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攻坚突破口在政府职能转变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十一五”规划中,界定政府与市场界限的政策意图是很明确的,特别是昨天国家发改委马凯在解释“十一五”规划的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阐述了政府用预期性的指标来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用约束性指标来划清政府的职责。这进一步表明,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十一五”规划中创新与改革的一个亮点。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各级政府工作中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一些工作落实不够,办事效率不高,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弄虚作假、奢侈浪费,甚至贪污腐败”。在说明“十一五”规划草案时指出,我们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进政企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交给市场、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切实转变政府管理经济方式,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和信息公布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这一表述,基本上确定了今后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一是转变外部职能,建设有限政府,二是完善内部职能,建设有效政府。

  转变政府外部职能,具体来说,就是继续减少微观经济管理职能,强化宏观调控职能,政府不再直接插手经济管理,让市场去配置资源;强化市场监管等职能,完善市场机制,给企业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进行综合执法改革,解决执法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和多重多头执法的问题,严格、公正和文明执法;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制度,落实行政许可法;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提供基本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公共秩序等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平衡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确保无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在落实外部职能改革要求时,关键需要理顺两方面的关系,一是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二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方面,有必要落实政企分开,充分发挥市场中介组织的自主治理功能,把政府的一部分管理职能交给中介组织;在企业改革的基础上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政事分开,让现有的事业单位,掌握行政权力的让其恢复政府机构的身份,具有营利目的的则走向企业化改革,具有提供公共服务专业化职能的,则保留事业单位身份,但与政府分开,在专业运作上实施自主治理。

  在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方面,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社会基层自主治理制度,发挥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社区自主治理组织的公共管理职能,充分发挥非营利社会组织的作用。其目标是建设有限政府,也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政府。

  在内部职能方面,主要是改进管理方式,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和信息公布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尤其是要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决策的公共参与机制、领导人决策责任制,把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与责任制结合起来,规范决策程序。

  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依法理清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权限,减少行政层次,处理中央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即条块关系。进一步改革财政制度,逐步提高人民代表大会在财政预算方面的权力,以建立公共财政制度。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制止形象工程,形式主义,打击贪污腐败行为,塑造良好的公务员形象。其目标是建设有效政府,也就是能够有效作为的让人民满意的政府。

  总的来讲,中国政府将从过去的投资型的经济发展型政府走向公共服务型的经济促进型政府,政府的主要工作不是通过直接投资和直接运作来发展经济,而是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改善宏观经济条件,提供公共服务,改善公共管理,解决公共问题,制定公共政策,促进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全方位的持续稳定的发展。