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推动力”。武警广东总队通过多年的努力,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但还缺少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特别是缺少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专业人才。对此,总队积极依托当地人才优势,不断加大吸引、培养人才力度。先后与中山大学等6所地方院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设立了3个函授站、5个教学联系点。总队近几年大学生接受量每年在80人以上,占生成干部总量的1/3,促使高素质人才始终保持充足的源头。在积极“引才”的同时,还重点抓好“借智”工作。总队充分利用地方高等院校的师资和教学设施等资源优势,与暨南大学联合开办信息工程研究生班,每年招收60名优秀营以上干部在职读研;依托地方高校建立网络安全、心理学等紧缺专业人才培训基地,逐步建立起“育人有院校依托、教学有教授登台、科研有专家指导”的育人新模式。近年来,总队不仅请专家学者到部队作专题讲座,还请他们参与论证“三级网”升级改造等技术性较强的重大项目;选送技术人员到地方科研机构培训;联合开发了执勤指挥控制系统、加密电子邮件系统、兵器室门禁系统等科研项目,既确保了重大建设科学高效,又拓宽了官兵视野,提高了专业技能。
推进部队信息化建设,人才紧缺是一个突出矛盾。积极开发社会人才资源,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办法。要真正利用好地方人才资源,关键是更新观念,强化人才资源共享意识,变坐等人才为主动求才,变人才求我为我求人才,逐步形成“请进来教、送出去学、协作中育、岗位上练”的人才培训体系,对具有特殊禀赋的人才要打破常规引进,对暂时无法引进的人才,应按照“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原则,做好“借智”工作,更好地利用社会人才资源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服务。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度密集,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十几年保持高速增长。驻地雄厚的技术资源,给总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源头活水。总队党委积极借助驻地高校、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坚持把信息化建设和基础建设捆在一起抓,按照“设计合理、功能齐全、方便实用、利于拓展”的原则,先后建立了总队、支队和部分中队局域网及三级网上查勤机制,对值班员和哨兵的监控达到了“无缝链接”,对部分目标重要部位实现了网络监控。对部分中队能够网上会操、网上教育、网上点名和网上报告工作,充分发挥了信息化技术在部队建设中的作用。总队借助驻地技术优势,设立了反恐行动指挥通信专用设施,确保反恐部队备勤人员接警后,中队可在5分钟内、大队可在10分钟内集结完毕,大大提高了部队快速反应能力。深圳市支队在建设信息化武警过程中,先后借助深圳市润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莱尔特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含量高的大型公司,开发设计出目标安全防范系统、基层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等,实现了门卫准确识别、周界及时报警、哨兵有效防卫、勤务实时管控、信息智能管理、险情高效处置等目标。
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部队建设对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高,如果一切都靠自行开发、自行研制,不仅技术力量一时难以达到,而且投入成本也会过高,因此“借梯登楼”、“借船出海”,利用驻地技术资源推动和创新部队发展,是不可忽视一个重要方面。当然,技术借鉴也不能就事论事,还要善于整合先进技术和经验,搞好规划设计,实现良性循环,避免盲目引进;不能只满足于“借船出海”,还要学会“造船出海”,实现借助一次技术就培育一批人才、锻炼一次队伍,提高一步自行研发能力。
搞信息化建设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机制与之配套。总队在领导决策、机制创新、内部管理等方面为适应信息化建设要求作了大胆尝试和创新。针对新形势下党委决策科技含量增高、决策难度加大的实际,总队党委学习借鉴地方科学民主决策经验,修订完善了《党委议事规则》、《专家咨询制度》、《决定重大问题表决制度》等规章制度,使党委决策的工作制度与信息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在推进信息化条件下部队全面建设中,汕头市支队通过学习著名企业管理经验,以抓人才素质提高为根本,提升建设标准。目前,汕头市支队率先实现100%官兵计算机操作技能达标,为建设信息化武警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基础。
信息化必然诞生与之相应的决策管理模式。地方许多好的做法是从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有的经实践反复证明是可行的,尽管部队与地方存在工作差异性,但也有同一性、兼容性。因此,在借鉴地方信息技术和人才的同时,学习他们好的管理经验和手段,对于促进部队发展大有裨益。当然,在学习借鉴时也要合理取舍,不可照抄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