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23日在石家庄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市长吴显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关于2005年和“十五”时期的工作回顾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在中共石家庄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战略目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令人鼓舞的好局面。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五年平均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488美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年均增长12.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年均增长15%。去年底金融机构存款257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年均增长14.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3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年均增长12.5%;金融部门贷款余额1561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年均增长9.9%。 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粮食总产482.4万吨,再创历史最好水平;蔬菜、禽蛋、奶业、果品等八大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壮大;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6%;绿色农业、精品农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21亿元,实现利税2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9%和21.3%,年均增长19.2%和19.6%。工业主导产业支撑作用增强,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48.3%提高到56.9%。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1011亿元,上缴税金70.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5%和27%。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达到335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年均增长22.6%。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年均增长13.1%。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迅速发展;旅游、住房、汽车、通讯、休闲娱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重点建设迈出新步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9亿元,比上年增长31.6%;五年累计完成2960亿元,年均增长20.8%。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五年累计完成重点项目175个,总投资406亿元。去年65个在建项目全部完成年度计划,其中,泛亚龙腾新闻纸业、恒新纺织、石药Vc深加工等15个项目竣工投产;烟厂搬迁、水泵厂扩能改造等20个项目开工建设;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西柏坡电厂三期工程等30个大型续建项目进展顺利,29个110千伏及以上电网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35个前期项目有11个项目获得核准;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启动建设,生物产业基地获国家批准挂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青银高速公路石家庄段建成通车,张石高速公路、石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石环公路开工建设,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和石德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加紧推进。南水北调工程石家庄段进展顺利。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137家国有企业完成改制任务,130家企业实现国有资本全部退出,五年累计改制1115家,退出932家,国企改制面达96.8%;125家经营性事业单位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城镇集体企业改制基本完成。财政供养人员总量控制和事业单位清理整顿工作扎实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明显,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财政、金融、投资体制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改革也都取得积极进展。目前我市已与国外20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与19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世界500强企业有13家在我市投资置业,我市境外投资企业达到43家。去年实际利用外资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8%,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4.77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4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出口37亿美元,增长29%;全年引进市外资金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3%。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去年市区完成城建投资30.1亿元,五年累计投入城建资金116.5亿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编制完成,确立了“1+4”组团城市发展格局,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东部新城区和西部山前区概念规划编修取得阶段性成果。组织实施省会建设十大工程,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中变化”的要求,形成了槐安路高架桥、太平河滨水景观长廊等一大批新的标志性建筑和景观。新建续建大修道路112条,打通断头路、卡脖路26条,整修小区道路及小街巷1201条,新增道路面积240万平方米。以槐安路全线通车为标志,基本形成了“外环内网、四横六纵八放射”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畅通工程”效果明显。赵佗公园、石太公园、浩林公园等一批园林绿地竣工开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31.6%和35.1%。45个“城中村”有29个开工改造,其中6个村改造基本完成。“争、营、创”活动深入开展,制定出台了22个城市管理制度和办法,全覆盖、无缝隙和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和治理成效显著,市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下降13.3%,二级以上天气达到283天。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大修省级干线公路431公里,新建农村油路1572公里,600个村进入创建文明生态村先进行列,城市化率达到42.8%。 人民生活又有新提高。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1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4%和8.4%。市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1.5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到80%以上,特别是事关百姓取暖的9个热源热网项目如期建成投用,确保了冬季市区供热需求。五年累计建设经济适用房242万平方米,解决了2.58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去年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五年累计24.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3万人,五年累计15.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6万人,五年累计120万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范围逐步扩大。