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地名四年内将实现“数字化”
来源:信息时报 更新时间:2008-03-14

●与此同时,社会救助和老年人福利,将成今年民政工作重点

从今年开始,东莞市将通过建设网上地名查询系统,开通电话问路服务以及设立地名触摸屏方便群众查询问路。记者在2月28日召开的2006年东莞市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政府将力争在2009年把东莞建设成为数字地名城市。

东莞市民政局局长杜度在会上表示,今年的民政系统将遵循“落实一项制度、深化两项改革、突破三项难点、推进四项工作”的思路。其中,地名区划、社会救助和老年人福利,将成为今年民政工作的亮点。

区划地名:地名总体规划年内启动

据介绍,东莞作为一个外来人口众多的城市,公众对地名信息的需求量较大。因此,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将成为东莞今年的民政工作重点之一。具体的工作将围绕着“建立一套适应时代要求的地名管理服务法规和工作规范、一套适应城市化建设要求并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地名规划地名、一套便民利民的地名信息化服务”的目标展开。

杜度告诉记者,今后东莞对于建筑物及道路的更、命名将更为谨慎。“东莞今年内将筹建并开通东莞地名查询系统,逐步开展网上地名查询服务;同时将开始着手筹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手机短信问路服务项目。从今年开始,逐年在人流密集的大型公众场所设立地名触摸屏,方便群众查询问路。”据介绍,在今年8月前完成各镇区地名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有关部门还将不断完善东莞市地名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全市地名属性、地名地图数据库,开展地名服务工作。预计到2009年,东莞将被建设成为一个数字地名城市。

社会救助:向全市推广“慈善超市”

据有关统计,到2005年底,东莞全市共有低保对象22311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8%,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基本上纳入了低保范围:低保标准为城市居民每人每月320元,农村居民每人每月300元。去年全市累计发放低保金3141.3万元。

落实好社会救助制度,在今年的民政工作思路中排在首位。据悉,这项工作将从落实市民最低生活保障、落实优待抚恤政策、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并做好五保户供养工作、抓好慈善和扶贫救济工作、做好老龄工作以及进一步抓好救助管理工作来着手。

据介绍,去年在莞城、石龙设立“慈善超市”的经验,今年将在符合条件的镇区推广。同时政府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政策法规,建立慈善激励机制,逐步建立统一公正合理的捐赠税收政策,蓄养慈善资源。

老年人福利:“星光计划”将加快覆盖速度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东莞市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至2005年底,全市60岁以上的老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1%,因此,东莞民政局将在今年底完成修改完善老年人优待办法的工作,推进敬老院的全面建设,保证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力争在年内将全市五保户集中供养率从68%提高到80%。

“星光计划”自1992年实施以来,旨在通过福利金资助、社会力量帮扶、各级财政投入和街居筹集资金等力量,建立和完善社区老年福利服务网络,这一计划实施几年以来受到好评。去年全市共建成“星光计划”项目595个,其中镇级星光计划老人活动中心29个,村(居)“星光计划”老人活动中心566个。据介绍,今年,民政局将进一步积极扶持非营利性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开展工作,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新路子,同时不断拓宽“星光计划”的服务内容,同时加快“星光计划”全面覆盖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