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张红兵司长在全国水利财务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水利部 更新时间:2012-04-14
 

坚持科学发展观, 为"十一五"
水利财经工作良好开局而努力

张红兵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刚才,翟浩辉副部长做了非常重要的讲话,全面总结了"十五"期间水利财经工作,充分肯定了5年来取得的成就,深刻分析了水利发展和水利财经工作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十一五"水利财经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重点和必须处理好的五个关系。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代表财务经济司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五年来水利财经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十五"时期是水利事业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治水思路的重大转变、高强度的水利投入,水利改革与建设的快速发展都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五年来,水利财经工作在部党组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党中央新时期的治水方针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水利财经工作呈现出历史上最好的局面。总结这五年的工作,主要归功于各级水利财经部门在以下七个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以提高对水利事业发展的资金保障能力为目标,深化配套改革,加强预算管理

  提高资金保障能力是水利财经工作的首要任务。深化预算管理体制的配套改革,加强预算管理工作是争取财政支持的前提和基础。"十五"期间,各级水利财务经济部门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在各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水利事业发展的资金保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1、积极推进水利预算管理体制改革。

  5年来,水利行业各单位、各部门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大力推进水利部门预算改革。如为了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水利部建立了中央单位预算项目的专家评审、项目库滚动管理、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等管理制度;湖北省水利厅建立了多部门参与的项目评审制度、预算执行情况通报制度和将业务考评与财务考评相结合的绩效考核制度。;水利部建立了中央单位预算项目的专家评审、项目库滚动管理、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等管理制度。淮河水利委员会在委属部分事业单位开展全面预算试点工作,将经费预算的编制、执行与年度工作计划紧密地结合,实现了思想观念、资金运转方式、领导决策方式等方面的转变,还节约了经费支出,强化了预算管理。;甘肃省在加强预算管理过程中坚持"细化部门预算,均衡预算执行"的原则,确保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专项资金预算的均衡执行。;天津市建立预算追踪问效制度,加强预算支出管理。,规定资金支付不能脱离单位财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有力地促进了预算管理由"重分配"向"重管理"的转变。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各级水利部门在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编制内容、预算编制程序、预算分配方法等方面,初步建立了一套过程公开、权责明晰、比较科学的管理规则,水利预算安排的科学性、公正性大大提高,预算约束显著增强。

  2、大力加强预算编制的基础性工作。

  预算定额是编制预算的基础工作。,也是争取财政资金长期稳定投入,保证经费规范使用的重要工具。为了适应部门预算改革对定额的新要求,"十五"时期,中央和地方水利部门积极开展预算定额的编制和基本经费支出测算工作。水利部2004和2005年相继完成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水文业务经费定额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启动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业务经费定额标准》编制工作;安徽省积极开展事业单位基本支出和水利业务经费定额制定与经费测算工作,建立了水利专项经费项目库。,"十五"期间,共上报项目1600多个,申报资金6亿元,经过筛选列入预算的项目1400个,申报资金量近5.2亿元。;河南、江西、江苏和天津等地在摸清基层单位各项基数,建设预算项目库和数据库上很下工夫,初步建立了支出标准、预算定额、预算项目库体系。,为科学编制水利部门预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主动汇报,积极协调,全力争取财政支持。

  各级财务部门主动开展工作,积极争取外部支持。一是积极主动向领导汇报预算工作进展情况,使各级领导充分认识部门预算工作的重要性,争取领导出面与财政等综合部门沟通协调。二是主动协调好同各业务部门的关系。,与各业务部门共同确定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共同编制预算项目,使预算的针对性、准确性、大大提高。三是密切配合,加大力度,注重协调,争取政府和财政部门增加水利投入。如江苏省水利厅财务处的同志十分注重协调沟通工作,积极主动向财政部门反映水利单位实际状况和存在问题,邀请财政部门同志到水利单位调研,得到了充分理解和支持,省政府专门制定了"各级财政每年要将可用财力2%-4%用于水利建设"的政策,顺利落实了水利单位补助政策,财政补助年均增长20%以上。