城镇职工生育保险、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启动实施,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去年全市投入扶贫、救灾、救济资金1.08亿元,确保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解决了4.6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20件实事如期完成。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加大,去年财政对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投入资金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五年累计申请专利6369件,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702项,其中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74项。国民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75.4%,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均衡推进。文化事业繁荣活跃,评剧《胡风汉月》、《西柏坡》等一批精品力作在国际国内获奖;先进文化系列讲座、彩色周末等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日趋活跃,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公共卫生三大体系建设顺利推进,17个县级疾病控制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63个乡镇卫生院项目开工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迅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进展顺利。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有效阻止了疫情发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运动日益普及,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试点效果良好,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加强,军民双拥共建全面推进,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等事业继续发展,民族、宗教、气象、地震、人防和档案等各项事业也都取得新成绩。 发展环境有了新改善。政府职能转变取得积极进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成效显著,“双提三效”活动深入开展,标准化机关建设扎实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政府关联事项信息公开和资信收集制度启动实施。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活动,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四五”普法任务基本完成,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建立健全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和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依法规范信访工作取得成效,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专项斗争效果明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积极进展。“和谐石家庄”和全省“首善之区”建设迈出新步伐。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综合实力提升较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也是积聚巨大发展能量和后劲的五年。刚刚过去的2005年,全市上下同心协力、开拓进取,胜利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五”划上了圆满句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级干部和社会各阶层的建设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石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中直、省直驻石各单位,向所有关心石家庄发展的国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五”时期的丰富实践,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且极大丰富了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是: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心系民生,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必须始终坚持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不动摇;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束缚发展的体制弊端;必须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抓住事关全局的关键和薄弱环节强力攻坚;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正确处理三者关系。这些宝贵经验,在实践中已经产生了积极效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主导产业集中度不够高,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明显;科技总体实力不够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偏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社会事业欠账较多,农村教育、卫生事业相对落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维护稳定的难度增加;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我们必须居安思危,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十一五”展望和2006年的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未来的五年是石家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着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放眼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明显加快,为我们利用国际资源、承接产业转移、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供了有利环境。纵观国内,我国正处于新一轮发展的上升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全面升级,京津冀都市圈已经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加速崛起的区域。石家庄作为这一区域的重要城市,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线两厢”中心城市,作为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省会城市,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机遇进一步显现。立足我市,经过“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我们不仅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且随着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特别是京石、石太高速铁路、张石高速公路、石环公路的启动和石家庄机场的扩建,使我们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发展的空间更为广阔。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未来五年石家庄必将大有作为! “十一五”时期的宏伟蓝图和大政方针,市委七届九次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已经确定,市政府编制的《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也已提交大会审议。《纲要(草案)》从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改革开放、资源环境、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等方面提出了全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总量超过3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万元。全部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总量超过300亿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以上。