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热土的召唤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历程
来源:中国电信业 更新时间:2011-08-31
 

  奔腾不息的澜沧江——湄公河,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发源,流经西藏自治区,由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出境,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五个国家,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国海。这条全长4880公里的国际河流,在中国境内段被称为澜沧江,境外段称为湄公河。冰川、丛林、富饶的土壤……构成了这片神秘而又美丽的热土。   

  然而,在这片神秘热土的大部分地方,长期以来与现代社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十几年来,为了发展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经济,国际社会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从1992年第一届大湄公河次区域(GMS)部长级会议的召开,到即将于7月初举行的GMS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无不是围绕这一地区的发展问题进行,也的确为该地区的发展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被提上GMS合作日程,生活在湄公河沿岸的人们看到了与世界连通的希望。

  发展,神秘热土的渴盼

  次区域各国是一片神秘的土地,自然景观差异明显,涵盖了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具有冰川、高寒山区、高原草甸、深山峡谷、浅山丘陵、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等多种地理特征。该区域自然条件好,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具有极大的经济潜能和开发价值。由于历史、宗教、文化背景和各国政治环境不同,无论在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次区域各国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显示出多样性特点。

  然而,虽然次区域各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受战乱等多种因素影响,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其中,柬埔寨、老挝和缅甸被联合国列入最不发达国家之列。近年来,次区域各国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和扩大对外开放,经济发展较快。据统计,到2002年底,次区域GDP为2076亿美元,人均GDP为814美元。

  从总体上说,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发展水平悬殊,泰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要远远高于次区域的其他国家。次区域呈现“五高五低”的态势。即:发展不平衡程度高,总体发展水平低;贫困人口比例高,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低;资源开发价值高,经济实力和开发水平低;参与区域合作的积极性高,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合作的期望值高,自谋发展能力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热切希望发展经济,改善生活,与外面的世界交流互通。

  13年跨国合作硕果累累

  GMS经济合作,是由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行”)牵头,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等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六个国家共同参与的一个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其宗旨是加强次区域国家的联系(Connectivity),提高次区域的竞争力(Competitiveness),建设共同繁荣的大家庭(Community),推动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13年来,在亚行的支持和GMS各国的共同努力下,GMS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被公认为是亚洲诸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中一个成功的范例。

  1992年,经亚行倡议发起,第一届GMS部长级会议在亚行总部举行,标志着由湄公河流域六国参加的GMS合作机制正式启动。

  GMS机制坚持综合规划,以各方一致同意的次区域重点项目为基础进行合作,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合作,推动次区域交通、能源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近年来,GMS合作也强调政策环境等“软件”合作的重要性,积极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便利跨境客货运输和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的合作。目前,GMS合作确定了交通、能源、电信、环境、人力资源开发、投资、贸易、旅游、农业等九个优先领域,实施合作项目近百个。截至2005年4月,共动员资金近53亿美元,其中贷款项目19个,项目金额近52亿美元;技术援助项目100个,项目金额逾1亿美元。

  2001年,GMS第十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GMS合作的纲领性文件《未来10年合作战略框架》,提出了五个战略方向(以跨部门方法加强次区域基础设施联系、推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提高私人部门参与程度、开发人力资源、保护环境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此外,GMS合作批准了11大骨干计划(Flagship Program),即南北经济走廊、东西经济走廊、南部经济走廊、电信骨干网、电力联网与贸易安排、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提高私人部门参与程度、开发人力资源、战略环境框架、洪水控制、旅游发展)。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GMS未来合作框架,亚行还主持制订了详尽的发展规划表。

  构建大湄公河信息血脉

  在GMS的合作项目中,建设次区域通信网络主干线是一个重要内容。为此,6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次区域通信论坛,以促进在通信领域的合作。2004年11月底,在老挝万象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期间,6方代表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信息高速公路谅解备忘录》,使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成为目前通信合作的首要任务。

  在GMS的通信合作项目中,中国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中国信息产业部牵头,不仅承办了两期GMS电信高官培训项目,为次区域其他5国培训了相关人才,还提出了推进GMS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倡议并付诸实施,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信息血脉连通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2004年7月上旬,中国信息产业部奚国华副部长率团参加了在泰国曼谷召开的亚太电信组织宽带及ICT发展部长级会议,并访问了缅甸、老挝、柬埔寨3国。出访期间,奚副部长向相关国家通信部门领导人阐述了中方关于建设GMS信息高速公路的倡议,并初步交换了意见,得到各国的积极响应。经过多次会议协商,2004年11月底,在老挝万象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期间,6方代表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信息高速公路谅解备忘录》。

  2005年1月,中国电信召集5国运营商在云南昆明召开了第一次实施小组会,初步确定了信息高速公路的规划方案。目前,中方科研机构已经赴5国调研完毕,项目最终实施规划即将确定。各方确认的基本原则为:传输网将根据业务需求分为两阶段建设,第一阶段按照点对点的原则建设区域传输网络,目的是增强六国间的连通性,配套发展各国国内的传输网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各国现有的国内及跨境段资源;待点对点传输网络利用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六国将利用第一阶段建成的光纤资源共同建设一套基于环型结构、具备自动保护功能、统一型号设备便于统一管理的全新传输系统以承载大容量带宽业务电路。在今年7月初即将召开的GMS第二次领导人会议上,与会各国将签署《GMS信息高速公路规划和建设谅解备忘录》,确定信息高速公路的具体实施方案。

  这条凝聚着友情和汗水的信息高速公路,将成为一个连接6国的商用化宽带平台,在此平台上可承载话音、数据、互联网接入等基本业务和开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政府、电子商务等应用。山水相连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有了这条信息血脉,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缩小次区域的“数字鸿沟”,从而提高次区域的竞争力,推动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这片神秘热土建设成共同繁荣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