  据统计,中央单位2005年行政事业性预算财政拨款总数比"九五"末的2000年增长了124.65%,广西规定财政投入每年比上年增长15%,河南规定每年水利财政投入要高于财政增长。,重庆、安徽在实行部门预算后,年度经费较未实行前增长了30%-60%。财政对水利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很好地保证了水利事业的发展。

  (二)抓住改革机遇,争取改革经费,推进水管体制改革

  国务院《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出台以来,各级水利财务部门抓住改革的机遇,与业务部门一起,在积极配合财政部门落实改革经费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央直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得到了全面的落实,新增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分别较"九五"时期增加了5倍和11倍。各地方水管体制改革的政策也正在积极落实当中,许多地方水管单位的经费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一大批原来没有经费保障的水管单位获得了财政经费的支持,大多数地方水管经费正在落实中。水管经费的逐步落实为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创造了较好的改革环境,对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保证水利资金安全

  随着国家对水利资金的大幅度投入和问责制的建立,传统的资金管理观念和理财方式遇到了极大挑战,加强风险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成为水利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水利财务部门不断加大财务管理,调整管理思路,逐步树立了"人本财务、法制财务、发展财务、安全财务、透明财务"的新型财务管理理念,较好地保证了水利资金的安全运行。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财务统一管理体制。

  经过"十五"期间的不断实践,以制度建设促进规范管理已经在水利行业形成共识。各级水利部门在加强制度建设,保证资金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湖北省水利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从加强和规范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完善财务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健全资金的请拨款制度;加强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健全资产监管体系;加强约束机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预算资金安全有效运行等五个方面加强了管理。随着制度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财务统一管理体制逐渐建立。初步形成了单位负责人统一领导,财务部门归口管理,相关部门分工配合的良好局面,有力地规范了财务管理工作。

  2、加强资金风险管理,保证资金运行安全。

  保证水利资金安全运行是水利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水利财务部门在加强风险管理上创新工作思路,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牢固树立依法理财的观念。如安徽省加大财经法规的学习宣传力度,定期召开全省水利财务工作会议、全省重点工程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会议、全省水利资金监管工作会议等重点专题会议,宣传贯彻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精神,树立为政府和领导当好家、理好财的理念,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职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二是加强动态监控和全过程管理,杜绝脱离监督和控制的资金运行。如陕西省建立了财务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将直属单位的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收支计划,规定每半年上报一次财务分析报告,上级财务部门根据财务分析报告,结合日常财务监督掌握的信息,较好地消除了资金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大力建设内外结合的有效的监管体系。水利行业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在接受外部审计监督的同时,强化了部门内部审计的制约机制。水利部每年8月作为自查月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重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贵州省探索建立了一套包括设备和物资采购、资金和账户管理、印鉴和票据分管、基本建设资金审核与拨付、固定资产管理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规范了会计核算,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上海组织开展财务信用等级和预算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广西制订了年度资金汇审制度,对基建资金实行一年一度的汇审。随着资金风险管理的不断加强,水利资金运行状况明显好转。

  3、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改革。

  从2000年中央单位开始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以来,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区)水利部门先后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各级水利财务部门注重服务、加强监督,通过实施"网络化"支付和"在线监控"等措施,及时、准确地对资金使用进行有效监督。中央水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中央部门改革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到 2005年,所有四级以上预算单位和有条件的部分五级预算单位都纳入了国库改革范围,是目前实施国库改革的中央各部门中改革级次最多的部门,也是各部门中国库直接支付资金量最大的部门之一。同时,经过5年的实践,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已经成为水利系统落实构建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水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顺利推行,有效保障了水利资金及时、准确、有效地支付。据统计,水利部直属各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改革以来,减少占压国库资金约300亿元。

  5年来,全国大部分省市(区)积极推行政府采购改革,制度建设和组织体系得到加强,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山东、新疆等省份的采购资金节约率已达到15%左右,湖南、吉林等省制定出台了本省的政府集中采购和定点采购目录,山东对节水灌溉项目等还试行了政府采购,基本上达到了监控、效益、透明的三大目标。

  4、认真开展教育和培训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教育机制。

  5年来,各级水利财务部门坚持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财务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的教育机制,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目前,年龄在20~40岁之间,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约占水利行业财会人员队伍的12%,拥有注册会计师和中、高级会计职称的约占15%,较前几年有了大幅度提高。

