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化的形势与任务
来源: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更新时间:2014-05-30
  进入21世纪,为应对信息技术革命,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信息化战略。发达国家和地区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不断强化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力图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保持有利位置;新兴工业国家多采取重点突破战略,以期在局部领域获得全球竞争优势;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则瞄准信息技术的跳跃发展和广泛渗透性特征,努力通过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加速工业化进程,并通过发挥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信息化建设面临着全新的环境与任务。无论从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来看,还是从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看,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化解诸多矛盾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忆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际竞争力,改善人民生活和构建和谐社会,都离不开信息化

  信息化为我国提供了获取和掌握先进信息技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全面推进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技术、市场和社会基础。世界技术革命的历史和我国信息化实践表明,只要战略得当,措施得力,我国实现信息化既定目标是完全可能的。但另一方面,效益低下、安全隐患、数字鸿沟进一步扩大等方面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2002年,制定并出台我国第一部信息化专项规划,做出了“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战略部署。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进一步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事关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党和国家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为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2001年重新组建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了四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十五”信息化专项规划、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安全、软件产业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对我国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

  中国信息化的根本任务是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效益;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优先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持;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促进社会稳定和信息化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