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更新时间:2024-11-27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纵深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仿真等数字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体验上发挥巨大作用,驱动人类迈向数字文明。一些人认为,数字文明建设主要依仗数字技术迭代更新与社会化应用。不过,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数字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数字技术发展是基础条件,但并不具有唯一性。数字文明的奠基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内在维系与加持。
技术与人文的双向奔赴
在数字文明中,“技术逻辑是基础,人文逻辑是核心”。这在一定程度上道出数字文明的建构逻辑:数字文明是数字技术与人文精神双向奔赴的必然结果。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写现实社会。当前,数字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现代化的强劲动能。它在内嵌于现实社会各领域过程中,促使个体思维模式、行为习惯、交往方式以及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治理体系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实现对个体生活、社会运转、国家治理的数字化重构。这进一步影响深藏于社会“中枢”的人文精神,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数字时代的价值实现、分配、评判、规范等问题,倒逼人文精神做出自我调适以契合新的社会生活秩序。另一方面,人文精神的彰显成全数字文明。数字技术之所以“成势”,最终成功建构出数字文明,人文精神的出场与彰显必不可少。人文精神内蕴社会先进价值观及规范体系。在数字技术重构现实社会过程中,人文精神依托自身先进价值观及规范体系,竭力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与阐释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社会心理、道德、文化、制度变迁,重新勘定数字时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实现方式、分配机制、规范体系等,规约、牵引数字技术力量,贯注于社会健康发展上,从而实现数字文明建构。从这一意义上讲,若将数字技术视作数字文明之“体”,那么,人文精神就是数字文明之“魂”,二者互联互构,推动数字文明建构。
探寻数字文明的人文航向
就可预见的未来社会而言,数字文明是最重要的社会景观之一。既然数字文明并非昙花一现,那么,数字文明如何才能维系自身可持续发展,为人们通往理想世界创造条件?很多人可能将可持续发展寄希望于数字技术发展。虽然数字技术高速发展可承载人们对数字文明的美好畅想,但在想象勾勒的美好图景之下,隐私侵犯、数据垄断、有违人性等潜在风险时刻警醒人们要防范数字技术的“暴戾”面向。如此这般,难道我们要放弃数字技术?当然不是。数字文明的建设离不开数字技术,但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需人文精神的引领。换言之,我们完全可以以人文精神驾驭数字技术,唤醒数字文明的人文之“魂”,借助数字技术力量探寻通往理想社会的道路。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到人文精神引领数字技术发展的方向。一是引领数字技术向“真”。“真”即真理。正如孙正聿所言,真理是“关于事物的规律性的正确认识”。数字时代的人文精神强调对真理的追求,能积极引导数字技术致力于虚假消息的遏制、极化观点的疏导、客观世界的解蔽、虚拟现实的融通等事业,真正把握关于数字文明的规律性认识,建构真实客观的数字文明。二是引领数字技术向“善”。“善”指向“人自身的幸福与发展”。面向社会,社会公平正义是最大的“善”;面向个体,符合人性的良善幸福便是最大的“善”。人文精神能激发数字技术的“善”意,使其更具人文关怀,在破解“信息茧房”“数字鸿沟”“数字沉迷”等难题上发挥更大作用,让数字技术惠及全人类,推动数字文明的建构。三是引领数字技术向“美”。“美”不仅蕴含面对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类之美所传递出来的愉悦之感,还蕴含着人与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和谐之感。人文精神能唤醒数字技术工作者的艺术细胞,提升自身追求与品位,从较高艺术层次部署数字技术,建构和谐美丽数字文明。唯有如此,在人文精神之“真”“善”“美”的共同引领、感召、规约下,数字技术才不再冷冰冰,而是变得更为人性化,推动数字文明可持续发展。
夯实数字文明的人文蕴涵
搜寻、拓深数字文明的人文蕴涵,是数字文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从根本上讲,数字文明是在现实社会基础上借助数字技术重塑社会关系,从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社会形态,是现实社会的维度升级。因此,数字文明的人文蕴涵无疑是来源于现实社会的。一是以社会先进文化引领数字文明。数字文明得以真正建构,关键并非数字技术本身,而是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之后能否实现价值观及其规范体系的重构。在这一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价值观及其规范能为数字文明的价值观及其规范体系重构提供方向指引与内容参照,并通过社会人文教化通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数字技术,推动与引导现实社会的维度升级,实现数字文明的建构。二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数字文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诸多破解数字文明问题的历史经验与智慧。譬如,“天下为公”能够为破解“数字鸿沟”、建构平等的数字文明提供思想资源与价值引领。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数字文明诸多道德规范,增强数字文明的人文底气。例如,诚实守信是中华传统美德。当诚实守信注入数字文明时,能够为数字技术套上“缰绳”,驯服其虚假、无序等问题,为数字文明增添更多的确定性与稳定性力量。三是激发数字文明的主体性力量。无论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落脚点都是赋能数字文明中的主体,将之塑造成有责任心、有使命感、有前瞻性的主体性力量,以价值理性驾驭工具理性,预防数字技术对人的奴役,建构具有高度人文关怀的数字文明。
守好数字文明的人文底线
从总体上看,数字文明的出场是利大于弊的,但其发展所暴露出来的隐私侵犯、数据垄断、有违人性等隐忧,时刻提醒人们要警惕数字技术的公平正义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守护好数字文明的人文底线。一是以“是否符合人类价值共识”对数字文明发展进行价值检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其实,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价值共识是一致的,对数字文明发展的规范同样具有效用。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借用全人类共同价值来检视数字文明发展,判断数字文明发展是否符合人类价值目标。二是以“是否促进人类美好生活”对数字文明发展进行实践检视。近些年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文件相继出台,将数字社会视为提升民众生活福祉、迈向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故而,我们可以将美好数字生活建设进程视为判定数字社会发展状态的依据。三是以“是否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对数字文明发展进行方向检视。数字社会到底能不能真正代表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其所创造的数字文明到底能不能上升到人类文明高度,都将成为考量数字文明发展方向正确性的指标。
综上所述,数字文明是数字技术与人文精神双向奔赴、互联互构的必然结果。数字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探寻人文航向,还需要夯实人文蕴涵,更需要守好人文底线,共同构筑美好数字生活,建构具有高度人文关怀的数字社会。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研究”(23VSZ055)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