  客观地说,各级水利财经部门加强财务管理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可以从近年来审计检查结果得到证明。根据汇总材料分析,近几年对水利审计出现了三个趋势:一是违反财政纪律问题数量减少了,二是违反财经纪律问题性质减轻了,三是违规违纪金额减少了。5年来,水利部和许多地方的财务会计工作连续多年受到有关部门表彰,水利财经工作得到了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支持、理解和信任。

  (四)坚定不移地推进水价改革

  5年来,在各级水利财经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水价改革不断深入,水价水平逐步提高,水价形成机制和政策体系初步建立,水利工程水价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水价办法》等重要政策颁布实施。

  紧紧抓住2002年新《水法》出台的机遇,我司在各级水利财经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在国家价格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大量的调研和细致的工作,推动了《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同时,为了给各级水利部门推进水价改革创造良好的改革环境,我们还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推动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出《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水价改革的目标、原则和政策要求等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2005年,国务院又相继印发一系列文件,提出了要"逐步提高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要"完善农业水费计收办法,大力推进阶梯式水价、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等。各级水利部门在为推进水价改革政策出台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重庆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由市物价局局长任组长、市水利局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的"重庆市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审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重庆水利工程供水水价测算标准文本》和水价改革总体方案。这些有利于水价改革的政策、制度、办法、文件的出台和实施,对于"十一五"时期建立起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全体水利财经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2、大力推广科学的水价制度。

  为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对水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有效地节约利用水资源,我部总结各地经验,积极推广科学的计价制度取得明显成效。如陕西、新疆、黑龙江和宁夏等地积极推行"终端水价制"和"供水到户";江苏等地在科学制定用水定额或计划的基础上,实行"超定额(计划)累进加价",天津市根据超计划用水幅度实行加倍的累进加价政策,如对超过计划用水40%以上的,按10倍标准收费,促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内蒙古河套灌区实行"丰枯季节水价",通过丰、平、枯用水差价或浮动水价机制,引导农民避开用水高峰期,缓解了供需矛盾。科学水价制度的推行,有效地引导了用水需求,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水资源的产权意识,为建立节水型社会奠定了基础。

  3、不断创新水价计收方式。

  为杜绝农业水费计收中搭车收费及截留挪用现象,真正减轻农民负担,许多地方制定政策,大力推行陕西、新疆等地的"供水到户、定价到户、收费到户"的终端水价制。如河南省制定《关于加强农业末级渠系管理,规范农业水费计收工作的意见》,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全省执行,很好地推进了末级渠系水价改革这项工作。各地积极推行"终端水价"制和水价、水量、水费公示制度,有效地遏制了中间环节搭车收费的截留、挪用现象,提高了水费实收率。许多省市还结合水价计收方式的改变,大力推行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用水户在水价管理上的积极性。

  4、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

  各级水利部门抓住"水价办法"颁布实施的有利契机,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利用价格杠杆,有效地促进了节约用水。一是推动了水利工程水价的合理调整,节水效益初步显现,全国水利工程供水平均价格由2000年的2.8分/立方米调整到了2005年的6.0分/立方米。与2000年相比,2004年全国灌溉面积增加了约3300万亩,而农业总用水量下降了5%,节水约200多亿立方米;实行"终端水价制"的省区,2000年以来,每亩地灌溉用水平均下降了10%以上;2003年到2005年,全国城市年节水约36亿立方米。二是水价改革促进了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国有水利工程水费收入呈上升势态。2004年,国有水利工程水费收入85.9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18.5亿元,增幅达27%。三是水资源费标准得到提高,体现了水资源的稀缺性。目前,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外,都开征了水资源费。云南省大幅度提高了水资源费标准,加大了征收力度,2005年征收水资源费2亿多元,不仅促进了节约用水,而且为水资源的开发、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加强基础工作,实施分类监管,注重产权管理,鼓励资本运营,探索推进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十五"期间,各级水利部门在从基础工作、分类监管、产权管理、资本运营等方面入手,在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加强水利国有资产管理基础性工作。

