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和信息产业成为上海城市发展运行重要支柱
来源:文汇报 更新时间:2008-03-14

  

 

人们常用“鼠标和水泥”来指代数字和传统经济。而在目前的上海,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确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和运行的重要支柱。2005年,上海信息产业超越所有的传统产业,稳居6大支柱产业之首;而整个中心城区里,包含光纤的信息管线几乎完全覆盖每条道路,无线通信信号覆盖每一个空间。上海已经初具“数字城市”的雏形。

    信息化对上海的支撑作用,首先体现在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上。根据刚刚出台的统计数据,上海信息产业完成增加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占全市GDP的12%,同比增长达到25.7%。

    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因为其高科技含量的特性,素有“头脑”和“心脏”产业之称。在上海信息产业各大门类中,这两大产业的发展速度更是引人侧目。其中,软件产业已经连续5年保持50%以上的发展速度,而集成电路产业的销售收入,从2003年的108亿元,快速发展到去年的300亿元。“心脑”强健,预示着上海信息产业在未来的发展潜力。

    与上海信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相对应的,是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提升。2005年末,上海互联网用户首次突破800万户,1年中增加了138万户,普及率达到45%。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的电脑数量,达到了惊人的81.1台,几乎绝大部分家庭都拥有了计算机。

    其中,最能说明网络应用水平的指标——家庭宽带用户数达到222万户,比2004年增长了55%,家庭宽带接入率达到了35%。互联网应用的提升,宽带的普及,为上海进一步发展信息设备和数字内容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仅仅互联网普及率也许还不能说明问题。目前,本市中心城区基本上可以称为“光纤上的城市”。目前,全市已经建成的信息化集约化管线长度达到1621公里,几乎覆盖了所有道路。在徐家汇、陆家嘴、南京西路等主要商圈的商务楼宇,基本上都实现了光纤接入。在城市内部“信息高速公路”快速扩容的同时,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也超过了30千兆,同比增长62%。

    数字最有说服力,但更多的内容,也许依靠单一维度的数字是无法完全解读的。信息化对于上海的支撑作用,已经渗透到城市运行的各个层面。

    拿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来说,从2000年末挂牌以来,其主机运行速度已经从不到4000亿次/秒,快速发展到超过10万亿次/秒。目前使用率超过7成,有力地支撑了新药研发、天体物理等基础研究,以及汽车、飞机、隧道等重大工程科技的发展。

    而上海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领先的公交一卡通、社会保障卡、银行卡等涉及全社会的重大信息化应用项目,不但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的日常生活,而且大大提高了城市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去年,上海电子商务交易量,按照金额计算,达到全市商品销售总额的10%;建立信用档案的市民达到600多万人,企业信用档案入库量达60多万户……

    信息化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城市发展为信息产业创造机遇——目前在上海,这样的良性互动已经显露端倪。权威部门的预测显示,未来几年,上海信息化指标有望全面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的水平,而在国民经济格局中,软件、集成电路、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业态也有望迈上“千亿元”台阶,成为更重要的主导型产业。

    刚出台的统计数据表明,上海信息产业完成增加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占全市GDP的12%;目前上海信息产业已超越所有的传统产业,稳居6大支柱产业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