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时报 更新时间:2024-05-06
科学决策是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集中体现了干部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提出,将“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作为年轻干部必须提高的七种能力之一。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错综复杂,迫切需要年轻干部锤炼过硬的决策能力、决策素质,通过科学决策应对挑战、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科学决策要怀着对党的赤诚之心,确保每一项决策都符合党和人民的利益。赤诚之心不是与生俱来的、一成不变的,而要一步一步提升。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原汁原味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赤诚之心不是一时一地的,而是一以贯之的,必须落实到行动中去。要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想问题、作决策、谋发展,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把各项工作都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把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切实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转化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行动,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科学决策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有的放矢、靶向施策。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工作能否干好首先取决于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年轻干部作决策、抓工作必须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马虎,否则必然造成决策不到位、工作不落实,甚至出现失误、造成损失。实事求是地作决策,前提是深入实际,充分地调查研究论证,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毛泽东在1927年3月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不仅是一份关于农民运动的详细报告,更是一次深入细致调查研究过程的体现。他用32天的时间,走访了5县实地考察,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深入剖析了农民运动的特点、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党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做到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这就要求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群众,听得了“味苦”的真话、“带刺”的实话,受得了风吹日晒、舟车劳顿的辛苦,始终以“眼睛向下”的科学态度和“解剖麻雀”的求实精神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掌握情况之中的情况,找准问题背后的问题。
科学决策要用全面视角,算好资源账、算细产出账、算明长远账。科学决策离不开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困难的充分估计、风险的全面评估。要扎实开展可行性研究,运用“交换、比较、反复”的辩证方法,围绕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看事情是否值得做、是否符合实际,防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在这个过程中,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必然使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也更加体现各方要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年轻干部阅历有限、历事不多,研究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处世也未必成熟,更应当多方听取意见,立体式地进行分析,三思而后行,防止自以为是,一得自矜。各方意见有共识、存歧见,这是符合实际、合乎情理的,听到不同声音不是坏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多听反面意见,经过多次“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进行的思考、作出的决策才能符合实际。
科学决策要坚持为民情怀,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很多决策事项都事关民生,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年轻干部都是从群众中来的,是群众中的一员,应当对群众关切感同身受,群众期盼什么、关心什么,就推进什么、做好什么,让群众享受更多发展成果。评价决策对不对、干得好不好,要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检验标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最实际、最实在,不看官当得多大、权力有多大,也不听调唱得多高,就看事情办得怎么样。对年轻干部来讲,就是“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把群众“身边小事”作为头等大事,不嫌其小、不怕其难,以百折不挠的韧劲儿落实落细,在细微处见真章。特别是在基层工作,要走村入户、进门“上炕”,与群众打成一片,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真心诚意。只要干到群众心坎里,就会赢得群众真心点赞。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科学决策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随着职务提升就自然提高。年轻干部要结合具体领导工作,在决策实践中多学多干多钻研,让科学决策释放出最大效能,有力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事业发展,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作者系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