  清产核资、产权登记等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水利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加强对水利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科学评价和规范考核国有资产的经营绩效,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依据,中央和大连、河北、广西、陕西、天津等省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先后组织开展了清产核资工作,全面摸清了各类财产家底,为规范资产管理、真实反映水利国有资产及财务状况,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和水利工程供水成本的核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水利经营性资产监管工作。

  为加强对水利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各级水利部门积极开展水利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通过理顺产权关系,明晰企业产权,加强对水利经营性资产的监管。江苏省建立了水利国有资产经营责任的业绩考核制度,完善了资产统计体系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长江委从目标值的制定、下达和考核、奖惩等方面。分别制订了适用于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度由人劳部门牵头、财经等部门组织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以产权为纽带,积极推进水利国有资产的整合与重组。

  5年来,按照中央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各级水利部门以产权为纽带,创新思路和方法,积极推进水利国有资产的整合与重组。部综合事业局产权为纽带,充分运用资本运作和金融工具,在短短的三年内组建了三大集团公司,资产总量大幅度增长,资产质量显著提高。截止2005年底,全局可控资产规模为101亿元;全局事业单位净资产规模为12亿元,是2001年的2.9倍;企业净资产29亿元,是2001年的3.26倍。2005年,全局系统内全资及控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为16亿元,所交税金总额为2.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为2.98亿元。广西水利厅争取省政府授权,采用农网改造资金授权经营的方式,建立了广西水利电业公司,其控股子公司达46个,公司资产达100多亿元,2004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实现利税2.1亿元,上交税金1.94亿元。河北省政府授权水利厅为全省水利国有资产的监管主体。江苏对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省工程勘测研究院、省太湖研究院、省水建公司、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中心等五个较大规模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股份制改造,通过干部职工持股等方式,实现股权多元化,收到取得了职工观念更新,机制变活,制度健全,关系和谐,单位和职工收入大幅增长的良好结果。江西20多万处水利工程实行了不同规模程度的产权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置换的资金约4亿元。上海水务行业"十五"期间通过产权转让、合资、股份制改造、授权经营等方式共盘活存量资产逾50亿元,为水务建设筹集了资金,也为水务行业形成新机制创造了条件。

  (六)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解决水利财经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

  "十五"期间,各级水利财务经济管理部门转变工作作风,结合当地水利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形成了一大批问题抓得准、分析做得深、政策研究透、建议好而实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有很多建议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实施,起到了很好的决策参谋作用。例如财经司开展的宁夏、内蒙古水权转让试点工作情况调研,提出了规范水权转让的工作建议,受到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批转有关部门研究;农村税费改革背景下农业水价改革问题调研,针对当前农村税费改革形势下农业水价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形成原因和部分地区改革的成功经验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和下一步工作要点,成为解决当前农业水价改革所面临困难的重要政策依据。上述调研报告得到了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多次被国办《政务信息交流》采纳。

  (七)坚持改革创新,依托行业优势,积极调整结构,促进水利经营发展

  "十五"期间,广大水利部门的职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坚持改革创新,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水利经营管理体制,水利经营管理工作取得好成绩。

  1、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动水利优势产业发展。

  水利经营结构的调整涉及水利单位运行机制的变革与水利资产、企业、产品的区位布局和结构数量的比例调整,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诸如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经营性资产效绩差的状况,5年来,各级水利部门加强领导与指导,坚持改革与创新,依托行业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动水利优势产业发展。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水利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002年水利部下发了《进一步加强水利经营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后,各地水利财经部门积极争取政策,为进一步开展水利经营管理创造条件。如湖南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努力,由省政府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水利经济的意见》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水利水电厅关于发展水利经济有关问题的请示的通知》2个支持水利经营发展的政策,确定了该省水利经营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对水利经营多个重大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为湖南水利经营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二是转变经营理念,规范投资行为。由原来盲目投资、遍地开花,转变为按市场规律,依托行业优势规范经营。如重庆市水利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用政府授权的存量资产构筑融资平台、用经营性项目发展壮大水利单位实力,致力于建立"以水养水"、"以电补水"的良性运行机制。实现了经营理念的四大转变:既变无偿补助为资本金投入;变分散投入为集中投入、重点投入;变建管分离的短期行为为建管经营一体化、变单纯提供公共产品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筹兼顾。三是利用行业优势,推进供水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些供水单位打破单一的农业供水模式,不断探索供水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向城镇生活和工业的供水量,提高了供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职工工资水平提高,水管单位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随着水利经营结构的不断调整,水利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收入增长较快。2004年供排水、水力发电等优势产业收入总额已占水利行业经营总收入的近五分之二,已经形成城乡供水、水电业和水利施工建筑业等几大支柱产业。