城市化率超过5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经过努力,到“十一五”末我市经济社会将发生六大新变化: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新转变,自主创新实现新跨越,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城市功能实现新提升,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和谐石家庄”和“首善之区”建设取得新进步。届时,展现在全市人民面前的将是一个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石家庄! 各位代表!2006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一五”的壮丽画卷将由此铺展,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将由此开启。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六届八次、九次和市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推进和谐石家庄建设两大主要任务,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这条主线,强化项目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两大支撑,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把各项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为“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开好局、起好步。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3%以上,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4.5%。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全社会回报农民的长效机制,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推动全市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坚持“多予、少取、放活”,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今年财政安排“三农”资金比上年增长20%以上。加快农村饮水、道路、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年内解决50个村、3.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实现村村通油路,完成10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治理水土流失150平方公里,完成103项农村输变电工程的建设与改造,新增线路867公里。优化县域村庄空间布局,搞好乡村建设与整治规划。适应农业税全部免除的新形势,积极探索以盘活村级集体资产、增加公共积累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财富积累机制。加强道路硬化、垃圾处理、街道照明、村庄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制度,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重点抓好环省会和环县城文明生态村建设,年内使全市25%以上的行政村进入创建文明生态村先进行列。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进一步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8所,新建农村规范化幼儿园50所,对农村低保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全部实行“两免一补”,两年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年内完成75所乡(镇)卫生院的改造工作,组织百名以上医学专家,定期开展“医学专家大篷车”下农村活动,每年至少安排市、县两级医院300名医务人员,轮流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大到4个县(市),每人年均补助标准提高到40元,农民参与率达到80%以上,为全面推开做好准备。认真落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对6万名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加强救灾救济、社会救助、抚恤优待等工作,真正使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制定出台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确保失地农民生活质量不下降。 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优质蔬菜和果品比重,把畜牧业做成农业的第一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切实加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调整,重点抓好优质专用小麦、专(兼)用玉米、优质杂粮、无公害蔬菜、都市农业生产区建设,大力实施“亩增百元”示范工程。以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及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不断提高农业的集约经营程度。年内八大特色主导产业基地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8%以上,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9%以上,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30家,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550家。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重点抓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等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和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继续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取消农业税。着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努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开展大规模的农民工专业技能培训,年内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20万人。建立农民工服务中心,为进城务工农民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工资保障金制度,着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县城是龙头,园区是平台,金融是核心。进一步完善县城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切实抓好城区道路、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全面提升载体功能和环境质量。同时,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按照“产业向特色发展,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思路,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着力抓好园区的规划布局、市场化运作和示范引导带动。重点抓好辛集皮革产业园、栾城窦妪工业园等8个特色工业园区,培育壮大陶瓷、皮革、淀粉加工等10个年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每个县(市)结合本地产业特色,规划建设1-2个工业园区,促进项目集中、产业集聚。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研究县域金融政策,加强政府、企业、银行之间的沟通,大力开发支农金融新产品,提高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比,努力把县域金融搞活。 (二)突出结构调整主线,构筑更快更好发展的战略支撑。按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适度发展重化工业的思路,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增长方式,走集群式发展之路,谋划大项目,培育大基地,形成大产业。 全力打造“五大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抓住我市被批准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机遇,围绕打造“中国药都”,五年规划投资270亿元,在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领域,大力推进新型重点产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化,重点建设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区域和配套设施。