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全力打造大杭州经济圈的“腹地”
来源:杭州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早在2001年3月,德清就已经响亮地喊出了“融入杭州”的口号。近年来,连续通过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德清与杭州的合作。特别是面对周边县市都在争着要融入大都市之时,德清正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以积极的姿态参与融入。

无缝对接同城效应家住杭州城西的陈旭每天要去位于德清莫干山经济开发区内的浙江凯喜雅针织有限公司上班,早上8点左右,他驾车进入杭宁高速,8点30分左右他就可以轻松地出现在德清的公司。“交通很方便,不感觉是两个城市似的。”交通是决定一个城市经济基础的必要条件。杭宁高速公路、104国道、09省道、宣杭铁路、京杭运河把德清和杭州紧紧串联在一起,德清到杭州市中心只要半小时车程。然而,德清还在交通上大做文章,准备和杭州接合得更加紧密。翻开德清的交通规划,很多地方都体现着与杭州接轨的理念。《2004-2020年德清县公路、水路交通网络规划》在发展布局、建设标准、配套服务等方面尽最大努力做好了接轨杭州这篇大文章。德清的公路,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三纵两横”(“三纵”是指104国道、杭宁高速和规划中的申嘉杭高速。“两横”是09省道和规划中的临杭大道);德清的水路,通过对京杭运河、杭湖锡线和东苕溪的规划改造,使得杭州与德清水路交通更加便利。德清“十一五”规划,交通建设也是大手笔不断:即将建设的申嘉杭高速公路是德清接轨杭州的第二条高速公路,德清段共21.48公里,与杭宁高速相对,处在德清的中东部,分别在新市五龙、禹越、新安、雷甸设出入口;使德清绝大部分乡镇都实现高速进出口的愿望。杭宁高速公路德清段加宽工程,是国家规划建设的12条国道主干线之一,也是长江三角洲宁波至南京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联网线建设也是德清接轨杭州的另一个重要通道:下(下跨塘)仁(余杭仁和)公路改造工程,是连接江南第一大湿地———下渚湖的主通道,是县城贯通下渚湖和余杭仁和主干线;新(新市)五(余杭五杭)公路德清段改造工程,是德清东部地区南北向的主要通道;韶(韶村)塘(塘栖)公路改造工程,是新安镇连接杭州的快速通道。德清县交通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杭宁高速、宣杭铁路复线、09省道德清段、104国道德清段等道路的全面提升改造,将进一步拉近杭州与德清的时空,最终形成德清杭州30分钟城市交通圈,交通的先行,使德清将在与杭州“无缝对接”中实现“同城效应”。让更多的“转移产业”流进德清2005年,《福布斯》把中国最佳商业城市的荣誉给了杭州。它评价杭州说,“这个全国电力供应最紧张的城市正有意识地向电子商务等信息类产业转移。”大都市需要轻装上阵。杭州在增强大都市综合竞争力的过程中,会向周边区域转移产业、输出资本,经济学家称这种现象为“溢出效应”,而德清人可以用比较朴素的话语来概括,那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目前被德清引进的杭资企业已达350多家,每月流入德清的杭资达1.6亿元。2005年1月至10月,德清新批的65个杭资项目中,工业项目占93.8%,其中机械电子类项目25个,平均投资规模达898万美元。杭资的大量涌入,不但盘活了德清的一些闲置资产,而且还促进了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拓展了产业领域。杭资企业正由南往北,向德清腹地纵深发展。目前德清已经形成生物(医药)化工、新型建材、新型纺织、特色机电四大主导产业。位于德清雷甸镇的华美电器制造公司就是一家杭资企业,2002年底,“华美”在德清县以5万元/亩的价格收购土地40.6亩,用以建造厂房;另购地15亩,用于建造生活区和办公大楼。两项共投资278万元。华美公司管理部童新军告诉记者,“临近杭州,但是地价比杭州低得多,这就是德清吸引众多企业的关键之所在。同样的占地面积,在杭州光租金一年就要三百多万元,而在德清却可以把这块地买下来了。”童新军的观点得到了许多在德清的杭资企业的认同,他们认为,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土地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土地资源是稀缺要素。事实上,杭州工业企业面对的要素制约中,用地紧张首当其冲。一些杭州企业在本地无地可用的情况下,自然把目光转向交通、配套优势明显的德清。省建工集团、万向集团、中大集团等都有重大项目落户德清。在德清紧贴余杭区的临杭工业带内,杭资企业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与此同时,两地之间资金合理对流也初露端倪。杭州的企业进人德清,德清的企业在杭州设立窗口和办事处。浙江华盛达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德清土生土长的企业,该公司在收购了福建厦门一家上市公司后,“华盛达”精明地把生产基地和研发基地放在了德清,而许多经营业务则由杭州的子公司来承担,从而把杭州的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商品流与德清的低成本优势很好地结合了起来。未来五年德清全力打造“杭州腹地”在前不久召开的德清周活动上,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沈建民指出,全面融入杭州,这就意味着德清与杭州的关系将进一步密切,原有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面临转型,产业必须加快升级。县域经济是浙江的一个特色,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浙江形成了一批经济强县,德清就是其中之一,同时,德清还是全国的百强县。沈建民认为,“县域经济有一个不足,那就是经济发展相对独立,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关系不是很密切。德清要融入杭州,对德清而言,可能就要对20多年来形成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作出相应的调整。融入杭州,必须从杭州大都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重新考虑德清的生产力和人口布局。”就县域经济而言,浙江的大部分县(市)可以说是自成体系,不仅在人口和生产力的布局上自成体系,在功能上也有自成体系的趋向。而作为大都市的一部分来考虑,很多情况下不需要自成体系。德清应该考虑,作为杭州的一个组成部分,哪些功能应该进一步强化,哪些功能可以向杭州借鉴。也就是说,德清可以充分利用杭州的资源和功能来加快自身发展;同时,德清也要强化某些功能,使自己成为杭州一个不可或缺的功能区。记者在德清采访时,正赶上德清“两会”的召开。人大代表、升华集团董事长夏士林非常高兴地和记者聊起了“融入杭州”这个话题,他认为,“融入,应该是主动、积极的,而不是消极地‘沾光’。所以说,德清应该构筑产业发展高地,提升产业竞争力,成为杭州这个大都市最亲密的伙伴。”

