化环境。环境和服务是外资工作具有全局性、长效性的工作。要参考江西等外资工作先进省区的做法,大力优化“投资及经营软环境”,瞄准建立西部环境最好、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回报最快的商务环境目标开展工作。尽快成立本地区的外资工作高层协调机制,明确其办事机构及相关负责人,建立例会制度。


3、抓实项目。一是拿出存量,靓女快嫁。从旅游景区、交通、城市基础设施(水务、煤气、公交之类)等入手,优质的存量国有资产、国有企业要舍得拿出来招商。二是推出增量,建立新建项目的推出机制,每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要拿出一定的比例对外招商,并由各级投资促进机构牵头形成完整的项目包装、推介机制。三是抓好重大项目的利用外资,跟踪扶持,积极推动。


4、搞好服务。一是要为外资企业进出口提供服务,包括积极向商务部争取配额许可证和涉及通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方面的协调服务,力争外资企业进出口占全省进出口的比重有一个较大的增幅。二是要为外商投资企业在增减资本、运输、用电等方面主动同有关部门协商,做好协调服务。服务机制上,进一步发挥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中心等机构的作用,并配合检察、监察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加大对外商投诉的协调处理力度。


(五)关于口岸工作
1、加强口岸基础建设,充分发挥口岸功能。通过抓昆明国际机场、河口、磨憨、瑞丽等重点口岸建设,带动其他口岸建设,统筹全省口岸协调发展。做好新开口岸和二类口岸升为一类口岸的上报工作,力争一类口岸扩大到14个。


2、加强口岸管理,提高口岸便利化水平。加快昆明、河口、瑞丽、磨憨等重点口岸电子平台建设,使云南边境主要口岸成为连接东盟国家的国际物流通道。创新监管模式,在河口、瑞丽口岸试行“异地报关,提前报检,口岸验放”的口岸通关模式改革,在河口口岸试行中越双方边民出入境“电子刷卡”通关,提高通关效率。


3、发展口岸经济。结合省政府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推动口岸城镇化建设,发展口岸经济。


(六)关于商务发展环境建设工作
1、加强商务发展政策促进体系建设
(1)继续实施好现有的各项政策措施
2006年拟继续实施以下主要政策:一是出口退税政策,2006至2007年继续实施现行的出口退税超基数部分由省级财政承担的政策。继续执行边境贸易以人民币结算出口100%退税政策。二是实施“走出去”战略专项支持政策,继续对“走出去”的企业和项目通过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等方式予以支持。三是农产品支持政策。四是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助政策,继续对出口信用保险予以保费支持。五是科技兴贸专项政策,继续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出口予以支持。六是机电产品扶持政策。七是出口退税帐户托管贷款贴息政策。八是切块西部资金支持州市外经贸发展的政策。九是进出口目标责任制奖励政策。十是继续执行中央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技术更新改造项目贷款贴息、出口产品研发资金、境外加工贸易贷款贴息、农产品轻纺产品贸易促进资金、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等各项国家商务发展促进政策。


(2)研究出台新的商务发展促进政策措施
为适应国内外经济和贸易发展的新形势,积极配合国家宏观调控,转变增长方式,进一步促进我省商务事业的快速发展,今年拟研究出台以下政策措施:
一是出口支持政策。
二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支持政策。对出口型企业的技改项目给予贴息补助,对列入商务部和我省主要出口品牌目录的品牌给予一次性资助,支持我省出口型生产企业创立自主出口品牌。
三是反倾销应诉支持政策。
四是口岸便利化支持政策。为进一步完善我省边境口岸的功能,充分发挥边境口岸在我省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我省拟设立支持口岸便利化工作资金,重点对边境口岸管理、人才培训、信息化建设等给予支持。
五是外经贸投融资担保政策。为贯彻和落实“走出去”战略,进一步促进我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针对我省企业开展外经贸业务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和外经贸投融资担保严重缺位的现状,根据省政府对成立云南省外经贸投融资担保公司的批示,我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尽早出台具体方案,积极解决我省外经贸企业投融资难问题。
六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支持政策。为引导企业、社会各类资本参与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推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顺利开展,商务部、财政部2005年决定设立专项资金,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试点项目予以支持。我省也设立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专项资金,拟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建设给予配套支持。


2、加强部门协作
一是加强与财税部门的协作,落实好出口退税政策,安排好中央西部发展资金,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资金,省级外经贸发展资金,处理和解决好税制改革给我省外贸出口可能带来的问题。二是加强与海关、商检、运输、能源等部门的协作,进一步改善商务发展的环境,增强对商务企业的服务。三是加强与银行、保险等金融部门的协作,努力解决好商务企业融资问题和大项目担保问题。四是加强与省级有关综合职能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联动,形成促进我省商务事业发展的合力。


3、进一步发挥贸易促进组织在商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继续发挥贸促会、商会、行业协会、服务中心等贸易促进组织、中介组织和事业单位的作用。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业务发展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与我省商务发展相适应的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贸促组织、中介组织在商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七)关于商务系统自身建设工作
商务系统的自身建设事关商务系统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发展力,是商务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商务系统自身建设滞后的问题非常突出。当前,县级商务机构改革正在进行中,全省各级商务管理部门都要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商务发展的重要任务。
加强商务系统的自身建设,重点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商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在商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一要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全省商务系统的干部职工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按照“两个务必”的要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勤政廉政、扎实工作。二要加强业务素质建设。要密切结合商务部门的实际,加强人才培训,加快培养一支懂外语、懂经营、懂业务的复合型干部队伍。三要加强工作作风建设。要立足于为企业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商务事业服务,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研究、协调和解决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要把商务干部队伍建设成一支“政治强、观念新、业务精、效率高、服务好、作风实”的高素质队伍。
二是加强企业队伍建设。在企业队伍建设方面,一要赋予更多的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和对外经济合作权,进一步壮大对外经济贸易队伍。二要规范内贸企业经营,建设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三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尤其是要培育一批行业、产业龙头企业。


2、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在商务机构改革中,还没有完成商务管理机构改革的市县,要加快推进机构改革。没有组建商务局的县,要尽快组建。二是在机构改革中,要加强内贸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加强对内贸工作的领导和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加强系统内部的工作联系和有效沟通。


3、加强商务信息化建设
按照“全国前10位,全省第一位”的目标建设好我省商务网站,通过网站大力开展公共信息服务。大力推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加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建设,提高商务人员的信息化业务素质,提高职能部门的办公效率和服务质量。


4、加强系统基础设施建设
我省商务系统普遍存在着对自身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的问题。各级商务管理部门尤其是州市县商务管理部门普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办公条件差,自身建设与商务发展不相适应,与对外开放窗口的地位不相适应。在商务机构改革中,尤其是县级商务机构改革中,希望地方党委和政府加强对商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努力搞好商务管理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
同志们,回顾“十五”,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成绩属于过去。展望“十一五”,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但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商务工作一定会开创新的局面,实现新的跨越!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