年内计划投资30亿元,确保神威药业降脂通络软胶囊等8个在建项目建成投产,石药集团手性药物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项目开工建设。加速推动华北制药与荷兰DSM公司合作进程。全国重要纺织服装基地,充分发挥我市纺织服装工业人才、技术和品牌优势,按照政府规划、市场运作、企业开发的原则,面向国内外招商引资,五年规划投资112亿元,实施以技术改造、能力扩张和提高加工深度为重点的基地建设工程,发展终端消费产品,延伸产业链条,重振我市纺织工业的雄风。年内计划投资30亿元,确保河北新大东纺织公司高纺真化纤技改等16个项目开工建设,常山纺织股份公司精梳纱生产能力扩建等2个项目竣工投产。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充分依托我市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全力实施总投资150亿元的基地建设工程,突出抓好石油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三化合一”项目的实施,年内确保石炼化16万吨己内酰胺扩能等6个工业项目及5个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抓好500万吨炼油项目的达产达效。装备制造业基地,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提高装备国产化水平的机遇,加快飞机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机电产品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全力实施总投资30亿元的基地建设工程,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扩大产业规模。年内计划投资6.9亿元,重点抓好小鹰-500轻型多用途飞机等17个在建项目;河北电机搬迁改造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信息产业基地,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三所、五十四所,全力实施总投资15亿元的基地建设工程,重点发展微电子产业和通信产业,加快石家庄信息产业园和河北软件园建设,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年内计划投资4.5亿元,完成半导体照明项目主体工程;硅外延材料产业化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 通过建设“五大基地”,预计到“十一五”末,新增销售收入1800亿元,利税200亿元以上。届时,我市必将形成一个传统产业生机焕发、主导产业优势凸显、后续产业快速跟进、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引领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 打造产业基地,调整产业结构,需要能源、交通的强力支撑。今年将力促:总投资49.8亿元的西柏坡电厂三期扩建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46.7亿元的上安电厂三期扩建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25亿元的南郊热电厂“以大代小”项目完成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华电高温热水锅炉等4个热源项目和南郊热电外网续建等8个热网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总投资42.8亿元的石环路工程,年内投资21.1亿元,完成南环、东环、北环辅道路基、路面建设,西环实现绝大部分通车;总投资47.79亿元的张石高速公路石家庄段,年内投资19亿元,完成部分路基和桥涵基础工程;抓好总投资50.79亿元的环城高速公路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确保总投资80亿元的京石铁路客运专线(石家庄段)年内开工建设;总投资45.1亿元的石太铁路客运专线(石家庄段)年内全部完成征地拆迁任务。总投资5亿元的石家庄机场扩建改造工程,上半年开工建设。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突出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年内重点组织实施市以上重大科技攻关、重点新产品开发100项。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巩固提高现有的华药、石药、常山纺织集团等16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的地位和水平,年内再建市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10家,其中争取省级3家、国家级1家。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年内重点抓好液晶材料、高效率脉冲电源等27个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项目。继续加大高新区二次创业力度,拓展发展空间、降低商务成本,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的高新技术项目落户高新区,努力构筑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新高地。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编制《石家庄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化工示范基地、神威药业、西柏坡电厂、石钢为试点,带动化工、医药、电力、冶金等重点行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突出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实施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绿色照明节能示范工程。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排水管网改造,积极推进中水回用,逐步构建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逐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和水源保护整体水平。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年内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6%,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5%,全行业余热回收利用率力争达到85%以上。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围绕建设华北重要商埠,把服务业作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撑来抓,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努力提高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制定政策、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在继续抓好中心城区大型标志性商业设施建设的同时,推进新华集贸中心、南三条市场及特色商业街改造升级,改善经营环境,创新经营方式,形成商品展销、展示、商务洽谈为一体的商品交易展示中心。加速裕华区、高新区两个商业副中心的骨干项目建设。逐步实施批发与零售业分开,引导市内批发市场向二环以外和卫星城转移,形成承接城区大宗批发功能的物流带。重点发展贴近市民生活的连锁超市、便民店、生鲜超市等新型业态。推进北国商城、东方购物广场等大型零售商场,利用现代流通手段提升经营档次,完善商品陈列,提高文化品位;实施酒店升星、服务升级的“双升工程”,努力使省会购物、餐饮环境有明显改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和中介组织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石家庄国际物流园区和航空物流园区建设,完成石家庄内陆港三期工程,推进河北中储物流等大型专业物流项目建设,构建覆盖全市、辐射周边、连通国际的现代物流网络。完善电子政务信息网络,扶持社区信息网络建设,发展大型电子商务平台,提高社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发展金融租赁、信托基金、风险投资等金融新品种,开拓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新产品,努力巩固和发展我市在全省的金融中心地位。加强中介服务业的规范和发展,在法律、会计、认证、咨询、评估等领域,规范提高260家、发展壮大580家适应需要、接轨国际市场的中介服务企业,切实提高中介服务业的服务层次和执业水平,改善提升投资和消费的中介环境,逐步把石家庄建成区域性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积极推动商品住房、轿车、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健身等综合消费和假日经济的发展。以西柏坡、赵州桥、隆兴寺、嶂石岩等国家、省级旅游景区建设为重点,加速旅游资源整合,拓宽旅游服务领域。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争取中国小商品博览会、中国国际皮革裘皮展览会、全国药品及保健品交易会、全国医疗器械博览会等全国性展会在我市举办,提高城市知名度,带动消费增长。大力培育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社区服务等新兴消费需求。