  2、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水利行业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把"水"的文章做足,不仅种养业、渔业等传统优势项目继续保持稳定发展,而且,积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江西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特种水产品养殖,提升传统种养殖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因地制宜地引导种养赣南脐橙、漆树等新品种,开发"GPS"、园林及苗木、茶叶等新项目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浙江省丽水市委、市政府从本地实际出发,成立丽水市水利发展有限公司,授权经营城市防洪堤、水利风景区、水电开发、内河治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所形成的国有资产,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许多地方积极发展水利旅游事业,建设水利风景区,把水利旅游业作为水利经营新的经济增长点。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建设192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为数众多的省级水利风景区,2004水利旅游收入达到56571万元。

  总结5年的水利财经工作,主要有以下六点经验: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水利财经工作。,围绕新时期水利中心工作,服务于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大局,为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坚强的支持和有力的保障。二是突出重点,关注热点。在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根据可持续发展水利事业的需要,保证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工作的同时,高度关注水利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热点问题。。及时提高提供优质服务。三是依法理财,规范管理。严格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强化制度的贯彻落实,使水利财经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管理行为规范化。四是推进改革,开拓创新。把改革和创新作为水利财经工作的强大推动力,加大制度建设,不断推进水利财经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创新。五是主动服务,加强协调。主动为各业务职能部门服务,为基层单位提供热情、周到、高效服务,加强与政府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可以最大限度争取到各个职能部门对水利财经工作的认同、支持和理解。六是转变作风,深入调研。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了解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以实情实据为基础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促进水利财经工作更快更好开展。


  二、今明两年水利财务经济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

  今明两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部党组坚定不移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水利,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做好各项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十一五"水利财经工作良好开局而努力。

  今明两年水利财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思想,坚持依法理财,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利的保障能力;创新管理思路,通过经济手段推动水利发展模式的转型;加强水利经营管理的领导与指导,为可持续发展水利积累稳固的经济基础。归纳起来,就是要履行三项重要职能、抓好十方面重点工作: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加强财务经济管理,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利的保障能力

  水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保障和支持。从总体上看,虽然"十五"期间水利财政投入和其他收入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从全局来看,资金紧张的矛盾仍然是制约水利改革与发展的瓶颈。从水利财务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上看,适应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和水利事业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因此,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加强财务经济管理,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利的保障能力是水利财经工作必须很好履行的重要职能。围绕为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利的保障能力,要求各级水利财经部门:

  必须进一步加强部门的协调与沟通,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水利事业的发展。一方面,要把争取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作为水利财务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继续发扬主动沟通,善于协调的优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全力开展工作。如采取主动请示汇报,开展联合调研,共同举办会议等有效措施,不断做大资金规模,出台有利的政策,建立起各级政府对防洪、生态等公益性水利事业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观念。各级水利财经部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做好各项管理工作,除了资金管理外,各级财务经济部门在信息共享、政策研究、制度建设、经验交流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要在建立经常性的沟通协调机制上加大工作力度。不久前,我部印发了建立水利财务统计报表编报制度的文件,会后我们还要对报表编制和软件使用进行培训。这是我们加强沟通协调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我们建立全国水利财经信息网的重要内容之一。希望大家对这项新的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做好布置和填报工作,并形成制度。

  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财务统一管理制度。在推进多头"管财"为统一"管财",将所有资金统一纳入到单位财务部门集中管理的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水利资金管理责任制度》,要积极推行资金管理分级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按资金级次、性质和管理环节,在决策者、管理者、使用者、监督者之间,明确责任点,界定、分解管理责任;对涉及不同部门和人员的项目和资金严格按照"谁决策、谁负责、权责匹配"的原则加强管理。