  专访

  守望长三角城市群的生态园

  ——访德清县县长徐国平“德清和杭州是零距离的无缝对接。”刚一坐定,德清县县长徐国平就摊开“十一五”规划蓝图,比画说:“全县11个乡镇,就有7个和杭州接壤。”德清县实施“开放带动、接轨沪杭”的发展战略,已经有5个年头。“土地、交通等资源要素的供给,在相当长时间内还是德清的优势。”徐国平说,刚刚闭幕的德清“两会”审议通过了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更快、更全面、更深入地与杭州大都市实现全方位对接,带动县域整体发展,仍然是德清今后5年总的战略取向。“长三角杭湖宁城市带的建设,给德清带来了新的机遇。”徐国平认为,杭州和苏南地区、南京在产业、科技、人才、资金等方面将加强交流与协作,德清在这条城市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作用也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全面融入大杭州就是德清接轨上海发展的突破口,”徐国平表示,德清将着力推进城镇、交通、人才、居住、产业等与杭州大都市对接。抓住杭州市区实施“退二进三”举措契机,有选择分层次引进杭州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提升德清产业内涵。“德清的政府服务优势突出,我们凭借在县域内更贴心的服务赢得了投资企业的信任。”徐国平说,“我们和杭州的合作是双赢的,去年7月,德清和杭州市国内办签署了经济社会全面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两地间的竞合发展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就像在风景区一样。”徐国平这样形容他去美国硅谷考察的感受:“有眼光的企业家越来越重视创业的生态资源。”占据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德清近年来吸纳了一批杭资企业,其中139家已经投产。但徐国平把眼光放得更远:“随着区域交通圈的快速构筑,交通成本必将降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这时候生态资源优势就开始显现。”徐国平介绍,在德清承接杭州产业梯度转移的这些年来,始终把生态建设对接放在重要位置。“以莫干山为核心的县域西部地区,是德清战略发展的生态储备,随着大都市房产市场的两极分化,我们将适机在这一区域发展高端的休闲居住区。”徐国平说:“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长三角城市群中这样适合人居的地方已经不多了。在德清有一幢房子,或许会成为现代都市人的身份标签。”