组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全年建设和改造达标“农家店”1000家,覆盖60%的乡镇和40%的行政村。 (四)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努力塑造省会新形象。按照“1+4”组团城市发展格局,以规划为先导,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位,年内投资45亿元,精心实施主城改造、新区开发、组团提质三大工程,努力使环省会城市群的核心作用和省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作用更加突出,确保实现“五年大变化”。 主城改造工程。坚持详规控制,理念创新,努力使省会主城区环境更优美、“窗口”更靓丽。加快旧城改造。完善城市拆迁改造政策,加大城中村和城市旧区连片开发改造力度。集中力量抓好艺术中心周边项目群、青少年宫周边项目群、省博物馆改造等项目,提升主城区形象。增加绿地水面。继续抓好太平河整治工程,新建东环等5个公园,完善野生动物园等3个公园,对跃进路等31条新建街道进行绿化,启动实施京深高速公路两侧绿色廊道建设工程。全年新增绿地水面674.5万平方米,其中新增水面172.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6平方米。深入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年内建成绿色社区25个、省级园林式居住小区10个、市级园林式居住小区5个。完善市区路网。拓宽改造建设大街(槐安路—棉一桥)等11条道路,续建体育北大街(和平路—北二环)等6条道路,打通富强大街等19条卡脖路、断头路,建设和平路跨体育大街等4座跨线桥,大力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对30条小街巷路面进行整修,100条无路灯和照明度不够的街巷进行路灯改造,力争两年内全部解决小街巷路不平、水不通、灯不明问题。实施环保攻坚。按照“点状监督、量化管理、减量排放”的管理模式,强化环境污染监控,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继续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噪声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四大战役。年内力争基本拆除二环路以内分散取暖锅炉,对工业燃煤锅炉实施脱硫、除尘、减量化排放治理,制定二环路以内污染企业搬迁计划,加快污染企业外迁改造步伐。今年市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力争下降10%,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90天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市区达到95%以上。强化精细管理。以清除占道经营和积存垃圾、治理背街里巷及生活小区环境卫生、提升主次干道市容街貌、落实文明施工管理措施等为重点,细化和完善具体的管理办法和标准。深入开展以广告牌匾减量晋档、“门前三包”规范达标、夜景亮化增彩扩面等为主要内容的“争、营、创”活动,继续加大违规违章建筑拆除、广告及私搭乱建整治力度,搞好主干道建筑物外立面整修和楼宇亮化。 新区开发工程。集中精力启动西部山前地带开发工程和东部新城建设工程。西部山前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起步区15平方公里,将槐安路西延12公里,与山前区连为一体,按照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会议博览、高档社区的定位,围绕打造山水城市特色,实施适度开发建设,逐步形成青山环绕、山水相依、起伏跌宕、错落有致的生态型新区。东部新城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将槐安路东延15公里,有机整合高新技术开发区、良村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等京珠高速公路以东区域,按照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环境友好的定位,力求整体规划布局合理、协调有序,单体设计彰显时代特色,追求建筑魅力,逐步把东部新城建设成为展示省会品位和形象的现代化新城区。同时,继续加快东南分区建设,尽快形成亮点集群。 组团提质工程。以改善栾城、正定、鹿泉、藁城四个组团城区容貌、提升载体功能为切入点,加快组团县(市)融入主城区的进程。按照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构建干道连接、绿廊相隔、主副分明、定位互补的“1+4”组团城市格局。加快推进重大骨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谋划工作,精心打造市区与组团之间“半小时交通圈”。以槐安路、体育大街为主轴,槐安路东拓西进,建设连接鹿泉、藁城的快速通道;体育大街南延北跨,建设连接正定、栾城的快速通道,带动组团城市发展。同时,按照“西山、北水、绿环、绿廊”的生态格局,构建主城区与组团、组团与组团之间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隔离空间。启动环省会3万亩绿化工程,促进省会环境质量改善。 通过重塑主城空间格局、打造新城集群亮点、提升组团整体品位,一个载体功能强大、时代特色鲜明、山水城绿交融、宜居宜看的新石家庄将巍然屹立在华北大地上! (五)着力推进各项改革,努力为科学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不移地深化各项改革,力求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产权多元化为重点,强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严格程序,规范操作,确保完成泵业集团等19家企业一次改制,珍极集团等20家企业二次改制。加大对亏困企业的破产、关闭、重组力度,多渠道筹措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确保国有企业改革顺利推进和职工安置政策落实到位。妥善做好下岗职工出中心向失业保险并轨的善后工作。在保证人民群众利益不受侵害、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加大国有资本的运作力度,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健全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探索企业负责人年薪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独立董事、外部董事和外派监事会制度。 大力推进财政金融改革。以健全公共财政体系为重点,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县乡财政体制,完善财政激励政策,增强财政调控能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强化预算约束,实行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推进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工资管理,适当提高公务员工资水平。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农村信用社确保达到专项票据兑付条件要求,争取央行34亿元扶持资金按时到位;市商业银行年底前确保完成增资扩股和不良资产处置任务。 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切实解决好上市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年内,确保四药股份、天山实业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力争奥星药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买壳”上市;帮助安瑞科做好由香港交易所创业板转主板工作;指导普兴电子、亚太环境、金源化工等企业做好上市前的培训辅导;确保常山纺织、东方热电、宝石电子等上市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任务;积极推动三鹿集团、双环汽车、北国商城等8家企业上市工作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市上市公司达到30家以上,直接融资200亿元以上。 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国务院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三十六条”意见和省、市有关政策。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重点扶持市50强民营企业,壮大19家省百强民营企业,抓好30个国家、省级名牌产品。每个县(市)区选择不少于20家民营企业重点扶持,促其规模做大、产业做强。完善创业辅导、信用担保、人才培训三大服务体系,加快市、县两级担保机构建设,年内力争形成15亿元的担保能力。按照“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完善服务”的思路,扩大市生产力中心等6家企业孵化器的孵化规模,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场地、资金、创业辅导等全方位服务,加速培育一批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年内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上缴税金分别增长16%以上,力争达到20%。 (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扩大开放,以开放求突破,以合作促发展。 