  必须进一步完善国库支付、政府采购以及其他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资金管理。保障资金安全运行是水利财经部门履行职能的重要工作。各级水利财经部门对此要给予高度重视。一是要不断优化水利工程资金财政直接支付的运作机制,提高支付效率,在保证基层预算单位及时用款的同时加强动态监控,保证资金安全。二是要在落实政府集中采购各项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部门集中采购范围,规范采购行为。要利用政府采购这个政策工具,把贯彻落实国家和本行业、本地区的政策意图作为政府采购工作的首要目标。要加强对分散采购的管理监督,对凡是纳入政府采购范畴内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都要履行政府采购程序。三是建立计划、财务的沟通协调机制,完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实行基建资金集中结算制。针对资金管理薄弱环节,修订基建资金管理办法。

  (二)创新管理思路,改变管理模式,推动水利发展模式转型

  当前,水利发展模式正在经历从传统的模式向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转变,各级水利财经部门要进一步转变长期固有的财务经济管理理念,从水利资金的投向和管理措施入手,充分运用经济手段,推动传统的水利发展模式向可持续水利模式转变,使其适应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求各级水利财经部门:

  必须进一步整合财政资源,调整支出结构,保证工作重点。首先,在资源整合上,逐步实现综合预算。要对各项专项资金进行清理,对于性质用途相近、规模较小的专项资金要坚决整合。同时,要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积极推进财政非税收入改革。将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纳入本部门、本单位预算,并在资金安排时统筹考虑各项资金来源,集中有限资源用于本部门、本单位的重点领域。其次,在资金投向上,要继续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指导思想,优先保障水利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和正常业务工作经费,保持水利队伍的稳定,保证各级水行政管理单位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履行和事业任务的完成。第三,要下大力气加大对水利工程管理经费和水文测报、防汛指挥、水质监测、水土保持监测设备设施和其他水利设备设施运行维护经费的投入,扭转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建设、轻管理"的水利发展局面。第四,要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农村小型人畜饮水设施建设、水法制建设、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以及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文等具有基础性、长远性的领域的投入力度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重点支持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项目、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等。第五第四,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尽快出台本地区水管体制改革的"两定"标准,促进水管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制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一是要不断完善水利预算项目绩效考评制度,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优化资金配置方式。预算项目要实行总结验收公示制度,要建立健全项目成果数据库。逐步建立项目执行的奖惩制度和重大责任追究制度。二是要建立健全水利国有资产效绩评价制度。继续开展经营性资产绩效评价工作,强化出资人监管职责,实行效绩评价结果与企业经营者待遇和任免考核挂钩,促进建立经营性资产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资产运行效益。三是要启动准公益性水利国有资产效绩评价试点工作,建立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国有资产效绩考评体系,推动建立以效绩考评为中心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干部聘任制度,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必须进一步深化水价改革,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是要推行科学合理的计价方式。逐步推进水利工程供水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积极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和工农业生产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促使各类用水消耗量降到合理的定额水平。二是要合理调整水价,大力整顿水价秩序,完善水费计收机制,取消不合理加价和收费。要在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农业用水价格;要尽快将非农业用水价格调整到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要通过农业节水的途径,积极开拓城镇用水市场,推进供水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保障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三是进一步加强农业末级渠系水价管理。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农业末级渠系水价管理的通知》,积极推广"一价收费到户"的"终端水价"制度;。四是改革水费计收方式,逐步计量收费到农户;普遍实行水费公示制,保证公平公正计收水费和合理使用水费;积极组织或引导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引导用水户积极参与水费计收、使用和监督。五是要加快水资源费全面征收的各项工作,扩大水资源费的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

  (三)加强对水利经营管理的领导与指导,为可持续发展水利打造稳固的经济基础

  由于财力的制约,财政资金供给难以满足水利改革与发展的需求。抓好水利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提高水利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为可持续发展水利打造稳固的经济基础仍然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能。各级水利财经部门作为水利经营管理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转变传统的水利经营管理的观念,要在建立完善政策环境、加强政策服务指导、处理解决困难矛盾等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经济手段的运用上下功夫,建立并维护水利发展所必需的良好的市场环境,从而推进和保障水利发展模式的顺利转变。因此:

