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具备公益属性,同时,又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行业。实践证明,信息化发展战略,是电力企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改革背景下缓步前进
2002年始,电力行业进行了结构性的改革和资源重组,原国家电力公司按电能生产和输配供电分组建了两大电网公司和五大发电集团公司,“网厂分开,竞价上网”的竞争局势逐步形成。
改革措施的初衷在于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同时必然造成组织和业务的调整,这就形成了作为支持的信息化系统在2003年普遍进入调整和整合过程的情况。因此,十五期间,各个拆分的独立企业之间互通的内容暂时搁置,电力行业信息化整体以两部分为主:企业内部应用建设和广域网络硬件建设。
“十五”期间,缘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开通的国家电力信息网(SPInet)开始带宽扩容,同时三、四级网络继续建设。2005年止,承担着供电宏观调控责任的国家电网公司广域网覆盖率达到97%以上,总公司已与29省建立了网络联系,光纤网占72%。应用系统方面,生产运行管理层面上的EMS(能量管理系统)和DMS(配电管理系统)在各电力企业的上线进展顺利;业务操作管理层面上,OA是投资重点,MIS的部分模块,根据企业情况不同,各有选择地进行了建设。
大体来说,电力在“十五”期间的行业结构变动,促使各个新生独立的企业在信息化方面重点关注内部建设,同时,市场导向原则的确立,则为下一步信息化的思路指明了方向。
新阶段IT助力集约管理
据国电信息中心企划咨询处处长辜体仁介绍,随着电力企业的改革初步完成,经过企业的重组、资源优化和新的管理体系的建立,十一五期间,电力信息化将在相对平静之后再度“起飞”,整体来说,四个方面将成为重点:
◆硬件方面,将继续提高网络覆盖率、升级带宽;网络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仍然是重中之重。
◆加大系统支撑平台建设。更多采用储存技术、流媒体技术、SOA等打造良好的信息化系统环境,为此后其它应用顺利上线提供基础。
◆继续大力加强信息安全投资,完善应急系统。
◆逐步形成企业信息集成平台。面对未来的市场竞争,电力企业越来越关注成本和效益,必须实行内部的集约化管理。据介绍,虽然电力行业实行了拆分,但下一时期,各企业将对其下属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内部信息化势在必行,业务操作管理层的建设乃重中之重。各企业将自行完成平台总体规划和标准化工作,以数据中心的建立为核心,逐步开始数据信息集成和应用系统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