  数字德清

  德清“十一五”愿景

  德清地处长三角腹地,东望上海,南接杭州,北连太湖,西枕天目山麓。全县总面积936平方公里,人口43万。京杭大运河、宣杭铁路、杭宁高速公路、104国道、09省道穿境而过,另有穿越县境东中部的申嘉杭高速、贯通县境东西的莫干山大道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县城与杭州市中心仅半小时车程。“十五”期间,德清先后获得全国农村经济实力百强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文化先进县、浙江省文明城市、浙江首批小康县等荣誉,并被浙江省委、省政府规划为全省首批基本实现现代化县(市)之一,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从2000年的93位前移至2004年的36位。2005年生产总值达118.2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5.1%,人均GDP达3440美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2005年财政总收入达14.3亿元,五年平均增长30.4%,是2000年的3.77倍。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3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461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十一五”目标:力争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17强、全国百强县前30位。到2010年,生产总值达220亿元,年均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6%;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超过6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000元,年均分别增长8%。强化与杭州之间的交通对接,依然是“十一五”期间的重点交通建设。到2010年,实现三条主通道、四条次通道连接杭州大都市,即104国道、杭宁高速、申嘉湖杭高速连接杭州绕城等三条主通道,以及09省道连接临平、乔司、下沙,新临博公路连接杭州东湖路,宣杭快速铁路连接杭州主城,新禹公路经荷禹大道连接杭州杭海路、下沙等四条次通道。对接杭州实施京杭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充分发挥水路优势,提高京杭运河、杭湖锡钱等联系杭州的航道等级。

  专家解读

  融入杭州:德清发展重大的战略选择

  张仁寿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教授,浙江省“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农村经济研究。发表有重大影响的著作《温州模式研究》、《浙江珊溪水利枢纽工程移民社会经济状况专题调查报告》等。1997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被评为浙江省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从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融入杭州,是德清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从区域经济联系和比较优势角度来看,德清融入杭州具备众多的有利条件。首先,在区域分工协作方面,市场联系已经替代行政区划发挥着主导作用。虽然德清县在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上属于湖州市而不是杭州市,但在我国经过27年的市场化改革之后,行政区划壁垒基本上已被市场力量所冲破,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分工协作和要素流动主要由市场机制来调节。现在,德清与杭州在经济联系上已经十分密切,人为划分的行政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管理需要。另一方面,杭州近几年来积极实施的“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大都市发展战略以及杭州大都市经济圈的逐渐形成,也必然要求对包括德清在内的周边地区的生产要素、经济联系和自身的城市功能进行战略性重组。其次,随着杭州市行政区划的调整和杭宁高速公路的贯通,进一步凸显了德清作为杭州大都市近郊区的交通和区位优势。杭州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不仅使原来的余杭市变成了现在的余杭区,从而成为杭州城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也使德清直接成为杭州市的近郊区,与杭州大都市实现了“零距离”接触。而德清与杭州之间以杭宁高速公路贯通为标志的高速交通网络建设和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的通讯网络的建设,也使德清的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实质性改变,大大缩短了德清与杭州之间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最后,德清在自然资源、投资软环境和生产要素方面都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德清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条件良好,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竹茶之地、名山之胜”的美称,拥有清凉世界莫干山等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可以满足都市居民回归自然的内在需求。同时,德清拥有较好的投资软环境,例如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平衡,人与自然关系比较和谐,社会治安和诚信环境较好;当地老百姓勤劳朴实、平和内敛,教育文化素质较高且具有良好的社会学习氛围;地方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也较高。与杭州市相比,德清土地供给相对富裕且价格低廉,劳动力价格和商务成本较低等等。上述因素交织在一起,为德清融入杭州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实行融入杭州的发展战略,有利于德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因此,德清要从产业发展、城镇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要素市场、信息交流、文化氛围、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各个方面,全方位地加快融入杭州的进程,使之真正成为杭州都市经济圈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新华社记者潘海平杭州日报记者王勇涂孝丰通讯员沈国松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