  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水利经营管理工作的领导与指导。要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改变原来政府直接干预企业和经营管理的方式,通过加强服务和指导,来促进水利经营快速健康的发展。各流域机构、各地水行政主管部门都要加强对水利经营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财经部门要充分发挥水利经营的规划、指导、协调等服务功能,努力制订有利于水利经营的政策,积极落实水管体制改革经费。帮助水管单位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各水管单位领导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依靠现有的水利工程,挖潜配套,更新改造,加强管理,提高供水保证率和水资源的利用率;要延伸水利工程供水单位的服务范围,调整供水结构,扩大向非农业供水。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经济效益。要继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以供水、供电为主的经营性水管单位和设计、咨询、监理、施工、物资供应、机械制造等水利企业要通过资产重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组建有实力的水利企业集团,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要注意培植水利单位的投融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大胆走向资本市场。在加强领导和指导的同时,要继续做好财务经济管理的宣传工作,要灵活运用广播电视、专业刊物、报纸以及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财务经济管理的方针政策,宣传我们的思路和做法,征求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广泛理解、支持和参与。

  必须进一步利用水利系统的政策资源和水土资源,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充分利用当前水价改革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契机,争取通过两年的努力在非农业用水水价的核定上取得全面突破,以合理的价格水平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投入水利建设和经营管理。要创新资产管理的理念和思路,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要以产权为纽带,大力推行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特许经营以及BOT、TOT等形式的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加快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盘活存量资产。要重视与城镇、重点经济开发区、交通干线等毗邻区域的水域沿岸土地开发整治。大力发展水利旅游,以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为载体,做好水利旅游的发展规划,搞好水利旅游所需的各种软硬件建设,提高接待服务质量和档次。要加强宣传营销工作,吸引更多的人到水利风景区休闲娱乐。要抓住当前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改革的良好机遇,提高水利建筑施工单位和工程维修养护单位的规模、实力、资质和信誉,加快技术进步,完善管理体制。在推进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的同时,要注意集中组建具有人才、资金、资质、技术等规模优势的施工企业,鼓励跨区域、跨流域、跨中央和地方隶属关系组建企业集团。在承担维修养护工程的同时要积极拓宽经营渠道,面向国内外市场,积极扩展经营范围,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水管单位的综合竞争力。

  必须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按照《水利财务系统信息化规划》,加快推进水利财务信息化建设。2006-2008年完成水利财务信息系统主干体系建设:一是依托水利信息网,构建连接中央和地方水利单位财务经济管理部门的水利财务主干网;二是统一软硬件平台标准。在行政事业财务方面,实现预算编审、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银行账户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经济预测和基础信息查询等行政事业财务信息一体化管理;在基建财务管理方面,实现以基本建设预算为主线、以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为重点的财务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实现全国水利企业统一报表;三是建立《水利财务数据字典》,形成覆盖至主要单位的水利财务数据库体系。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水利财经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必须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今明两年,各级水利财经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围绕水利财务经济管理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继续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重点开展一批调研活动,并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调研的重点包括:创新水利投入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和推进水管体制改革、水权转让中资产管理和资金管理等若干经济问题、供水管理体制与水价改革的关系、征收水资源费对农业水价影响研究、国债投入后有关资产形成管理问题、水利预算项目和国有资产效绩评价、国库支付效率对工程建设影响调研等。

  在做好上述十方面工作的同时,要做好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以提高领导干部和财务经济管理干部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守法意识、自律意识为重点的长效教育自律机制。把四种意识和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和财务经济管理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的各个方面。要继续做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要在自学、短期培训等在职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创造机会开展中长期培训和学历教育。在内容上,要兼顾行政管理、法律、信息技术和外语等内容,提高财务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2006年财政部将着手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各地区、各单位都要积极做好研讨培训和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

  同志们,今明两年水利财务经济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的部署和翟浩辉副部长在本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本着"献身、负责、求实"的精神,扎实工作,努力创新,为实现"十一五"水利改革与发展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