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大力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形成一批精通世贸规则、具有良好专业知识的招商骨干力量。结合生产力布局调整,围绕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精心谋划、包装一批大项目,组织好“中国·石家庄”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华人华侨专业人士石家庄经济技术洽谈会,积极参加香港经贸洽谈会、厦门投资洽谈会、廊坊5·18环渤海国际商务节等重大经贸活动,努力提高招商实效。继续加强与世界500强和国内大公司、大集团的合作,积极发展与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搞好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协作,广泛吸纳产业、资金和技术向我市转移。推动设立河北清华研究院石家庄分院。坚持“重点客户追踪,重点项目跟进”,全力抓好签约项目的履约落实,积极推进石洽会签约的72个外资项目和46个内资项目履约。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力争突破5亿美元,引进市外资金180亿元。 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继续深入实施“科技兴贸”和“出口品牌”战略,提升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努力提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特色产品出口的比重。巩固欧盟、美国、俄罗斯重点市场,挖掘东盟、日本、香港周边国家和地区市场,开拓南美、非洲新兴市场。结合我市主导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进口,积极引进数控机床、医药生产自动监控、食品加工检测等先进设备,适当扩大紧缺原材料和重要能源进口,力争今年进口规模实现新突破。巩固我市进出口大市地位,进一步增加在全省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提高我市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年内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8%,突破52亿美元。 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强化石家庄意识,在充分利用我市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本着“设立窗口,利用资源,抢占市场,锻炼队伍,发展自己”的原则,以优势产业为依托,以短缺资源开发为重点,以加工贸易为主导,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提高对外竞争能力。 (七)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在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同时,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全面理顺“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依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学校基础建设,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年内完成104所学校和教学点撤并以及37所标准化学校的建设。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创建省、市级示范性高中10所,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78%。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7万人以上,培训农村实用人才60万人次。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校长队伍和教育行政队伍建设。完善大学园区配套设施,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 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全面贯彻《石家庄文化建设五年规划》,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努力繁荣现代文化。加强文化设施和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构建覆盖县乡村的三级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改造市广电大厦、图书馆、书画院、档案馆,在市内五区、高新区各建一个图书阅览中心,免费向市民开放。继续实施“五个一工程”和“十个一精品工程”,努力生产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认真办好“燕赵讲坛”,大力开展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市区演出100场以上,乡村演出800场以上,大力实施电影进农村、文化活动室进社区工程,推动基层文化发展。市内社区设置100个“彩色周末”演出点、100个社区电影放映点。高标准完成市、县两级二轮志书编修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继续做好“扫黄打非”工作,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高度重视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突出抓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年内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5所,基本实现万人一所。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和网络。健全卫生监管体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协调医患关系,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发展体育事业,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水平。年内在市区及部分县(市)安装100条全民健身路径。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实行已婚育龄妇女生殖保健免费服务制度,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关心老龄事业,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粮食、气象、防震、人防、社科、档案等工作。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深入开展牢记“两个务必”教育。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突出抓好未成年人和大中专学生等重点人群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重点抓好文明生态村、文明社区和文明行业“三大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做好优抚工作。 (八)关心群众切身利益,推进“和谐石家庄”建设。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和谐石家庄建设。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协调推进机制。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重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和复转军人的就业安置工作。整合社会资源,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心建设,搞好阳光培训和创业培训。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加强劳动监察,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年内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6.7万人。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增强保障能力。年内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扩面3.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5万人,失业保险2万人,生育保险10万人,工伤保险5万人。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继续完善城镇低保制度,实行“分类施保”,提高救助效果。加强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保障体系,全社会关心救助残疾人,办好社会慈善事业,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济困,保障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按照省“安全生产落实年”的各项部署,强化安全监管。切实加强对重点单位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特别是做好煤矿和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民爆器材、消防、建筑等重点行业以及公众聚集场所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年内对生产能力3万吨以下的8家小煤矿彻底关闭,对生产能力3万吨以上不足6万吨的12家煤矿进行整合提升。继续严厉打击非煤矿山私挖滥采行为。进一步加大交通安全整治力度,制定出台公众聚集场所安全管理办法。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实行高危行业风险抵押制度,加大事故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继续为民办好实事。围绕百姓生活所需所求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集中力量在医疗、饮食、住房、出行、就业、安全、环境、文化、教育等十个方面办好40件实事,强化领导责任,加大落实力度,加强跟踪督查,按期兑现承诺,确保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真正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三、关于推动工作落实的保障措施 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抓好2006年工作,必须按照省委六届九次全会《关于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的决议》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加强基础工作,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一)全面加强基础工作。把打牢基础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尺度,切实做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项基础工作,夯实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平台。 规划基础。立足实际,科学谋划,规划先行,形成以总体规划为引领、专项规划为主干的全市发展战略的实施蓝图。切实强化规划意识,提高规划水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十一五”规划纲要经本次大会审议通过后,各项工作都要以此为依据,制定与之相配套、相衔接的行业规划和专项规划,使各项重点工作和年度计划都建立在规划基础上。特别要保持城市发展规划、生产力布局等重大规划的刚性和可操作性,强化规划在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和执行力度,确保把当前的工作做好,把长远的事情做对。 机制基础。把机制建设作为消除发展障碍的重要方法和根本途径,充分发挥机制在保障政府系统高效有序运转方面的基础作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政府工作规律,围绕政府科学决策、人才管理、利益分配、市场秩序、激励约束等政府管理过程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工作机制,用机制破解难题,用机制强化责任,用机制推动落实,大力提速工作过程、提高工作质量。 人才基础。按照人才使用不拘一格,人才培养不惜代价,人才引进不设禁区的要求,着力夯实人才智力基础。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用更加优惠有效的政策激发现有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广泛开展培训工程,切实加大对各级公务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各类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实施人才低成本扩张战略,完善人才引进、管理和使用机制,确保每年引进5000名大学生、5000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各类人才。 稳定基础。“首善之区”首先是“稳定之区”。坚持执政为民的施政理念,各级政府出台政策、作出决定、推动工作,决不能制造新的矛盾和隐患。进一步完善市县乡三级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健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体系,认真对待、妥善解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畅通信访渠道,依法规范信访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深入开展构建“平安省会”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水平,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妥善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 (二)全面优化发展环境。环境决定竞争力。要把营造“干事、创业、为民”的良好发展环境,作为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全面优化政务环境。进一步理顺政府部门职责分工,更加有效地配置公共资源。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全方位地解决政府职能中的“越位”、“错位”、“缺位”问题。继续精减审批事项,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完善“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制度,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度,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全面优化商务环境。认真落实鼓励投资的各项政策。不断提升产业配套、科技研发、人力资源、金融支持、交通物流等各类商务要素的服务能力,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商务成本。完善客商投诉受理、协调处理机制,切实解决客商在就医、子女入学、劳动用工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努力营造投资“洼地”,形成更加浓厚的亲商、安商、富商氛围。 全面优化信用环境。牢固树立诚信是金、信用至上的行政理念,大力提高政府公信力。以政府关联事项信息公开和资信收集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参与政府关联事项各类企业和机构的诚信档案。积极探索建立个人征信制度,努力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誉保护和失信惩处机制,打造诚信石家庄。 全面优化人文环境。坚持“三大文明”同步推进,努力营造经济繁荣、文化先进、民主和谐、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全面提升省会形象和魅力。多渠道、多角度强化宣传和推介,不断提高石家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组织和动员全市人民热爱石家庄、建设石家庄、美化石家庄。通过全社会的良性互动,齐心协力把我们的城市建设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美丽和谐的家园。 (三)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大力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加强能力建设。坚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根本,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大力提高公务员队伍促进发展、推动改革、维护稳定的本领,提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本领,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提高善于学习、善于调查研究、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本领。 创新管理方式。在全市政府机关特别是行政执法、社会管理和对外服务部门,大力开展“标准化机关”创建活动,按照管理与国际接轨、服务让人民满意的要求,对每一个岗位、每一项工作,制定具体严格的操作程序、行为规范和目标要求,做到工作主体清晰、责任明确、权责一致。严格实行工作问责制,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高效执法,真正做到用法管人、用法管事、用法管权。认真贯彻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情况的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社会团体的意见和建议,以遵纪守法的实际行动促进良好法治环境的形成。 坚持从严治政。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重点,对各部门行政权力进行全面清理,推动权力运行的动态公开,使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置于阳光之下。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重点加大在土地批租、工程招投标、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领域的反腐倡廉力度,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继承“十五”辉煌,开创“十一五”伟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为实现“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